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協談中害怕客戶說“不”?別怕!搞清這點,營造舒適溝通氛圍

萌萌今天遇到個簡單案件,調查結果清晰,且對公司有利。但案件拖得有點久了,她打算速戰速決。

萌萌:您先停下這通錄音,錄音中對話的雙方是您和我司銷售人員對吧?

客戶:是的。

播放銷售錄音……

萌萌:這裡銷售人員已經和你說清楚了,保單是需要交費10年,保障期滿才能領回所交保費,對嗎?

客戶:是的。

萌萌:那銷售人員當時說清楚了,所以我們就沒有問題了吧?

客戶:不,不是這樣的。雖然說是保障期滿才能領回,可是並沒有說清楚保障期是多少年啊?

客戶的反應超過了萌萌預期,談判又一次進入焦灼。

送走了客戶,萌萌求教師傅梅姐,她這次的協談問題在哪裡?梅姐告訴她,她太急於求客戶回答“是”,反而沒有能和客戶建立起合適的溝通關係,導致最終客戶無法認可萌萌的解釋。

投訴協談中害怕客戶說“不”?別怕!搞清這點,營造舒適溝通氛圍

萌萌的溝通方案其實也是設計過的,她通過層層展現事實,全力以赴讓客戶回答“是”,希望以此達成最終協議。但是花這麼大力氣希望引導客戶回答“是”,並沒有讓萌萌更省力,反而讓客戶感到反感。

小心“是”,掌握“不”,營造舒適溝通氛圍,請從一開始就允許客戶說“不”。這個觀點恰好與兩位前FBI談判專家克里斯·沃斯和塔爾·拉茲所著《掌握談話》中的表述不謀而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篇中討論的“是”,不僅僅“是”這個單字,也包含“嗯”、“好”等單字解釋偏正面肯定,但也能作為語氣詞。當然“不”也一樣,也代表“沒”,“嗯~”等在語境中顯示為否定的語氣詞。

投訴協談中害怕客戶說“不”?別怕!搞清這點,營造舒適溝通氛圍

為什麼要關注客戶“是”與“不”的回答?

我們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是”和“不”是一對反義詞,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所以無論在什麼樣的談判和溝通中,我們都盡一切努力希望最終獲得“是”的答案。但是我們卻錯誤地把談判過程中客戶所有的“是”認為是正面的肯定。因為我們認為“不”作為“是”的反義詞,那麼理所當然地認為“不”在判斷中是一個壞東西,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是”背後的含義:

  1. 虛偽的“是”:其實客戶想說的是“不”,但發現如果他說“是”的話更容易脫離目前的談話氛圍,或是客戶只是虛偽地讓談話繼續下去,即便讓他能獲得更多的信息或利益。例如:投訴處理談判過程中對方正在凱凱而談,其實你思維已經放空,但為了不讓對方發現每個30-45秒發出的肯定的單音節語氣詞。目的是告訴對方我在聽,但是其實已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了。
  2. 肯定的“是”:一般是我們正常理解中的“是”,對非常清晰事件作出的判斷;只是單純的一個確認,並不代表承諾會採取行動。例如:“這句話是您自己說的吧?” “是的,是我說的,那又如何?”
  3. 承諾的“是”:這次是我們在談判中希望聽到的“是”,這代表客戶接受了你的協解方案,代表他會在投訴處理同意書上簽名。

但非常無奈地是這三種不同語義的“是”在溝通中的語音基本聽不出差別,因而你需要結合語義辨認對方說的含義到底是哪一種。

(二)“不”背後的語義:

  1. 我們說“不”,只有在很少的時候代表“經過審慎評估,我做出了理性的拒絕的決定”
  2. 更多的時候,“不”僅代表臨時的否定,目的很多的是維持談判的現狀,給說“不”的人心理安全感。例如:“不,這和我們之前討論的不一樣,我們應該回到原來的歸檔上。”

