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吳門醫派立新功,85名蘇州中醫馳援湖北——

戰疫情!蘇州是中醫重要學術流派吳門醫派的發祥地,蘇州市中醫醫院作為吳門醫派傳承發展的主陣地、主力軍,院長徐俊華第一時間牽頭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何煥榮教授為首的中醫專家團隊,制定了防控方案,緊急聯繫蘇州五院並派出中醫院專家,吳門醫派傳承人參與新冠肺炎救治。

戰疫情,吳門醫派立新功,85名蘇州中醫馳援湖北——

圖片說明1:英雄出征。 吳門醫派中醫藥參與了包括孕產婦、19月齡大新冠患者在內的蘇州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療。從收治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至3月10日87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蘇州實現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

21萬包湯藥配送戰“疫”一線

疫情緊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制定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提出醫療救治工作中要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同時明確指出新冠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吳門醫派在溫病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許多經典著作。

戰疫情,吳門醫派立新功,85名蘇州中醫馳援湖北——

圖片說明2、院長徐俊華與團隊專家。 蘇州市中醫醫院將“疏風清肺湯”的調配方法、包裝形式等在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備案,應急批量調配生產了一批疏風清肺湯藥,統一煎制,配送至戰“疫”一線定點救治醫院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在物資供應困難、防護用品緊缺時期,公安部門緊急聯繫蘇州市中醫醫院,要求緊急供應疏風清肺湯藥給全市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幹警服用。時間緊、任務重,蘇州市中醫醫院領導班子決定在保證藥物質量和安全前提下,動員全院力量,加班加點,最大限量擴大製劑產能,從每天生產6000袋湯藥提升至16000袋產量,滿足所有卡口、社區、派出所、監獄的用藥需求;同時,也不中斷對普通患者日常中藥製劑的供應,保障群眾用藥需求,自1月以來,共向一線工作人員、群眾生產供應了中藥湯劑212619包,為蘇州地區疫情防控、保障一線工作人員健康狀況、擴大中醫藥優勢影響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吳門醫派發祥地,中醫藥參與所有新

冠病人的救治工作。

救治中醫尖刀組的 “寶典”

疫情發生後,負責醫療救治的蘇州市分管副市長曹後靈指示:“蘇州中醫要敢於亮劍,吳門醫派要有所作為。” 1月30日,蘇州市中醫藥管理局成立新冠肺炎中醫專家救治組,救治組以會診、巡診等形式參與醫療救治,並負責轄區內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的中醫藥技術指導。2月1日,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徐偉入駐定點收治醫院蘇州市五院,擔任新冠病毒肺炎病人救治中醫尖刀組組長,以確保第一時間讓新冠患者用上中醫藥。2月3日,蘇州中醫專家在新冠肺炎蘇州中醫診療方案中指出了“溼熱內蘊”證型及其證治方藥,並按此方案對本地具有該證型特點的患者開展中醫藥治療……

蘇州有2500年曆史,氣候溫溼利於微生物滋生,百姓曾一度飽受傳染病之苦,在與溫疫的千年角力中,蘇州醫家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戰疫“寶典”——溫病學說。作為中醫藥重要組成部分的溫病學說,也是吳門醫派的精髓。

“2號住院,6號確診,8號生寶寶,20號出院。”新冠肺炎確診孕產婦黃女士不僅治癒出院,住院期間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蘇州市新冠肺炎中醫專家救治組組長孫鋼對黃女士印象深刻,黃女士是新冠疫情期間比較特殊的病例。“中藥治療方案,既要治療新冠肺炎,也要兼顧產後調理。治療效果不錯,患者病灶吸收和病毒轉陰較快。”。

“隔屏察舌”

由吳門醫派龍頭單位蘇州市中醫醫院呼吸科孫鋼主任中醫師帶領的中醫專家救治組的指導下,蘇州市中西醫協同作戰。“隔屏察舌”成為診療中的一個關鍵點。重症新冠病人王先生在鏡頭前伸長了舌頭,這是蘇州市五院醫務部沈興華在該院ICU病區主持的一次會診。儘管患者核酸已有一次陰性,但仍有活動後胸悶、氣急,間斷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口乾明顯、多飲也不能緩解,還伴口腔潰瘍。 會診中醫專家孫鋼認為患者舌偏紅少津苔少薄黃,屬於中醫溫病後期的陰津耗損、虛火上炎證,決定給予患者中藥玉女煎、清燥救肺肺湯等組方治療。經聯合醫治,這名患者已康復出院。

“察舌觀苔,是溫病學臨床診療的重要內容,吳門醫派葉天士的《溫熱論》中有很大篇幅,詳盡論述了溫熱病舌像的各種變化及其治療方法,歷代溫病學家也均善於根據舌質、舌苔等的變化開方治療。”戰疫不僅在吳地,獲悉武漢需要醫療援助,擅長吳門醫派溫病溫疫治療的周運海副主任中醫師等紛紛請戰出征。蘇州市馳援湖北醫療隊員中,共有85名來自中醫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

(周亞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