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而此时,有许多中国人因为工作、读书等原因呆在国外,包括疫情严重的意大利等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3月11日表示,疫情已经具有大流行特征,截至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确诊人数超过12万。

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一名男子戴口罩出行。新华社图

身在异国,如何在疫情中保护自己?当地情况怎样?在意大利米兰读书的张建怡已经半个月没出门,在家上网课。在意大利拉奎拉的吴志明发现,这几天终于有本地人开始戴口罩,但仍在少数。

不过,英国利物浦读博的许畅担心会被种族主义者攻击,却没怎么戴口罩。在俄罗斯的艾雪春节没回家,没有被俄罗斯政府的禁令挡在外面,得以按时到学校报到。她感叹疫情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挺突然的。”

意大利:“封城”后紧张起来,戴口罩的人仍是少数

意大利是世界疫情爆发的重灾区,目前已经累计确诊超过15000例,成为全球除中国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当地时间9日晚,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城禁令,这也被称作“封国令”。


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意大利罗马街头。新华社图

在米兰读书的张建怡所在的意大利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范围内的重灾区。“说不焦虑是假的。”张建怡告诉南都,意大利官方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六点都会刷新疫情数据,她每次都看。不过她说,她并不是最焦虑的。她身边有个别中国同学,刚刚回国度过春节假期来到意大利不久,又很快买了机票回到中国。

早在半个月之前,张建怡就没有再出过门,自己在家隔离。隔离之前,她囤了一些口罩。张建怡说,目前在意大利的华人圈里,口罩还是买得到,但是“价格感人”。普通的医用口罩平均一只要1欧元(约合人民币7.9元),N95口罩则要价一只7至8欧元(约合人民币55.2至63.1元)。她觉得自己出门少,并没有囤很多。

除了口罩和消毒液,超市、店铺的其他物资都供应正常。张建怡平常通过线上购买,对方会送货上门。

在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读书的吴志明观察到,周围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较小。只是买不到口罩和消毒液。之前有一次当地超市“被抢光”,但很快货物就被补齐。只是药店的口罩、酒精、消毒液已经售罄。

拉奎拉所在的阿布鲁佐大区确诊病例并不多。吴志明说,可能因此当地人心态并不很紧张,比较乐观。他在疫情爆发初期买了一些口罩,并没有囤物资,但是取消了之前计划好的出游行程。今年夏天,吴志明即将毕业,那是他期待已久的毕业旅行。

意大利北部三个经济重镇——伦巴第大区、威尼托大区、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也是此次疫情中最严重的地区。吴志明猜想,相比起中部和南部,北部居民的心态会更紧张一些。

当地时间8日凌晨,意大利政府公布法令,规定3月8日至4月3日期间,除工作特殊原因及紧急状况外,禁止出入伦巴第大区以及摩德纳、帕尔马、威尼斯等11个省。据媒体报道,该法令公布后,在米兰火车站有大量居民拖着行李箱一路奔跑,打算赶上当日最后一班城际列车离开米兰,投奔南部的亲戚。

身在米兰的张建怡观察到,米兰人确实是在“封城令”公布后紧张起来的。此前他们一直都很淡定,生活如常。直到“封国令”之前,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还进行了一场没有观众的空场比赛。意大利“封国”后,空场比赛也被取消。

吴志明说,随着意大利疫情蔓延,这几天拉奎拉街头行人明显减少,戴口罩的人也变多了。此前,他和当地居民一样并没有戴口罩,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自己所在地方疫情并不严重,而且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另一方面,他怕戴口罩会受到当地部分人的歧视。

而现在,拉奎拉本地居民也戴上了口罩。不过,可能由于买不到口罩,戴的人仍在少数。

张建怡告诉南都,她的朋友确实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次,她朋友戴着口罩上街,一个中东移民冲过来,想把口罩扯掉。不过,张建怡说,以她在意大利生活三年的经验看,绝大多数意大利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自己并没有遇到被歧视的情况。吴志明也解释到,怕被歧视主要是因为口罩,单纯地作为中国留学生,他也没有遇到过被歧视的情况。

