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提到减肥,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节食,恨不得一天吃一顿。但用节食的方法来减肥,最后基本都会失败——因为节食会产生强烈的反弹,通常第一顿没吃的人,第二顿会狂吃。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做事的常识》的作者小仓广先生也曾经面临这个难题,跟大家一样,他试过很多节食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成效。

最后他通过自己的总结,用自己的方法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减掉了46斤。重要的是,在这期间他每天吃的又饱又好,身体非常的健康,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减肥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首先建立了一些习惯,如固定运动、细嚼慢咽、吃饭不要一直吃饱饭、不要一直坐着等等,然后把这些习惯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习惯的力量他减肥成功了。

后来他把自己悟出来的这些道理应用到了工作上,在三年内每天坚持日更,在4年内写完了20多本书,还坚持每天晨跑,最终跑完了全程马拉松比赛。

这种做事情的方法就是做事的常识,简单的来说就是掌握自己的工作节奏。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将工作的节奏分成三个有益的习惯,即开始、坚持和重复,通过这三个习惯,目标再大都能够顺利完成。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这三个习惯是如何提高效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

一、立刻开始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常把事情想的很困难、很复杂,害怕自己没准备好,常说“等我……就开始……”结果很多事都说说而已,根本无法开始。

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他的作品《从行动开始》中写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意志而是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一切。

行动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想要改变自己,花三个小时去“想”都不如花五分钟去“做”。

喜欢运动的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国民女神张钧甯,她像娱乐圈的一股清流,喜欢跑步、热爱旅行,每天都能坚持晨跑,虽然是已经38岁了,依旧是美少女的模样。

曾经有个记者问她:“你这么爱运动,怎样才能劝说那些在犹豫今天要不要运动的人?”

张钧甯说:“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楼,这样当你还没做好决定的时候,可能已经跑完回来了。”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也记录了自己克服贪睡懒床、坚持晨跑的方法。他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小事做好,只要把每天晨跑的目标改成换好运动服走出大门,就算是让自己出门口拿一份报纸,再回到房间里睡回笼觉也不要紧,从这种简单的事情开始做就能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更快的掌握做事的常识。”

其实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用在看书上,很多人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定很高的读书目标,但是因为目标太高,所以总是半途而废,后来有人发现只要把自己的目标定成把书翻开就好——非常神奇的事情,只要把书翻开了就会想:既然书都翻开了多少读几页吧!这样到年底的时候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你的读书目标已经完成了。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难,是因为开始做的时候,目标太大,总是会不自觉地自己幻想很多很多的压力,很可能还没开始做就把自己压趴下了。

所以我们要尝试着把目标变成一个一个的小计划,从小事做起,帮助我们迈出工作的第一步,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立刻开始的好习惯呢?

小仓广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大目标小计划、从小事做起,除此之外,还可以画出工作概念图设计自己的开工仪式、想象美好的结果使自己充满干劲儿、学会规划时间等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尽快开始手头的工作。

开始,才让成功有了可能。

二、坚持到底

我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把小事做好,绝不勉强自己立刻做出成果。

TED有一个很棒的演讲叫《毅力是成功的钥匙》,这里面提到: “坚毅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坚毅是拥有持久的恒劲,坚毅是你对未来的坚持,日复一日不是仅仅持续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奋斗着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坚毅是把生活当成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

几乎人人都知道坚持的力量,但也都知道坚持并不容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把工作计划写到了自己的日程本上,信心满满的想要坚持下来,结果没坚持几天,就发现自己的进度落后了——因为生病了,不得不把工作往后延;或者临时被通知要参加家庭聚会,如果不出席,爸妈就会没有面子。结果,工作又没有完成,必须晚上加班才能勉强跟上原本的进度。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坚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坚持,首先做的是正确的规划自己的时间,不会规划时间的人永远都没时间。熬夜加班不能从真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但正确的规划却可以帮我们避开大部分的坑。

