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前言

東漢末年的亂世,始於漢靈帝的去世,隨後經過一系列的內部動亂,中央朝廷內部勢力的爭權奪利與互相攻伐,一下子讓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消逝,權力的真空和勝利果實被董卓這樣的地方軍閥所奪得,這在兩漢四百餘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董卓成為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董卓以廢立皇帝、強行遷都、武力恐嚇等方式控制了皇帝和東漢朝廷。

董卓遷都長安後,皇帝是住在長安城中的,董卓卻是住在長安城東的軍營中,董卓平常沒事是不朝見皇帝的,朝廷的發號施令仍需要董卓來控制,以至於王允、呂布等人要刺殺董卓時,還得找個漢獻帝大病初癒的理由,另外重卓還在離長安200裡的郿縣修建了自己的城堡,取名為“萬歲塢”,萬歲塢作為董卓的老巢,居住著董卓的親屬和直系軍隊,萬歲塢的城牆高七丈,厚七丈,城中儲存了可以吃30年的糧食,這便是董卓首開的“異地挾天子以令天下”先例。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

一、曹操為何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般意義上,總以為控制了皇帝,就能夠號令天下的諸侯,實際上皇帝的權威早已經喪失,皇帝的命令基本上也沒人聽了,如果天下還在乎皇帝的話,當初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就不會屯在酸棗無所事事也不願意進攻董卓勤王,如果諸侯還聽從皇帝號令的話,就不會讓皇帝受盡苦難,即使下詔諸侯勤王,天下響應皇帝詔令的諸侯也唯有曹操。

其實曹操迎立東歸的漢獻帝是打著奉詔勤王的旗號,是在戰略上的主動出擊,並非是奉詔而來,既然皇帝的命令沒人聽,那麼曹操迎立漢獻帝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一個原因:政治正確。

曹操並不指望控制皇帝能夠號令天下諸侯,他需要的是政治正確,通俗的說,他需要的是一個正確的旗號,也可以理解為“出師有名”,在那個封建社會,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旗號的,陳勝吳廣起義,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拉攏天下人,劉邦攻打項羽,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漢景帝時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所有政治人物要進行自己的政治目的,都要有一個永遠正確的旗號,尤其是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有一個正確的旗號,就會佔據道德的制高點,就會不斷地在政治上處於有利地位,這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所在。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挾制漢獻帝

之後,曹操就能打著漢獻帝的旗號討伐不服從的地方諸侯,因為曹操的背後站著名正言順的漢朝皇帝啊,雖然大家都知道那不過是個傀儡皇帝,但對於曹操來說,他需要的就是皇帝的名號,地方諸侯如果不服從,曹操就能給對方扣一個背叛朝廷的帽子,以大漢朝廷的名義討伐對方,地方諸侯如果服從,曹操就能以朝廷的名義收編,實際上卻是曹操自己的勢力得到擴充,這是一本萬利的好事,只可惜袁紹、袁術等人沒有想明白。

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

都知道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實際上曹操是用”異地遙控,通過代理人挾制天子“的方式來控制皇帝的

1、曹操為漢獻帝選的都城是許縣

曹操原本的勢力範圍是在兗州,陳宮背叛曹操迎立呂布後,曹操用了兩年時間才徹底將呂布趕出兗州,之後曹操開始攻打陳國,將勢力範圍伸入豫州,袁術任命的陳國國相袁嗣投降,陳國的位置在曹操的家鄉譙縣與許縣的中間,南邊是汝南郡,北邊是兗州陳留郡,拿下陳國後,曹操迅速南下平定了當地的黃巾軍,拿下了汝南郡,同時向西發展,平定了潁川郡,也控制了許縣,並且開始積極運作迎立漢獻帝的事項。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遷都許縣

很明顯,曹操在趕走呂布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都是在為迎立漢獻帝而作準備,並且許縣早已經被曹操選定為漢獻帝的都城,曹操為什麼會選擇許縣這個剛剛拿下的城池作為都城?

