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更多家庭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他们承受着封闭管理期间对家人的牵挂之苦,承担着高墙内疫情防控和监所管理“双安全”的艰巨任务。

为全力做好监所疫情防控阻击战,池州市看守所自2月2日起实行三班次封闭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阻隔疫情输入监管场所。所里的民警、辅警、医护人员、工勤人员纷纷挺身请战,同时,池州市公安局选派18名警力支援看守所封闭值班备勤。3月11日,这支由14名民警、9名辅警、2名医护人员和5名工勤人员组成的看守所封闭执勤第二班次队伍,已经离家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因特殊工作性质,看守所各岗位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合照是难以“团圆”的。


双警家庭:是伴侣,也是战友


这场战“疫”,对于李莹一家四口是意义非凡的。民警李莹是一位二胎妈妈,已有近六个月的的身孕,丈夫徐巍巍是池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民警,每天也在防疫一线执勤。“好好上班,好好照顾肚子里的孩子,儿子乖得很,你就放心吧!” 每次视频通话的时候,徐巍巍在屏幕那头,反复说的就是家里一切都好,儿子乖巧的很,让李莹千万照顾好自己。“我告诉儿子这是一场全民的战斗,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各自的岗位尽自己的力量,打倒病毒,我相信他懂。我和大宝,孩子他爸,还有肚子里的小宝宝,都将在这场战斗中获得成长。”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电话都已经打过了,你们家里都挺好的,调整好自己心态,加强学习和锻炼,不要胡思乱想。”民警张卓群一早便来到监室对在押人员进行集体教育。今年是张卓群在看守所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了,她同样是双警家庭,丈夫张龙是池州市公安局贵池分局站前区派出所的民警。疫情突发,于小家和大家之间,张卓群的责任和担当立现,家中长辈无条件支持两口子的工作。身为女子监区大队长,因特殊勤务模式警力不足,她既担着巡控的担子,又顶着部分管教工作,兼顾的多,休息的少,还要操心着其他姐妹的日常起居,是实实在在的队长。

“集中备勤那天,宝宝刚好十八个月整,等我出去了,他就十九个月多了。”一想到这个平时在家一直粘着自己的小可爱,习惯闻着自己气息入睡的小可爱,张卓群的神情里掩盖不住的惦念和期待。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夜深人静时,对孩子的挂念让民警肖欣欣夜不能寐。肖欣欣的丈夫是蚌埠市公安局民警,双警的辛苦加上异地的双重考验,一岁多的儿子只能托给家中老人照顾。

这次隔离已有近一个月,因长时间离开母亲的怀抱,宝宝每天闹夜,孩子奶奶只好抱着宝宝一圈一圈地满屋走。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他们是公安队伍中许许多多双警家庭的缩影,身着制服,他们于彼此的身份不仅是“伴侣”,是“同事”,更是“战友”。虽然故事各不同,但共同的是,用爱支撑一个“小”家,用责任捍卫着一个“大”家。


挺身而出:是勇气,更是担当!


张秀平是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也是这批支援看守所队伍中的前辈,“我孩子大了,没啥后顾之忧,支援让我去”。进入看守所工作角色的她,很快就适应了巡控工作,清点人数、按时放风、定点巡视,尽显公安前辈的利落风采。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王青青是青阳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民警,细心、严谨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对照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她认真查看监控,详细记录每一遍巡视的情况,交接班的时候把大小事情梳理得顺顺当当。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刘青青、钱成、方慧娟、陈金皓、尹波、陶源、何智伟、王浩伟、董晶晶等90后的年轻人,主动投入到支援队伍中。

“我申请支援看守所!” “我没成家,没什么顾虑,让我去吧!” “我能适应熬夜,我去!”原本以为业务的差异会让支援同事无所适从,但兄弟姐妹们与监管前辈靠在一起,不懂业务就问就学;需要人手的时候,一喊就应;提前到岗,一同收工;休息的同事主动给值班的同事打饭、烧水;生活起居“蹑手蹑脚”,让下夜班的同事安静地补觉。这场抗“疫”战争中,这支可亲可爱的支援队伍是看守所放心交付“后背”的力量。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日夜坚守:是责任,更是奉献!


