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南方建都的政权很少有能跨过淮河、黄河最终统一中原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是洛阳花下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起源地,因此,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先开发、最早繁荣的地区,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北方地区因为人口的稠密、耕地的广阔、经济的繁荣这些硬实力的强大,所以常常能够在对南方作战上优势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北方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在地理上不仅有战略纵深,而且还有攻守的天然通道,进可攻退可守,国都的选择也很多,只需要把兵力配置到几个战略要地上,就完全可以不畏惧南方的入侵。


南方却恰恰相反,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经济上的限制,令南方政权的最佳经营空间只能压缩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蛰伏于南京、杭州一隅,往往南方受到北方的军事打击时,只要江南被攻破,中国南方也就不战自溃望风而降了,所以南方在冷兵器时期缺乏地理上的战略支点,这是导致其无法长存的主要原因。

南方政权最适合立都的就是南京,历史也证明了南京是不二之选。

一是因为江南富庶,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给南京输血,就有了可与中原政权抗衡的经济实力。二是南京有长江天堑可以凭借,长江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作用外,还有运输方面的优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带上多个城市的军事力量共同拱卫国都。三是因为立南京有了入华北的主动权,进可图霸中原,退也能偏安一隅。


但是往往北方军队能打到南京城下时,也就说明了南方政权大势已去,防守的意义已经不大,即将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即便是长江下游的勤王之师到来,也只是困兽之斗而已,很难再扭转颓势了,所以南方政权在有实力时,一般都是控扼淮河一线,拉大缓冲地带进行殊死决战,尽量不会给对方兵临城下的机会。

北方在与南方决战时,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的杀手锏,时常让南方政权胆寒,那就是骑兵部队。

冷兵器时期,骑兵非常重要,是因为骑兵机动灵活,很容易杀人而不易被杀,且冲击力和杀伤力都很大,是步兵的天生克星,骑兵最关键的就是马匹的良劣与否,中国最优质的马场不在南方,而在西北一带,这也就注定了南方在和北方陆战时有天然的劣势。

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北伐胜利案例就是朱元璋北伐,那还是在蒙元大势已去,力量衰微之际的背景下展开的,也基本上没有遇到元军像样的抵抗,就成功光复了北方,近代的北伐战争胜利也如出一辙,外加一个装备精良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