张建怡观察到,现在在米兰,有很多亚洲面孔戴上了口罩,路人对此都神色如常。只是戴口罩的本地人依旧很少。

政府尽力民众不重视,中国作业“难抄”

张建怡感受到压力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最近,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出现一些声音,指责意大利政府应对疫情不力,而在意大利生活的华人是“自讨苦吃”。这让张建怡感受到一些困扰。


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一名戴口罩的行人从意大利罗马的孔多蒂商业街走过。新华社图

“网上都说意大利不会‘抄作业’,我觉得意大利政府已经做的很到位了,但是因为民族特性、文化习惯等原因,意大利民众没有很重视。”张建怡说。

据了解,意大利宪法强调地方自治和分权,地方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享有立法权和财政自治权,尤其在卫生等公共事业上,大区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加强势。此次疫情严重的伦巴第和威尼托,是意大利最为富裕的两个大区,人口占意大利全国1/4,经济产出占意大利生产总值的30%,人均负债和公共开支在全国最低,医疗保健制度运转最佳。

2017年10月,伦巴第和威尼托曾举行自治公投,要求罗马中央政府给予其更多自治权。据新华网报道,这场自治公投中,威尼托大区的投票率为57%,投票者中98%的人支持自治;伦巴第大区的投票率为38%,其中95%的投票者投下自治赞成票。

近年来,欧洲等地民粹主义抬头,意大利2018年大选也因左中右政党势力旗鼓相当而陷入僵持。现任意大利总理孔特的组阁之路也充满坎坷,甚至被人质疑为“两党妥协的傀儡”。

事实上,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意大利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采取了很多措施。据了解,意大利早在1月底就切断与中国直航,但作为欧洲申根国家的成员,意大利很难单方面终止协议对其他欧洲国家进行边境管制。

据意大利媒体安莎社报道,在确诊两名新冠肺炎确诊中国旅客后,孔特于1月31日宣布该国将进入为期六个月的国家紧急状态,并拨出款项以应对疫情。

随着确诊数字的攀升,意大利政府于当地时间3月7日紧急封锁了疫情严重的伦巴第大区和11各省。2日后,封城禁令被扩展到全国范围。

张建怡就读的学校已经早早停课。和中国高校的学生一样,他们在家里上网课,也闹出了各种“乌龙”。

一次,老师忘记打开课件,讲了十几分钟后才发现同学们云里雾里地在听“单口相声”。不能去学校上课,张建怡就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表,虽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过去,但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学业来到意大利,不能就此荒废。

按照原计划,吴志明将于今年4月份毕业。学校很早就开始定期消毒,他担心的是毕业答辩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意大利疫情会这么严重?吴志明觉得,意大利的检查比较严格或是原因之一。“法国、德国检查的比较少,所以报道的病例少,欧洲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英国:怕戴口罩被歧视,万人足球场仍爆满

在英国利物浦读博的许畅告诉南都,以他的观察,周围英国人的确对疫情不怎么重视,“心很大”。截至目前,英国累计确诊病例596例。


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在英国伦敦,人们戴着口罩行走在英格兰银行附近。新华社图

许畅居住在一个英国人社区,整栋楼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他跟邻居聊过疫情相关的话题,邻居表现的“无所谓”,并不重视。在学校里,戴口罩的也基本都是亚洲面孔。

“他们真的是‘心大’。”许畅举例子说明:2016年7月,他的一个英国朋友计划去法国旅游,但在出发之前,法国尼斯发生了恐怖袭击。许畅问他是否还要继续前往法国,结果对方回答到:“为什么要因为这种事情影响我的心情?”依旧按照原计划出行。

让许畅感到奇怪的是,尽管街上戴口罩的人很少,但超市、药店里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已经早早地卖空。他猜测,或许英国邻居们只是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做了一定防护准备;又或许是因为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当地华人为了支援祖国,大量购买了防护物资。

今年是许畅在英国读书的第七年。读博期间,他需要每天去实验室做实验,再根据实验写论文,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就可以毕业。这段时间,因为实验室的工作无法在家里完成,他依然每天都去实验室。学校依旧正常运转,只是几场在欧洲举办的学术会议被取消,多多少少受些影响。