公元196年初的曹操,剛剛經過一生中最艱難的兩年時間,擊敗了陳宮、呂布以及張邈等人,收復了兗州,呂布、陳宮等人逃到了徐州,被劉備收留,仍然對兗州虎視眈眈,曹操不得不防,北方的袁紹勢力正在一天天強大,袁紹原本還想趁曹操與呂布纏鬥期間收編了曹操,讓曹操成為袁紹手下的一部分,曹操在熬不下去的時候幾乎就要答應袁紹,最終還是程昱的阻止,袁紹沒有得逞,不代表袁紹放棄了兗州,相反,袁紹對於兗州這塊中原腹地也是虎視眈眈。

況且整個兗州曹操與呂布進行了兩年的拉鋸戰,兗州已經被打得殘破不堪,不僅城池破敗,而且糧食奇缺,最艱難的時候一斛谷賣到五十餘多錢,沒糧食吃的時候,甚至要人吃人,曹操想要迎立漢獻帝,兗州顯然不可能,不論是面對外來威脅,還是內部的基礎設施,都不足以供養朝廷一整套班子,只能另尋新地,於是方圓百里之內許縣就被曹操選中為都城。

許縣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處於整個中原的最中間位置,也就是常說的天下之中,位於洛陽東南方約300裡,是潁川郡的治所,離曹操的家鄉譙縣(安徽亳州)只有400裡,許縣的西邊是伏牛山,西北是嵩山,東南是大別山,三面環山,北邊是兗州是曹操自己的地盤,東邊是譙縣,是曹操的家鄉,在洛陽殘破,兗州戰亂的情況下,許縣是曹操當時唯一正確的選擇,況且許縣所在的潁川郡不僅是中原地區糧食主產區之一,也是當時遭受戰火損失較少的地方。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平定兗州之戰

除了地理位置之外,還有人治的原因,曹操手下有文武兩大集團,文臣集團以潁川士人為主,比如荀彧、荀攸、郭嘉、陳群、鍾繇等,尤其是荀家和陳家,是潁川郡數一數二的門閥士家,曹操能夠成功,一部分原因就是以荀彧、陳群為首的潁川士人集團的支持。曹操手下核心武將集團以譙沛將領為首,比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等人,這些人既是曹操的宗親,又是曹操最親密的戰友,同時許縣離曹操的家鄉也不遠,等於是曹操的核心地盤,曹操想要控制皇帝,把皇帝放在自己的核心地盤那是最好不過了。

2、”挾天子以令諸侯“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

曹操迎來漢獻帝是有自己政治目的的,需要利用漢獻帝的名義給自己帶來一系列的政治好處,但同時迎來漢獻帝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要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曹操畢竟是打著漢臣的名義,在名義是漢獻帝的臣子,實際上又是個權臣,如何在處理好與皇帝關係的基礎上,壯大自己的事業,是曹操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曹操是權臣,但整個朝廷並不全是曹操一個人掌控,還有不少其他勢力,比如董承、伏完是外戚,他倆的女兒是漢獻帝的貴妃和皇后,再比如楊彪,原本就是朝中重臣,曹操又不能像董卓、李傕、郭汜那樣明目張膽地要挾皇帝,那樣會引起大臣的反對和皇帝的反感,也是董卓、李傕、郭汜等人失敗的原因,曹操既要做一個權臣,獨攬朝政,又要在表面上對皇帝畢恭畢敬,就需要各種智慧和鬥爭了,畢竟這一年的漢獻帝已經16歲了。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漢獻帝劉協

曹操為了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其實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盡力為漢獻帝提供各種硬件資源,滿足各種需求,以漢獻帝為首的朝廷自從被董卓控制以來,一直都是擔心受怕,缺衣少食,甚至到處流浪,比如漢獻帝剛逃到洛陽裡,朝廷中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要自己出去找吃的,餓死的,被士兵殺死的不計其數,自從遷都許縣後,曹操保證了所有的衣食供應,恢復了漢獻帝祭祀的宗廟,給了漢獻帝應該有的尊嚴和權威。

另一方面,曹操減少了漢獻給單獨會面的機會,畢竟單獨會面,會產生很多矛盾,如果曹操與漢獻帝意見不一樣,聽誰的?聽皇帝的,曹操會不爽,聽曹操的,漢獻帝會不爽,如果當場產生矛盾,就不會恢復了,這個時候曹操就通過中間人,或者代理人來控制漢獻帝,在朝中任尚書令負責處理所有基層政務的是荀彧,曹操的人,議郞董昭,後升任河南尹,同樣是曹操的人,曹操在許縣還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司空府官吏,比如長史王必,然後許縣駐軍全部是曹操的軍隊。

但讓曹操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卻是漢朝的一種禮儀制度:

交戟叉頸

3、曹操獨特控制皇帝的方式:

《魏志 武帝紀》裴注引郭頒:《世語》曰:舊制,三公領兵入見,皆交戟叉頸而前。初,公(曹操)將討張繡,入覲天子時,始復此制。公自此不復朝見。

《通典-職官》卷二十”三公總敘“曰:漢制,三公不與盜賊,若領兵入見,皆交戟叉頸而前。自注:使虎賁執刃扶之也。魏武為司空,破張繡,入覲天子,亦行此制,汗流洽背,自此不復朝覲也。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與漢獻帝