“东西放在门口,人不用进来,我们先消毒……”韩志高作为有着34年党龄的公安前辈,他承担着外界物品、人员的检查及收押提审的工作,是严防疫情进入监区的第一道防线。

“虽说岁数大了,可我是老党员,在岗位上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做事,组织怎么要求,我就带头做好。”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您好,这里是池州市看守所。请讲……”这是池州市看守所办公室民警周丽的工作剪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打电话前来咨询的律师、办案民警等络绎不绝。一天下来,往往刚放下电话,叮铃铃的声音又催促着周丽协调着下一桩事情。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你们通过电视也了解到,疫情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锻炼,提高你们自身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程刚是看守所男子监区管教大队长,承担着全所在押人员监室事务的管理。受疫情影响,会见工作暂告段落,在押人员情绪躁动不安,给监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我基本沉到了监区里,就差抱着个被子跟在押人员睡一起了。”

程刚有种累弯了腰的“憨憨感”,长长的过道里,最常看到他南北西东步履不停的身影。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凌晨一点五十的监区,机器运转的嗡鸣声衬着夜晚的巡视道更加安静,巡控民警储诚虎在在押人员均匀的呼吸声中又完成了一趟巡视。“XX监室的湖北籍在押人员XXX母亲高龄,身体不好,他比较担心。我跟他说了一些防疫情况,情绪平缓了很多,现在睡得还好,你们夜班再观察一下。”

储诚虎仔细和同事交接小夜班的巡视情况,他和另外七名同事撑起了男子监区巡控工作的昼夜轮转。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最安全的地方需要最忧患的意识”


驻所医护人员肩负着日常巡诊发药、跟踪观察病患病情、采集整理全所在押人员病历档案的工作,战“疫”特殊时期,还要对重点观察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检查,并对监室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大量繁冗工作落在了驻所医护两朵”铿锵玫瑰”的身上。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黄爱华既是一名驻所医生,也是一位警嫂,丈夫在池州市公安局贵池分局治安大队工作,“他也忙,在一线执勤,女儿初三,还有一百来天就要中考了,有点担心,其他的都还好,家里的困难都能解决。我是医生,心心念念的就是大家的平安。”黄医生每天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交代家人一些生活琐事,检查女儿的学习日常。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最让医生赵秀宝放心不下的是家中三岁的小女儿,自己和丈夫都在抗“疫”最前线, “大儿子已经上了高中,担心的少些,小女儿才三岁,我们父母年纪都大了,孩子送到她大姑家里,一个多月了,想她啊,想得夜里睡不好。”问及儿女谁来照顾时,赵医生满眼心疼。


团结、紧张、严肃,还有活泼。


每班一个多月封闭的压抑,加上监管工作昼夜轮转的劳累,好在队伍中有位资深“健身教练”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姜紫珺是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出身,在她的感染下,所里的健身房格外动感,乒乓球、椭圆仪、动感单车、哑铃杠铃、卧推等等,大家下了班都会陆续去健身房活跃一下,“小姜教练,你看看我这个姿势拍照对不对?” “这个时候照相,不是看样子,是看状态的!”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凌晨四点:一天工作的开始


凌晨4点,晨寒袭人,四下静谧,民警食堂和在押人员食堂的伙房内却热气蒸腾,阿姨们淘米、熬粥,下面条,忙活着早餐,再将食物分好,装车。每天四点正是一天忙碌的开始,凌晨4点备早餐,上午8点备午餐,下午2点备晚餐,近300名在押人员和封闭管理期间30名坚守在所内的工作人员伙食保障全部靠他们撑起。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因封闭管理,伙房阿姨的工作量相比平常增长一倍还多。“大家都辛苦,做好餐饮保障,我能做的就是烧点好吃的,让大家吃了不那么想家。”连轴转的熬夜疲累造成大家身体不适,民警食堂的苏阿姨早早地准备好红豆汤,给下夜班的同事补补气血。这个疫情防控期,很多人成了美食、点心制作大师,苏阿姨则是监管队伍里的营养调节师。

苏阿姨的身后,是其他一起驻扎在所内不辞劳苦的工勤人员。随着一声“打饭了!”饭车隆隆的车辙声再一次穿过监区。


当城市按下“暂停键”,监管人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每班次仅用三分之一的警力承担下所内全部的工作运转——合理安排公检法视频提讯和律师视频会见、跟进近300人的诉讼进程、统筹监区内外所有人的生活起居、24小时的监区巡视、随时待命的收押与出所、进所内外的体温监测、消毒……面对着不断升级变化的防疫要求,要问累不累,回答自然是肯定,但问苦不苦,近一个月如斯而过,猛然间已不觉得苦。

今天,是他们离家的第28天!

这是心情起伏的28天。28个日夜仿佛被禁锢,生活范围缩小得只剩同事、工作、锻炼和补觉,勤务模式随疫情一变再变,回家的日期再一次更改。

这是充满团结、担当和温暖的28天。28个黑夜白昼,疫情让我们远离家人的怀抱,却让我们拥有了战友间真挚有力的关怀与支持。

这是刻骨铭心、共同战“疫”的28天。珍惜这些日夜的辛勤记忆,战“疫”仍需时日,执勤还在继续,思想一刻不能松懈,这支队伍的第29天即将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