全英国的学生们在请愿网站上发起了一项投票,要求学校停课。根据英国的政策,参与请愿的人数超过十万,政府就必须受理。许畅看到,网站的进度条显示请愿人数已经达到34万,但“什么动静也没有。”许畅所在的学校发了一封邮件,建议学生们按照卫生部门的提示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并称除此之外“学校不会采取其他行动”。

最近,许畅的生活保持着家到实验室的“两点一线”。他二月初就买了20个N95口罩以及医用口罩,但基本没怎么戴。在室内时,因为自己独处的空间很大,他觉得“没有有必要”就没戴;而在路上的时候,一方面他觉得街道空旷,感染几率比较小;另一方面则担心自己戴口罩会被歧视,也很少戴口罩。

许畅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前,一个朋友所在的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间教室的显示屏上出现一幅漫画,漫画上写着:“新冠病毒?就叫它‘中国病毒’吧,它是从那里来的。”漫画停留了3分钟。但那所学校很快向学生发了邮件,表示这不是官方行为,向感到被冒犯的学生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另一个在伦敦的中国朋友给许畅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些英国人举着条幅在街上游行,喊着“辱华”口号。许畅通过视频发现,这些游行的人并没有戴口罩。

许畅说,要不要戴口罩,竟成了一个“两难”的话题。不戴,感染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加;而戴上口罩,又怕被种族主义者歧视甚至袭击。不过,他表示,如果自己周围疫情变得很严重,他一定会戴上口罩。

许畅是一个足球迷,不过最近,在利物浦举办的足球赛却引起了他的担心。

利物浦是一个足球城市,有两家英超豪门俱乐部,即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和埃弗顿足球俱乐部,此外也是其他英伦俱乐部的所在地。

许畅说,当地的体育场几乎每周末都有足球比赛,场场爆满,至今如此。南都记者查询到,当地有两个较大的足球场,安菲尔德球场共有5.4万个坐席,古迪逊公园球场有超过4万个坐席。“如果这边发生大规模疫情,足球场会是一个高风险的源头。”然而直到上周末,利物浦的足球场仍照常举办了球赛,许多人专程赶来看球,当天在利物浦留宿。

许畅感叹,“疫情没爆发的时候,大家觉得小题大做,爆发了又会说‘早干啥去了’。”


俄罗斯:“铁腕”封境,因疫情留学生可参加线上招聘

在俄罗斯读书的艾雪庆幸自己因航班被取消没能回家过年。

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政府发布消息称,自莫斯科时间2月20日零时起,俄方临时禁止持工作、私人访问、学习和旅游签证的中国公民入境。

全球疫情下他们身在异国:宅家上网课,怕被歧视不戴口罩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女子外汇兑换点的汇率显示屏旁自拍。新华社图

艾雪本来买好了往返机票。但因为疫情原因,从莫斯科回到中国的机票被取消,她只好把返程票也退掉。因为返程票的日期在20日之后,艾雪没有被挡在俄罗斯境外,得以按时开学。

而她的同学们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禁令,回到中国的他们已经不能在近期进入俄罗斯,到学校正常报到。最坏的情况,他们有可能会因此被学校强制休学一年。

俄罗斯封闭边境的措施堪称“绝情”。艾雪说,俄罗斯人性格剽悍,做事简单直接,这样“绝情”倒也是意料之中。不过,她身边的俄罗斯人都没有戴口罩,“他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生病的人才会戴。”

俄罗斯的确诊病例并不多,目前全境确诊28例。艾雪觉得,以俄罗斯政府一系列的铁腕做法,疫情大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她还是囤了一些口罩,提早做准备。

再过半年,艾雪即将毕业,此时正在找工作。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中国企业将招聘环节转移到了线上,此前她担心的无法回国参加面试的问题迎刃而解。她已经收到了企业的远程面试邀约,利用视频通话进行面试。

“这次疫情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挺突然的。”艾雪说。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文\\马嘉璐 发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