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谣言中的郭某鹏,真相来了!

人“红”是非多。

郑州郭某鹏也不例外。

他被亿万网友骂“红”后,各种“谣传”也随之而来,还被人贴上了特殊标签。

人“红”是非多,谣言中的郭某鹏,真相来了!


01)

“谣言”一:

郭某鹏“去世”

昨天上午,有人在网上传播:郭某鹏“去世了”。

有图有真相。

“图”是网友制作的“灵堂”,中间有一张加黑框的郭某鹏照片,四周有白色的花朵,还配有哀乐。

郭某鹏“死了”,怎么没有官方发布?小道消息却像长了翅膀。

相关部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这个“死讯”。

昨晚,郑州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称,郭某鹏现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鉴定结果:网传郭某鹏“死了”,系谣言。

02)

“谣言”二:

郭某鹏是某官员之子

3月11日,郭某鹏确诊的消息一经发布,网上一片哗然。

很快,郭某鹏遭到亿万网友唾骂。

一些人怀疑他有“强大背景”,“揭秘”文图、视频迅速扩散。

网络盛传,他是河南省信阳市郭永某之子,郭永某的人生履历也被大量转发 。

我所在的几个微信群中,也有人转发此类消息。

当天下午稍晚,郭永某在微信朋友圈里调侃:“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还有人说郭某鹏是我的儿子。”

郭永某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只有一个女儿,一直在外地工作。

原来,郭永某根本没有儿子。

郭永某说,网络上也要遵循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3月12日上午,郭永某报警,寄希望公权力来维护个人的权益。

人“红”是非多,谣言中的郭某鹏,真相来了!


03)

“谣言”三:

真假“郭某鹏”

还是3月11日,多个网络平台以及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出现了一张“郭某鹏”的照片。

没多久,即有人辟谣:这张照片中的男子,不是郭某鹏。

他是谁呢?

是臧先生。

臧先生也很意外,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被误认是“郭某鹏”。

“躺枪”啊!

原来,网络上传播的照片,是他自己朋友圈的头像。

臧先生也选择了报警。

04)

“谣言”四:

郭密切接触近4万人

3月12日,部分自媒体上出现一组数据:郭某鹏密切接触达39373人,并由此延伸开来,进行解读。

但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是:截至11日12时,经流调初步判定,与郭某鹏密切接触者24人。

那么,39373人的数字是从何而来?

原来,河南省卫健委3月12日上午的通报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373人,3月11日已解除观察20人,共有19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该数字为截至当时全省累计数字,且绝大多数已解除观察。

某自媒体将原通报中全省累计追踪到的39373人密切接触者,通过消除分段、将句号改变成逗号的方式,进行了“移花接木”。

严重误读官方发布的信息。

人“红”是非多,谣言中的郭某鹏,真相来了!


05)

“谣言”N:......

这个小标题,我用了一个省略号,因为涵盖了N个“传言”。

网传,郭某鹏妻子在郑州开发区工作,还是公务员。但是,郑州一媒体从警方获悉,他当前还处未婚状态。

网传,郭某鹏的母亲、“妻子”、小区保安等5人已被确诊......但是,3月12日到13日,未见官方公布相关疫情信息。

网传很多,千万别人云亦云。

06)

这几年,每一个被炒热的舆情,大多都有谣言“相伴”。

有些人,就喜欢在网上瞎凑热闹,网民A说“狼来了”,网民B便添油加醋说“狼吃人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越说越离谱。

这些谣言的生成,要么别有用心,要么闲极无聊。

谣传和误读,只能使事态不断扩大,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也是大社会,我们要提高识别网络谣言等煽动性信息的能力,坚决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不当不良信息的“二传手”。

谣言的制造者和传谣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性力量,任何一个生活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驱逐造谣、传谣者。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谣言编造者当受严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