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你符合哪個

“得才者醒,失才者亡”,自古以來,人才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他關係著王朝存滅、治亂興衰,在分裂對抗最為嚴重的戰國時期,這一點尤為明顯。戰國時期,在激烈的軍事、外交、政治、經濟角逐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諸侯國之間聲望、城池、土地、財富、人口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在人才上的競爭。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人才”呢,是攻城略地、百戰百勝的兵家,還是鼎力革新、富國強兵的法家,亦或是縱橫捭闔、設第劃謀的縱橫家?

對於“什麼是人才?”這個看似簡單,卻極其深奧的問題,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卻是不盡相同的,《辭海》中給人才的定義是“有才識學問的人,德才兼備的人”,《人才與經濟發展》一書給人才的定義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未來人才學》一書認為人才是,“具有專業智能,並能自覺地為促進社會進步而從事創造性勞動的人”,《人才學概論》對人才的定義則是“指那些在各種社會實踐中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較高的技能和能力,能夠以自己創造性的勞動,對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對人類進步作出較大貢獻的人”。

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你符合哪個

從以上的各種答案可以看出,如今人們對人才的定義項很多,涉及人的品德、智慧、貢獻、學識、技能、貢獻及創造力的多個方面。在人們給出這些定義時,也為人才設定了選拔的標準,即以上這些特質,缺少一項都不能稱之為人才。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結合當下的形勢,為人才設下如此多的門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人才”是一個社會歷史範疇,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現在人們選拔人才的標準放之於古代並不一定適用。那麼,在遙遠的古代,尤其是那個“凡有血氣之人皆有爭心”的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又是如何定義人才的呢?

“人才”一詞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見於《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此詩用茂盛生長的生命,來比喻人才的茁壯成長,成為天下人民喜愛的有華採的人中菁華。在當時,“人才”一詞是沒有獨立的概念的,但在人們心中卻出現了這樣一個特定的人群,他們為“人中之傑”,大多用“人”或“賢”來概括,比如在《史記·夏本紀》中就有為政治國“在於人”的說法,孔子也說“其人存,則其政舉”,這裡的“人”就是指人才,秦孝公向天下發出的《求賢令》,求“賢”也是在求人才。所以在戰國時期,人們定義“人”或“賢”的標準,大致就相當於選拔“人才”的標準,那麼,這個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呢?

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你符合哪個

戰國時期,隨著“世卿世祿”制的廢止,舊的奴隸制度的崩塌,“士”族的強勢崛起,用人唯賢的“尚賢”思想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不過,和當下相同,不同的人對人才的定義相差很大,雖然各派學說都認為君主應該“尚賢”,但對於判定“賢”的標準卻不盡相同。在主流學說中,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流傳最為廣泛,對後世的影響最大,而且這三家的“標準”也幾乎涵蓋了當下對“人才”的各個定義項。

先說儒家,“尚賢”思想發源於孔子的“舉賢才”,對於“賢才”儒家的標準是“克己復禮”,就是指那些能夠嚴格約束自己,讓自己更加符合“禮”的規範,這是德行的方面。其次,所謂“學而優則仕”,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以後,還要積極地向主君奉獻出自己的才能,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賢”,這裡才學方面的要求,也有點“忠君”思想的意思。不過,這裡的“禮”為西周之禮,不免有“親親貴貴”的束縛,因此在戰國那樣一個大動亂、大變革的時代並不適用。

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你符合哪個

其次是“墨家”,墨子主將廢除舊“禮”,打破世卿世祿制,提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將舉賢用賢的範圍擴大到所有階層,哪怕是布衣,只要符合“賢”的標準,都應該得到尊崇。在墨子心中,選拔人才的標準是“厚乎德才,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德行是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其次還要很好的口才,通達處理事務的“道”和“術”。墨子選拔人才的標準,兼顧了德行和才幹兩個方面,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在戰國時期被不少國君接受。

最後是“法家”,法家主張“任其力而不任其德”,主張將人的能力作為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無需在乎他的德行。商鞅變法後,選“賢”的標準更加直觀——功勞,所謂“功立而賞隨之”,無論德行如何,名聲如何,只要能以自己的能力,為國府做出貢獻,都能被“尚賢”。如果其人果然德行有虧,必然會做出“違法”之事,到時再依據法律對其處罰,“功”和“過”互不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反對以“德”舉才,並非商鞅一個,韓非子也是一樣,他說“察孝、悌、忠、順之道而審行之,是以天下亂”。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雖然稍顯功利,但卻更加客觀,且更加實用,因此在當時被廣泛接受。

雖然儒家、墨家、法家選拔人才的標準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尚賢”思想是共通的,比如孔子講究“有教無類”,墨家可以不論出身,法家更是隻看功績不管身份。這些共通的尚賢思想,讓更多的“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因而推動了戰國社會的大變革,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人才的力量從來如此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