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風險背後的機遇


導讀:

2020開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社會幾乎停擺。目前,中國的情況正趨於平穩,有可能在年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恢復正常狀態。

災難既是危機,也倒逼著變革、蘊藏著機遇。該如何分析趨勢,調整策略?

本期我們將摘讀王煜全《全球疫情爆發後的隱藏機遇》,通過分析疫情影響,理清未來風向,做好及時調整“船帆”的準備。

01

疫情之後,中國將進入創新的大繁榮時代

疫情“全球化”風險背後的機遇

1.疫情之後,中國將進入創新的大繁榮時代,尤其是我們提倡的一個理念叫“積木式創新”,很有可能疫情之後積木式創新的時代會真的到來。

所謂"積木式創新",是指在創新的過程中,不同要素之間如"積木"般的組合方式——與大企業內部指令協調方式對比,小企業可以通過體外協作,與其他小企業各自發揮自身“長板”,強強聯手。

2.我們為了要解決疫情當中碰到的現實問題,會鍛煉出一些獨特的手段,而這些手段會幫助我們在疫情之後贏得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

舉例:參看《該告別“字紙崇拜”了……》

3. 創新生態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態裡面相對更復雜的部分,讓其得以繁榮有三個條件:

(1) 要有像雷軍這樣的領軍人物

(2)要有足夠豐富的能協作的外部企業

(3)長板能很順暢地協作

對比美國走在科技創新前列的原因:創新思維深入人心、創新領軍人物多、大量小公司參與協作且協作順利。

4.外部協作讓公司內部職能獨立化成為大趨勢,這樣使小公司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形成像大公司一樣對市場的推動力,小公司的創新門檻也就極大地降低了。

以美國為例:一方面擁有很多To B企業,藉助互聯網來實現更好的內部管理和企業間的協作;另一方面,居住結構導致上下班交通堵塞,互聯網讓遠程辦公興起,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5.遠程辦公的興起,在美國是因為互聯網,在中國則是因為這次肺炎疫情。而疫情之後會形成一波辭職潮,同時會有很多小公司成立起來,使得中國的創新生態更活躍。

隨著遠程辦公,也讓很多人發現,可以將自己獨立出來為老東家及別人服務,從而慢慢變成獨立的小公司。

疫情期間,小微企業發展備受關注。西安就曾出臺”惠企21條“,對在疫情中受影響的小微企業,在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時優先給予支持。


02

中國機會:新基建帶來的科技普惠

疫情“全球化”風險背後的機遇

1.作者認為,新基建是高科技帶來的基礎設施的升級。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並指出範圍:要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

2.政府投資高科技產業最好的辦法就是“新基建”。屬於普惠工程,既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也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和貧富兩極分化。

在inKr之前發佈的《我們為什麼呼籲西安重視“新基建”》中,提到“新基建”的意義在於,它既是對以往智慧城市和”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不足的補課,也是為已經開啟的數字時代城市競爭構建新引擎、新動力。

3. 科技創新就是風口,現在中國這麼支持科技創新,也就意味著全球創新的風口正在移到中國來,風口是必須要去佔的。如何更好佔領風口:

(1)把業務向基礎建設方向靠

(2)提供新基建的應用支持

(3)投資或合作新基建上面的風口企業

作者認為,凡是支持應用的,其實都應該算成“新基建”。

inKr在《中央發話:新基建、新消費,要重視!》中提到,相比於“老基建”,“新基建”的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建設週期也相對較短,更適合民間投資的口味。投資或合作新基建上面的風口企業,其優勢也十分顯著。

4.新基建未來的協作模式,更像是前一陣特斯拉在中國落地的模式,這是新基建最好的模式。不是掙政府錢,而是取得政府的支持,推動社會發展,從市場當中賺錢。

特斯拉模式即用未來預期折現到現在,政府因看到其未來對經濟的推動而提供各方面支持,使其發展並完成承諾兌現,若不能兌現則將優惠交還政府。

這種模式就是一種“適度超前”的投資策略。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就曾以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增發特別國債加強基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推出大規模基建投資為例,認為“新基建”不妨適度超前建設。


03

是挑戰,也是機遇

疫情“全球化”風險背後的機遇

1. 世界其他地方疫情發展的時間會更長,不會像中國這樣迅速地結束(中國疫情發生早,控制力度強),那麼這種時候中國在疫情的發生過程當中的很多經驗就有機會向外輸出:

(1)宅家帶來遊戲市場利好

(2)疫情可能會成為歐美電商發展的催化劑

爆發機會下,中國怎麼把海外電商做到更透、更深:

(1)和海外電商做到更加深度的結合;

(2)要習慣抱團出海,要真正建立品牌、渠道、客戶服務體系,讓對方有認同感,真正形成跨國企業。

2. 疫情期間另外一件大事:美國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這會給中國的經濟,尤其是出口帶來更大壓力。作者認為,從中國的發展水平來看,已不是發展中國家,但企業水平依舊是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原因:

(1)不具備全球化的經營能力

(2)企業家心態的轉變

所謂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經營水平,就是隻關注自己的產品,在渠道、用戶、品牌、長期發展戰略等真正的全球化佈局方面都還差得遠。

只有雙方站在平等的地步上,認真地在完全平等的角度去談合作,才有可能形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3.美國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實際上是一個機會,幫我們的企業被迫去實現國際化,我們該進入到一個更加全面系統思考的階段。


04

疫情下哪些行業會領漲?

疫情“全球化”風險背後的機遇

1.一個有趣的悖論:科技企業波動比整個股市的波動還大,但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每一輪下行的回調,都是你買入科技企業股票的好時機,因為長久看,它是一定會恢復起來的。

2. 2019年業績不好的產業,很有可能在2020年實現振興,比如汽車(尤其是電動車)產業、太陽能產業、新基建直接相關的產業。

inKr也在《八大行業因疫情而變》中提到,出於提高衛生安全防護的需要,疫情過後私家車消費可能會進入旺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