”交戟叉頸“這種漢制的具體情況是:三公如果帶兵需要朝見皇帝,必須由執戟的虎賁衛士架著脖子向前走到皇帝的面前,曹操在迎產漢獻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準備討伐南陽的張繡時,曾經帶兵朝見了漢獻帝時,接受了這種”交戟叉頸“的儀式,執戟的虎賁衛士架著曹操的脖子前行,嚇得曹操汗流浹背,如果這個機會皇帝趁機要了曹操的命,那是易如反掌的,曹操之所以會嚇得汗流浹背,說明心中有鬼,同時也擔心皇帝會對自己下手,畢竟那個亂世之中,誰都想擺脫別人的控制,更何況是皇帝。

這項制度明顯就是漢獻帝自己恢復的,當年的劉協也不過17歲,自從被董卓控制以來,就一直是處處被控制的傀儡,他根本就不敢反抗,現在曹操給了漢獻帝一個明面上的朝廷和一個看上去很有尊嚴的環境,但人就是這樣,好了傷痕忘了痛,漢獻帝怎麼說也是皇帝,他有理由恢復舊制,逐漸恢復漢朝的禮儀,但重要的是恢復自己真正的權威,恢復”交戟叉頸“這項制度就是漢獻帝的反擊,還包括後來的衣帶詔事件,也是漢獻帝的反擊,這本身就說明了權臣與皇帝相處的複雜性,也說明了漢獻帝在朝廷中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畢竟曹操在當初也不敢過份威逼皇帝。

這事之後,曹操不再到許縣朝見天子,或者減少了朝見天子的次數,再後來就乾脆更換了漢獻帝身邊的虎賁衛士,全部換成自己人,通過一系列的應對方式,化解了漢獻帝想要鞏固權力的招數,同時曹操把異地遙控,通過代理人挾制天子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為自己控制皇帝的唯一方式。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

曹操在拿下北方重鎮鄴城前,仍是以許縣為大本營的,在《三國志 武帝紀》中有很多關於曹操回到許縣的記載,比如:”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 ”秋七月,公還許“。足以證明此時曹操仍是以許縣為根據地的,這個時候曹操的官職還是司空,三公之一,錄尚書事,曹操在朝中的代理人是荀彧,曹操所有的軍事大事都與荀彧商議,就連前線的戰事,曹操也會徵求荀彧的意見。

荀彧為曹操充當代理人,曹操重用荀彧推薦的人,這些人有戲志才、郭嘉、荀攸、鍾繇,全部是潁川人,這就是典型的”你幫我辦事,我重用你的人“,這是一種政治合作的姿勢,荀彧充當了曹操的合夥人,為曹操在朝廷中控制皇帝起了關鍵且重要的作用,荀彧又是尚書令,掌控了皇帝處理政事的窗口,皇帝下達下令或者發號施令全部要經過荀彧之手才能發佈,而這隻手就掌控在曹操手中,整個建安年間,就沒有發出過不利於曹操的政令,至於曹操與荀彧鬧翻,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了北方重鎮鄴城,這裡也曾經是袁紹的大本營,拿下了鄴城,曹操開始自任冀州牧,並將自己的大本營移到了鄴城,之後的政令都是從鄴城下達的,而許縣的朝廷曹操基本上就很少去了,漢獻帝所有的許縣已經被曹操牢牢控制住了,軍隊全部是曹操的,內部的文臣經過一系列的清洗,同樣是忠於曹操本人,漢獻帝成了真正的光桿司令和傀儡皇帝,同時曹操在鄴城建立了一套獨立於漢獻帝之外的班子,到公元208年稱丞相,213年稱魏公,216年稱魏王,逐步開啟了另立中央的篡位進程。

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知道曹操的方式是“異地”挾天子

曹操與荀彧

總結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觀點提出,確定許縣為都城,到迎立漢獻帝,與皇帝開啟了明爭暗鬥,到曹操異地遙控,通過代理人挾制天子,最終確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之所以採用這種方式,還是因為曹操為了保證權力的絕對安全,一步一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權力,將自己的權力世襲,雖然曹操終生沒有稱帝,可他一生所做的就是一個篡位過程,所以才有了24年後,曹丕代漢建魏的結果。

注:文中的許縣在曹操時代是叫許縣,也叫許都,後來曹丕改成許昌,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許昌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