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王珍:從網絡攻擊醜聞看美國對華政策

王珍:從網絡攻擊醜聞看美國對華政策

作者:王珍,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副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前駐委內瑞拉等國大使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2020-03-07;察哈爾學會

「中美研究」王珍:从网络攻击丑闻看美国对华政策

本文作者王珍

360公司公佈美國中央情報局連續11年對中國進行竊密和網絡滲透攻擊的證據,媒體爆料雖無細節,但足以使國人出一身冷汗。

首先因為時間之長,說是11年,很可能更長,手段和技術水平或有不同,但中國一直是中情局“情有獨鍾”的目標,其“關注”起始決不會晚於10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維基解密”揭露中情局“監控”歐洲盟國領導人的歲月。

其次因為對中國網絡攻擊範圍之廣,政府機關,科研機構,航空航天,石油工業,大型互聯網公司無所不及,恐怕遠不止於此:重要媒體,學術團體,知名學者專家,甚至涉及國家安全的單位個人亦難避其鋒芒。

第三,“關注”內容之廣之細亦令人咋舌。據報道,僅在針對我國航空航天的系統開發人員進行的定向攻擊即發人深思:這些人員從事的是航空信息技術服務,如航班控制系統服務,貨運信息服務,乘客信息服務等,涵蓋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和海外商業航空公司。

中情局搞竊密和網絡攻擊並不奇怪,因為它就是吃這碗飯的。它的老“掌門人”就是當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此公曾直言不諱地說中情局的“光榮”就在於“撒謊,偷竊和搶劫”,舍此則無存在的必要。它的各種“門”類的醜聞太多了,遍佈全世界。其“偷竊”和攻擊的對象既有敵對國家,也有“親密盟友”。其手段越來越先進,“網絡戰”已獨立成軍,與“太空軍”一樣成為美國打未來戰爭的“天之驕子”。它對中國搞網絡攻擊和竊密更是順理成章,因為美國對中國的“國策”是遏制加接觸,蓬佩奧之流更是把中國視為“核心威脅”,作為謀劃“新冷戰”的主要目標。

「中美研究」王珍:从网络攻击丑闻看美国对华政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他們對付中國的手段有文有武:文的是各種“黑論”,如“中國威脅論”、“中國陰謀論”、“中國陷阱論”,最近又趁“新冠”病毒之機散佈“中國病源論”;武的有四面圍堵中國的各種“包圍圈”,南海竄擾,臺海挑釁。有虛有實,虛的是重彈“冷戰”老調,渲染意識形態差異,鼓吹“零和博弈”,實的有貿易戰及其派生出來的各種施壓“戰”,多年來幾乎沒有間斷過。網絡攻擊是實現“遏制中國”戰略目的的現代化、高科技手段,竊密則是釜底抽薪、內部攻破的鬼魅伎倆。文武共濟,虛實結合,新老搭配,內外齊攻,形成對中國的立體多維攻勢,這是一套完整的思路,只會有策略的調整,不會有根本的變化。中國對此早有清醒的認識和越來越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中美研究」王珍:从网络攻击丑闻看美国对华政策

應對來自美國和其他方面的網絡攻擊,也必須從思想上和物質上付出巨大的努力。須知網絡攻擊遠非“竊密”那麼簡單,它包括通過高科技手段讓你無密可保,更包含運用操縱於手掌之間的遠程控制摧毀你的經濟命脈、國防安全、民生秩序,以達“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大量事實為證。去年委內瑞拉多次全國大停電,中東發生的各種“怪”事都應喚起世人國人的警覺。

應對網絡攻擊,最重要的是要儘快、盡好地擁有我們自己的“矛和“盾”。我國的信息技術已佔有優勢地位,或應利用這種優勢把我們的量子通訊、5G技術、導航技術、互聯網建設推向新水平。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爭取儘快達到“你攻我可防,我攻你難逃”的境地,則無論“新冷戰”怎樣發展,我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美研究」王珍:从网络攻击丑闻看美国对华政策

數字經濟智庫

「中美研究」王珍:从网络攻击丑闻看美国对华政策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