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42年前,湖北随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在擂鼓墩东团坡一带扩建厂房,开山炸石,炸出了一大片褐色的土层,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初见真容。

时隔五年,广州越秀象岗山被推土机削去17米后,一位工人惊讶地发现,铁锄下竟有一座大型地下建筑——南越王墓,1000多件高规格的随葬品成为如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有趣的是,两个墓葬出土的器物上都留下了楚文化的印记,甚至形制相似。去年12月,89多件(套)曾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自随州而来,首次南下广州,寓居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11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方+客户端、腾讯看点联合推出的“云游博物馆”第四期直播走进位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听湖北“国宝”青铜器讲述粤鄂千年文脉相连的故事。

戳链接,一起探墓:《到地底探墓!看湖北来粤的千年“国宝”》

楚文化文物见证粤鄂文脉相连

因为疫情原因,正在展出的“曾国宝藏”湖北随州青铜器展将继续延长展期。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这个神秘的“曾国”究竟是什么来历?1966年,京山苏家垅出土了带有“曾侯”字样的的九鼎七簋,“曾国”这个在历史上未被记载的神秘古国初现人间。1978年曾侯乙墓的惊世发现拉开了揭秘曾国的序幕,随后在随枣走廊、南阳盆地、安陆和京山一带陆续有曾国墓葬和青铜器的发现。

林冠男介绍,对比文献中春秋时期姬姓随国的记载,学者们将曾国与随国联系起来,认为曾国是两周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姬姓封国,存在约七百余年,时间跨越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由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曾国为兵家必争之地,发展过程中不仅深受周文化和楚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青铜器文化。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这件“曾侯宝鼎”是2012年“5•8”湖北省随州市特大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件中被收缴的文物之一,在盗墓贼盗走了这件文物后不久,考古队发现了随州市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168号墓,与盗墓贼供述的地点吻合,正是这件文物出土之处。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这件大型盛酒器名为“罍”,在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比较常见。这件铜罍顶部的神兽很像“蜗牛”,有两个犄角,但有长尾巴盘旋。器物上的牛头则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不常见。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这件鹿角立鹤已经成为随州的“代言人”,它出土于曾侯乙墓,反映了楚文化的浪漫、怪诞、奔放,也有长寿祥瑞的美好寓意。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编钟大家都不陌生,南越王墓也出土过一套编钟。这次展出的曾侯舆编钟现存8件,其中完整的有6件。形制相同,大小不一,都刻有铭文。

林冠男介绍,编钟上凸起的构件叫“枚”,是为了减短它发出的声音长度。“曾侯乙编钟可以跨5个八度,足足接近一个现代钢琴的表现力。”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记者看到,展厅内还放置了一套复原的迷你版编钟,供观众体验。三层编钟分别对应低音、中音、高音区。据说,曾侯乙编钟被发掘的时候是和木构件一体的,有成吨重,可见乐器设计时在承重力方面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怎么看待青铜器背后的文化元素呢?林冠男说,楚文化是中国早期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国后期与楚国建立了紧密关系,依附于楚国存在,所以曾国早期在青铜器铸造上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元素,晚期则反映了楚文化的元素。观众如果仔细观察可以感知其中的玄妙。

墓门后藏着特殊“机关”

要知道,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当时的考古队长、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向南方日报记者独家揭秘当时进入墓道所见的情形。“好多大缸下面有盖印,写着‘长乐宫器’,长乐宫是西汉王朝的最高宫殿,仿照汉朝名字,墓主肯定不得了,是个大人物。”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直播中,记者沿着10多米长的墓道进入墓室,首先看到外墙椁,这里曾经出土两具棺木,葬有两位殉人,相当于墓主人“卫士”的身份,随葬有兵器、车马器等。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穿过低矮的墓门会发现,门后藏着一个防盗墓的特殊“机关”——顶门石,当门从外部拉上后,构件上的轴会落下,门就会被紧紧顶住,从外面无法打开,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非常巧妙。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墓主人的棺椁放置在主棺室内,他身着丝缕玉衣下葬。这件全国唯一的丝缕玉衣现在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着2291件玉衣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林冠男介绍,当时考古人员用红色丝线来复原,因为在当时楚文化中,人们都是崇尚红色的。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东侧室内葬有四位夫人,其中“右夫人”最受宠爱,带有一枚“右夫人玺”金印,是南越王墓出土的三枚金印之一。此外,南越王墓出土了7套组玉佩,其中“右夫人”就有两套。因为岭南的酸性土壤,现在墓室内只能看到左夫人的残存骨骸。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西耳室是出土文物密度最大的一个室,发掘时器物足足有三层,错金铭文铜虎节、蓝色平板玻璃牌饰、圆雕玉舞人都在这里出土,其中蓝色平板玻璃牌饰很可能就来自北方的楚地。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那么,南越王墓作为国内少有的、对外展出且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遗址,是否需要特殊的保护防疫措施呢?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林冠男介绍,博物馆主要对公共开放的空间进行一个消杀处理,但是对于遗址不做相同的操作。“因为遗址中有很多红砂岩石,为了防止它进一步风化,遗址上已经覆盖了保护材料,如果用消毒剂直接喷洒,二氧化氯等物质会破坏金属物质以及保护涂层,因此只进行小范围喷杀,通过空气流通达到消毒的作用。” 林冠男说。

广州来了一批湖北“国宝”,讲述粤鄂文脉千年相连

想足不出户云游更多重磅大展,关注“在+看展”、 “云游博物馆”直播,继续给你揭秘!

【记者】黄堃媛 毕嘉琪

【摄像】李文轩

【图片】部分由馆方提供

【作者】 黄堃媛;毕嘉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