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一組攝影專題?

累麼--


拍攝和田玉大家欣賞。










用戶中國文旅攝影領域


這個問題非常好,有很多人出門拍照,沒有美女不拍,沒有新奇特的東西不拍。也有的人出去逛一圈,拍了一堆可留可刪的照片,回來只能佔內存,想發個朋友圈湊不夠九宮格,想做一個事件記錄,配圖不夠豐富,想把它留作發表,又沒有什麼意義.恰恰每次拍攝之前,心裡一定要想好一個主題非常重要,這樣你出門就不會盲目的拍攝,假如心裡有了明確的主題,你發現攝影特別有意義,你拍了一天,也會有成就感,很快就能形成一個故事,或者形成一段文章,就很容易做出內容,也會讓你在這個過程當中心靈與眼界不斷昇華,這點非常重要,如何定主題?也要看你想拍什麼東西,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當然,一天過程當中,不一定只拍一個主題,但一定要有1到2個主題特別明確,其他的都是輔助積累.或者在拍攝之前一定要計劃好講述內容的更概,為這個梗概去豐富內容,慢慢的,這種感覺養成一種習慣,你就不愁沒有主題了.


董麗


很多題材都可以拍專題,比如古代建築專題,現代建築專題,老人專題,兒童專題,體育專題,美女專題,家人親人專題,單位同事專題,花草專題,蟲子專題,鳥類專題,貓狗專題,街頭不文明行為專題,社會正能量專題,抗洪搶險專題,支援災區專題,民俗文化專題,各地民居專題,記錄專題等等供你參考。


15691069724


怎樣去拍一個攝影專題?如何拍好它?

你要遵循7個步驟。

一、文字是圖片之魂

相得益彰的文字,能給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點染氣質,加深意境,進一步說出圖片的未盡之意,言外之神。攝影、文字俱佳者,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年輕攝影師。這兩種不同的思維同時運用於一部作品,往往能有驚喜。

二、設計視覺表現結構

專題攝影可以採用單線或複線,也可以採用遞進或並列,也可以幾種形式穿插。無論哪一種,需要注意的是整體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善於把握視覺節奏,而不是糊里糊塗像倒一袋麻瓜一樣地傾洩事實和照片。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抓住某個精彩的瞬間可以靠運氣,但要讓許多個你認為很精彩的瞬間和諧相處,則需要修養。

注重結構的攝影師其實並不是太多,人們通常認為只要有足夠多數量的照片輯錄成冊就行了,但實際上,節奏感和協調性甚至是在拍攝時就已經形成了,才有可能在最後表現出來。

簡單地說,你要保證即使最後給人看1000張照片,也要讓閱讀者始終興致盎然,不覺重複、乏味和無趣。而且,正是通過你的影像,使人們瞭解、思考,至少在心裡提出一個問號。

三、拍攝具有隱喻性現成品

沒有誰規定專題攝影只能使用哪一種風格或類型的影像語言。但需要明確的是,你選擇的語言是“用圖片說話”的視覺語言,是使你的內在思想形諸觀看的語言。很多人以為,攝影專題就是“用圖片講故事”。“用圖片說話”和“用圖片講故事”,可不是一回事兒。

攝影,本質上不是用來敘事的,或者說,敘事,並非它的強項。攝影的強大,在於它的隱喻性。

一張好圖片,不在於它記錄了多少信息,而在於它顯示了多深的隱喻。它不依賴信息生存,它以自身顯示出來的對這個世界的闡釋而獨立、而不朽、而生氣勃勃,而無法被另一種方式取代。所以,一個真正的攝影師,總是展開隱喻之翼,飛向自由王國。當一個攝影師由敘事之門跨入隱喻之境,便會產生質的飛躍。

四、選取素材,做足功課

沒有嚴格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

1、選擇你確實有興趣、有熱情、有感動去投入的題材。不要為了任何理由去勉強自己。因為最後你會發現,也勉強不了。

2、選擇與自己個人經驗與知識儲備相關聯的題材,相對容易上手。如果說照片是一種表達能力的體現,那麼,它所反映的是你整個的狀態與積累。所以,它首先得與你自己產生共鳴。

3、選擇與大多數人的現實、心理相關的題材,幫助他們去觀看,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照片的力量,最終是在傳播。

下圖是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兩位老師拍攝的專題片,感興趣可以去我的頭條查看更多作品!僅供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