(三)“是”與“不”給客戶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1. 被迫回答“是”,讓客戶感到是壓迫,不平等的雙方地位,此時無法和客戶建立有效溝通,甚至可能帶來談判最終奔潰;例如:警察盤問疑犯時,往往要求疑犯用“是”和“否”來回答提問,並盡一切可能引導獲得“是”的答案。但是此時盤問的雙方是不平等的,這種情況下得到的證供是不完全的,也就有了很多到了法庭被翻盤的記錄。
  2. 而給客戶回答“不”的選擇,讓客戶覺得他擁有自決權,讓他在談判中做好自我保護,是溝通的心態更發那開。自決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假使客戶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客戶就會覺得自己有掌握局勢的能力,能幫客戶避免無助感的產生,並會促使客戶通過採取行動來尋求改變。
投訴協談中害怕客戶說“不”?別怕!搞清這點,營造舒適溝通氛圍

客戶需要自決權

如何正確通過引導客戶回答“不”達到你要想的結局?

(一)談判從說“不”開始:

優秀的客服會從協談的初始,就允許客戶隨時說“不”的權利,讓協談範圍內從一開始就積極和融洽。讓對方說“是”是投訴協談的最終目的,但不要在一開始就把讓客戶說“是”作為目標。在對方中過早地讓客戶說“是”,會讓客戶產生警覺,不利於協談的進行。

在協談過程中客戶對你說“不”,你需要認識思考“不”字背後的意思:

  1. 我還沒準備好同意這方案
  2. 你讓我覺得不舒服了
  3. 我想要的是其他的方案

接到客戶“不”的時候,你要稍作停頓,在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進行提問,以獲取更多信息:

  1. 這個方案怎麼樣,你覺得不好嗎?
  2. 你希望做怎樣的調整,才能是這個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呢?

邀請客戶說“不”,平靜地接受可對你說“不”,還有一種好處:客戶會覺得自己擁有自決權,能打破你和客戶之間的區隔感,讓雙方的溝通能往更有利的方向發展。越早讓客戶說“不”,越早構建對雙方有利的溝通氛圍。

(二)說“不”是一種保護

讓客戶說“不”,能讓客戶在協談中感到安全和控制感。你提出的問題若迅速被客戶回答“不”,客戶會覺得通過否定了你而掌握了協談的掌控權,當然也代表客戶在協談中投入和積極思考。

電話處理投訴時,我們往往開場問客戶“您是否可能花點時間接聽我們的電話?”,但就算客戶答應和你溝通,也不代表他真的把注意力放在溝通和協談上。假如換一種問法“非常抱歉,您現在是不是不方便溝通?”,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不好意思,不方便,改在XXX時間”,或者“沒事,你說”,但是客戶專心和你溝通上。

客戶說“不”,是對客戶自決權的再次肯定,不是一種拒絕的舉動,也不疑味著協談的終止。要知道能否說服客戶接受你的方案,並不與你的智慧、圓滑或者強硬的態度有關,而要讓客戶相信你要達成的解決方案是他們自己本身的想法。

(三)通過讓客戶說“不”,贏回他的注意力

當協談進行到一定時候你發現客戶已經走神了,唯一能讓他回神和專心協談的方法就是唱反調,讓他們說“不”。比如通過詢問客戶什麼是他們不想要的來讓迫使他們說“不”,以便回到談判桌上來。

如果遇到客戶拖延不願配合溝通,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問“您一直都沒空和我談,那是不需要我幫您處理問題了嗎?”。一般客戶會回覆“不,我們還是要談的”。這樣能把客戶拉回到談判的主題上。


不要把友善的溝通氛圍作為投訴協談的目標,投訴協談的力量來自於客戶對於當前處理的理解,和通過引導客戶說“不”來提取對手的期待和真實需求,讓客戶感到安全和擁有掌控權。通過引導可回溯說不“不”,限制客戶的辯解,通過讓客戶說清楚他們不同意,不接受的事情,來明確他們的真實需求,以便最終達到讓客戶對協解方案說出承諾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