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為什麼領導都喜歡用小人呢,自古以來,也是反貪官不反皇帝。原因不僅僅是忠君思想,而是覺得皇帝被小人矇蔽。

其實這個人是不是小人,其實皇帝很清楚。因為在皇帝眼裡或是領導眼裡,必須有這樣的人。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其實,奸臣妙用有這麼幾個:

1、為自己的陰暗當替罪羊

每個領導都不可能永遠正確。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或是有不能確定的想法。這時候,就需要讓身邊的小人,當成自己的替罪羊。

比如,想除掉岳飛,必須使用秦檜。皇帝自己出手,豈不陷害忠良?以後怎麼領導其他人呢?很多不便於言明的東西。都需要小人去做黑活。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2、能成為私人意志的工具

任何組織都不是一個人的,一個組織有組織的理想和最大利益。但是這個組織的利益和最高領導的利益並不一致。

所以怎麼把公器變成私有。這個需要利用奸臣動用心思。乾隆皇帝也想私人消費啊。但是沒錢只能通過和珅的這個渠道啊。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3、滿足個人權利控制慾望

領導也是人啊。也有被抬轎子吹捧的慾望。很多有才華的人,都對領導牛逼哄哄的,根本不會服務人,而領導其實對這些平等交換思想的人,並不是很喜歡,但是對伺候自己人,服務自己的人卻有感情。這些人滿足了自己精神需要。讓自己覺得是個領導。

所以說啊,奸臣也是必須有的,小人其實就是領導陰暗面的映射。等你做了領導了,你在陽面偉光正,讓小人在你身邊當你的背後黑手。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要說帝王之術爐火純青的境界,還是在《資治通鑑》中,從北宋到清朝,《資治通鑑》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的必學課本,被近代學者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因為它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還有對王朝更替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既分析人物的品德善惡,又評述管理政策得失,“不光講道理,還通權變,講操作”,一看就會!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據說朱元璋就對《資治通鑑》情有獨鍾,康熙、乾隆也從這本書學習治國之道,還親筆寫下讀書筆記流傳後世。

今天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都出自《資治通鑑》——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德大於才便是君子,才大於德便是小人。”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


皇帝為啥喜歡用奸佞小人?知道3點利害關係,不得罪人不被當槍使

整部《資治通鑑》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

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代君臣成敗之事等方方面面,可以說都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超級案例集”

現代人讀《資治通鑑》,除了深入瞭解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學習其中的管理智慧,提升領導力。

對《資治通鑑》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