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天水的戰略地位

天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發達的文化。此外,因歷史上曾長期是多民族雜居區和交通樞紐而備受重視。特別是在歷代中原王朝與邊族政權的對立和分裂時代諸政權相互間的爭奪中,天水始終處於戰略要衝的地位,因此一直都是用武之地。

東漢末年,曹操集團曾與西涼的馬超在此地進行交戰,後來的魏蜀又在天水進行持久而又激烈的爭奪與交戰,這些都是古代天水重要戰略地位的一次集中凸現。

三國時期天水的戰略地位


那麼天水為何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要成為戰略要地,必然是多種因素相互結合而成,主要有交通、地理環境、人口、外交以及物資等因素。因此,下面就簡單說一下為何天水會如此重要。

地理位置和交通

自古迄今,天水始終是關中、西北、西南三大區域的結合部,佔據或經營天水,實與關中、西北、西南地區之安危息息相關。這種區位優勢在古代尤顯突出,無論是政區建置,還是歷代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管轄經營,或者有關民族的空間分佈,天水及其隴右地區都佔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史稱天水"當關隴之會,介雍梁之間,屹為重鎮。"

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獨特,在以陸路交通為主的古代,天水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天水之地是隴右東入關中,南下漢中、巴蜀,西通蘭會,北達塞上的交通樞紐所在。因而,蜀漢北上秦川迂迴攻魏和曹魏南下伐蜀,便都同控制與經略天水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周邊環境

戰爭對於攻守雙方而言,除了實力和謀略之外,善於藉助險要地勢,無疑至關重要。善之者如虎添翼,可以爭取攻防的主動乃至戰略勝局,不善者則必陷窮遭困頓而致失利。

天水的周邊,東有隴山天塹縱列甘陝之間,南有西秦嶺東西橫亙,它們成為天水在攻防上隔絕關隴與控扼川隴的屏障。

蜀漢後來多次繞道隴右北伐,其原因是從隴右天水一帶,遷回進攻關中,雖然路途遙遠,但既有險阻可資憑藉,又相對地勢平坦,便於行軍與攻防。即使退師還兵,也可利用小地形之便,從容舉措,並相機尋找戰機,敗中求勝。諸葛亮幾次從容撤兵即為例證。

外交

諸葛亮在最開始的《隆中對》中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治"。然後等待天下之變,開始北伐完成統一大業。因此看得出,"西和諸戎"是蜀漢興復漢室的重要一環。而出兵隴右,對於聯結氐羌有著巨大的便利。

三國時期天水的戰略地位


要知道,在曹魏戰勝馬超,全取西涼之後,進攻漢中的途中,先後滅興國氐王阿貴,攻敗氐王楊千萬,屠戮氐王竇茂所率領的萬餘人等等。經過曹魏將領一系列的屠戮、鎮壓下,涼州的氐羌異族們才短暫的平靜下來。曹魏為了涼州地區的穩定,還大量遷徙了氐羌族人。

因此,氐羌族人對於曹魏有著深深的仇恨。而蜀漢對氐羌的策略主要以安撫為主。同時因為蜀漢有過去西涼馬家的成員,憑藉過去的關係,更容易得到氐羌的認可。此外,蜀漢聯結氏羌互以為援。劉備徵漢中,招撫武都氏帥雷定等七部萬餘落響應之;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亦曾"降集諸羌",派魏延、吳壹深人羌中,結好諸戎;姜維更以深諳西方風俗而常"誘羌胡以為羽翼","聚羌胡質任等寇逼諸郡"。

相比之下,隴右的氐羌必然是更樂意幫助蜀漢。因此出兵隴右,佔據天水,可以更加有利於蜀漢結好諸戎,以此增加自身的實力,與氐羌共同對抗強大的曹魏。

物資

曹魏佔據著北方,這就造成在南方的蜀漢和東吳的馬匹必然是不能與曹魏相提並論的。東吳的馬匹來源很多來自遼東,而蜀漢需要馬匹就必須奪取隴右。東漢末年,諸侯混戰的時期,出名的騎兵除了幽州的白馬義從外,就是來自西涼的精騎,因此,佔據天水,控制隴右可以讓蜀漢獲得優良的馬匹。

佔據天水後,蜀漢除了有馬匹來源以外,還可以減小後勤壓力。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5次北伐中,有3次就是因為糧盡而被迫退兵的。天水之地是西涼少有的產量之地。曹魏對於天水之地的農業恢復是高度重視的。除了採取置郡設縣,修繕城郭,保境安民等措施之外,一方面廣開屯田,就地籌糧;另一方面,曹魏在天水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經過曹魏的一番努力,天水一帶非常利於屯田。

三國時期天水的戰略地位


因此,佔據天水有就近籌糧之便,也是魏蜀雙方長期周旋,致力爭奪的重要因素之一。

結語

三國鼎立時期,天水佔有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險要的自然形勝,因而其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塞的地位尤顯重要;秦漢以來,天水逐漸擁有精兵良馬,就地屯田產糧,聯結諸羌以為後援和開疆拓土等優勢條件。這種自然與人文因素結合而具有的戰略地位,使隴右及其天水成為魏蜀雙方國防安危所繫之地。尤其對於蜀漢而言,更與其興衰休慼相關。諸葛亮興師北伐,多次繞道隴右,除了軍事目的之外,當與隴右上述各方面的優勢條件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