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開國大典城樓上掛了八盞大型宮燈


遊覽天安門城樓,得知四九年國慶舉行開國大典的時候。南側的十根大紅柱之間,曾掛著八盞大型宮燈。直到九四年國慶前,被新型摺疊宮燈所替代。而且其中兩個宮燈上了拍賣會,以千萬元成交。聽完介紹不免有些遺憾,現在已看不到了,這麼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宮燈,到底長什麼樣呢?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夜晚的天安門城樓


一心想知宮燈什麼造型

回到家後,一有空就想查資料弄個明白。一查資料,發現為製作開國大典用的宮燈,這裡還有一段令人焦急又讚歎的故事,今天給大家講講。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中國燈籠


洋人負責設計宮燈

1949年9月2日,領導人批示“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城樓上大型宮燈的設計任務,最終被分配給,藝術造詣屬一流的兩個日本人。雖是日本人,但他們從日本民間保留的不少源於中國文化精華的藝術中,得到了不少薰陶。因此,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陌生。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日本民間藝術


設計源於中國古文化

他倆在設計之初,便想到了中國宮燈。他倆認為,在天安門城樓懸掛宮燈,既能體現出民族風格又能充分顯示出濃烈的節日氣氛。的確,中國宮燈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周代就有專管宮燈之官。民間傳說魯班營造宮殿時製作了宮燈,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所以他倆確定了設計的基調,在天安門城樓十根紅廊柱中間懸掛八盞紅色大型宮燈。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夏天的天安門城樓


設計方案敲定

一個星期內,他兩用16開白橡皮紙畫出了二十張草圖。領導人在仔仔細細看完之後,選中其中一張。放棄了在金水橋欄杆上扎滿綵球的設計。他說,突出城樓就夠了,大會會場一定要喜慶也要嚴肅。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中國燈籠


豪放宮燈無人會做

方案確定之後,設計小組跑遍北京城,購買燈籠。但偌大的北京城,壓根就沒有那麼大的宮燈。此時距開國大典只有10天了。各級領導聽了彙報後急得直上火。就在這時,有人冒了一句,能不能找一個扎燈藝人來。這句話提醒了大家,小組急奔故宮,可故宮裡的人都做不了那麼大的宮燈。大家似乎很失望地走進了故宮博物館,他們決意要在清宮檔案中找出希望。萬幸的是,他們還真在檔案中找到了線索,一位70多歲的扎燈老藝人,住在西城區豐盛衚衕。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冬天的天安門城樓


按清宮檔案尋到老藝人

幾天的疲勞頓消,設計小組趕忙來到豐盛衚衕,拜訪這位老藝人。老藝人明白了他們來訪的意圖後,看了看如此大膽而豪放的設計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要帶上兩個徒弟,在城樓上做燈。但宮燈的雲頭和金黃的流蘇由你們做”。老藝人和他的兩個徒弟來到了天安門城樓,設計小組也上了城樓。三天三夜,他們全都吃住在城樓上。“十一”的前一天,八盞有史以來最大的宮燈完成了。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宮燈


宮燈高高懸掛45年

八盞大宮燈高高地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每個宮燈高2.23米,周長8.05米,直徑2.25米,重80公斤。這八盞大紅燈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誕生,並一同走過了45年的歲月。直到1994年才被摺疊式新型燈籠所代替。限於篇幅,宮燈上拍賣會,誰拍走了宮燈?將在下篇文章中介紹。

七旬老人慷慨出手,開國大典大型宮燈才準時完成!老人啥出身?

秋天的天安門城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