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的发展,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商纣王虽才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於酒色,暴敛重刑,导致民怨四起。政治上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等,众叛亲离。军事上,多次征伐东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消弱了自己的力量,同时造成了大本营朝歌的空虚,给周武王联合伐纣一个很好的机会。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周武王趁着商纣王的大军征讨东夷、朝中空虚的大好时机,在牧野代替老天爷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状,决定替天行道,率领4.5万大军准备攻打朝歌。一边是4.5万,一边是17万,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以多敌少,就算是赢了,也胜之不武。但正在这时,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出现了:还没等双方交战,70万商军便集体倒戈,杀向朝歌!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当时的场面想想就非常诡异,不是历史记错了就是出了内奸。这事还得从贩盐的胶鬲开始说起。众所周知,胶鬲是司马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主人公:“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可实际上胶鬲的祖上是卖盐的商贩。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商纣王讨伐东夷,耗资无数,眼看国库日渐空虚,连酒池肉林都快供应不上了,这时,周文王向商纣王举荐了胶鬲。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对商纣王来说,胶鬲无疑就是救命稻草,其巨额财富让商纣王一下子摆脱了困境。为了报答,商纣王封胶鬲为少师,上演了一幕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钱权交易。但是,胶鬲终究是周文王的人。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亡商朝的倒计时。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有一次,商纣王派自己的哥哥微子和胶鬲率领使团访问周国。就是在这次访问中,周武王成功地跟胶鬲对上了暗号,又成功地策反了微子,并许诺事成之后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封地运城盐湖地区,全权发展当地盐业。

周武王伐纣,17万商军临阵倒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回到朝歌后,胶鬲开始行动了,成功地将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派到了东夷前线,等到周武王讨伐朝歌时,17万商军正是由胶鬲率领的,“临阵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