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首先做的是一定要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其次一旦我们把时间规划好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自己的工作节奏。只有我们每天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把我们规划的这些小事都做好,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有时候失败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估计太过乐观,忽略了那些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因素,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就会手忙脚乱,这就要求我们做计划的时候考虑好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因素;其次就是做好B计划,计划好如果出现意外因素了该怎么做。

生活节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的来,就很容易获得一种掌控感,激励自己继续按照这个节奏继续往前走,这样一来就能把坚持这件事情做好。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对于那些难以坚持的事情,作者提倡用习惯来解决。

举个例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早起运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对小仓广来说,早起已经变成一种习惯,运动就像身体的反射一样,非常简单。相反的,如果不让他去运动,他反而会感觉不习惯、浑身难受。

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写道:“

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习惯就是在脑中设定程序。”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所有人的生活都存在其明确的形态,但其中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形成。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很厉害、很优秀,他们只是比你更懂得养成好习惯。

在理财领域,有一个词叫做“复利”,意思是收益按倍数增长。培养一个好习惯,会帮助你把那些不容易做的事情坚持下去,它就跟复利一样,会不知不觉的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带来令人震惊的变化。

小仓广在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坚持到底的方法: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一件小事、养成好习惯、黄金时间做不着急但重要的事情、拔掉网线专心工作、赏罚分明等等。

三、不怕重复

不管跌倒几次都要勇敢爬起来,这是一种坚持,也是面对挑战突破逆境的重要信念,况且成功本来就是失败的积累,如果你现在还在失败的路上,那么恭喜你,这表示你离成功又近一步了。

法国有句名言说:比起从不失败,那些跌倒后重新爬起来的人更值得尊敬。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在失败之后不放弃、勇敢的重新再来一遍的人太少了,正是因为这种稀缺性,才让人觉得跌倒后重新爬起来的人非常的了不起。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成功的人在失败之后能够不停的反思自己,然后不停的尝试,一百次、一千次,直到他们成功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但在安德斯•艾利克森曾经在《刻意练习》提到他曾对30位小提琴学生做过研究,长时间的研究后他发现:平均起来,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比那些优异的小提琴学生花在训练上的时间要多得多,也就是说那些最杰出的人,就是花了最多时间练习的人。

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7岁便崭露锋芒。但很少有人知道,莫扎特的父亲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他,这些训练强度大、时间长,这才造就了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杰出才能。

所以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做了大量的实验后,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天才不存在,在任何领域杰出的人物,都是通过刻意练习铸就的。

艾利克森提到的这种刻意练习,其实就是一种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包含反馈的重复。

坚持日更、1年减肥46斤、4年出书20本:高效的背后是做事的常识

没有反馈和改进的重复是很难取得进步的,家庭主妇每天耗在做饭上的时间是长达几个小时,日积月累下来也有几千个小时,但她们并不能成为大厨;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到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已经学了几千几万个小时,他们也没有都成为英语大师,很多人甚至连流利的英语对话都不行。

这说明毫无目的地一遍一遍地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好办法;想要取得进步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聚焦这个地方不断进行改进。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天下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有一天出现不同的结果。

做事情的时候要一边重复一边不断的修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慢慢走向成功,而不是不断的重复失败。

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复的方法:比如珍惜每一次重来的机会、比如不因为相同的理由失败就算进步、比如不完美也要为自己喝彩等。

结语

我们常常认为那些成功人士、高效能的人士是都是意志力特别强大的人,是天生的了不起的人。但是本书的作者小仓光说他只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普通人,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掌握了做事的常识。

因为他曾经和很多很多人一样体会到没有办法坚持的痛苦,所以他才能不断的思考,找到改变的方法,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开始、坚持、重复这三个要点是建立自己工作节奏的最基本的要点,掌握好这几点,小道理也能创造大成功。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有勇气改变、掌握做事的常识,就能提高效率,不仅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还能把事情做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