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這是一場甚少為人知的戰役,對近代史特別關注的朋友會聽說八里橋之戰,八里橋在通州那塊,原名永通橋。那座橋明朝就待在那裡,那座橋南北走向,跨過通惠河,這座拱橋每塊石頭之間相嵌,中間的一道彎拱貫穿長虹,兩邊的小拱錯落有致,橋與橋的連接十分牢固。

一八六零年天津大沽炮臺失守,英法逼近北京的通州,在八里橋發生了一場激烈的鏖戰,參戰雙方是:清軍(3萬人)VS英法聯軍(6千人),這個人數對比明顯對清廷是有利的,換一個軍事力量強悍的國家,就算手動也能把對方踩死,但是清軍卻不行……

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兩萬四千的人數差距並沒給豬一樣的隊伍帶來信心,何況清廷還有一些讓英國法國害怕的東西——騎兵。當然不是女真騎兵,是蒙古騎兵。

蒙古有剽悍的馬隊是英法聯軍害怕的,所以對付他們,英國人還是費了一番腦筋。

由於人的命只有一次,英國佬還是惜命的,所以他們跟法國佬商量了一下,決定用遠程攻擊武器對付這些馬匹。現在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了,遠程攻擊就可以要他們的命了。

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蒙古馬隊沒想到英法會利用高科技武器對他們進行掃描,也沒有針對這個訓練馬匹,當炮彈從炮筒裡射出的時候,馬匹發瘋一樣亂跑亂嚎,受到了驚嚇,蒙古士兵也驚了,因為他們發現他們不是要被炮彈射死而是會被馬踩死。

蒙古馬隊是清廷花重金請來打頭陣的,現在蒙古馬隊拼命往回跑,清軍愣了,接下來就體會到什麼叫“甕中捉鱉”了。清軍本來以為三萬人對六千是碾壓式的勝利,結果卻跟他們想象的大相徑庭。

開戰前清軍首領僧格林沁把兩萬人的騎兵放在前面,炮兵兩千放後面,步兵一萬人,結果騎兵跑沒影了,剩下六千打一萬,應該沒什麼壓力了。

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這一萬步兵中都是八旗士兵,很大腕,打仗本來就是走個過場沒打算真的犧牲,發現自己性命不保,就趕緊拼命逃竄。其實英法炮兵技術有限,沒有他們吹噓的那麼好,清軍完全可以近身博弈,像日本人那樣用大刀砍死他們。

三萬多清軍陣亡了一千多人,這麼點的死亡率說明他們根本沒全力以赴,大部分都潰逃了,死的連六分之一都不到。

不過也有清軍不畏生死衝到前面所以被轟炸死了,這是少數,這些勇敢的英雄我們也不應該忘記,並默默致哀。

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英國《大不列顛全書》對這件事有過記載,說他們死了兩個人,一個是英軍,一個是印度兵,二十九個人受傷,這也是少數不畏生死的清軍殺死的。

八里橋在國際上並不是背黑鍋的,英國人在記錄這件事的時候,也承認一部分中國人和韃靼人不畏生死,沒有一個後退,全部以身殉職。

三萬人被六千人打敗,對方才死了兩個人,成中國人的恥辱

不管怎麼說,八里橋戰役是一個悲劇,也是國際開始看低清軍的一個開始。

清軍在武器上確實比不上人家,技術也比不上,但是唯一的優勢是人多。人多,但效率差,凝聚力不強,人心不齊,所以即使人數是敵軍的五倍,卻還是被打敗了,令人感嘆。

但是也有一些令人感動的故事,清軍被俘後拒絕被救撕去繃帶,炮臺上是清兵用繩子將自己的腿和炮臺綁在一起,指揮戰爭的清軍兩條腿被打斷,還英勇無畏,清軍被炮彈打斷了手用繩子綁著接著戰鬥……雖然有很多潰逃的蒙古騎兵,然而這些中國人,當之無愧的是我們的英雄,雖然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在那座橋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那些年輕的生命流星般隕落在寂寂無聞的八里橋上,但是那些慘痛的過往不會被人們忘記,也不應該被忘記。

英法聯軍雖然人少,但戰鬥力卻不低,一支2000人的隊伍戰鬥力是四倍於它的人數。

歷史上人數少的滅掉人數多的戰役比比皆是,這說明戰爭比的並不是人數。人數多少隻是一個有利的條件,但不是絕對的,戰爭動員能力和戰場上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更可恨的是當時清廷,腐敗無能,最終輸了江山,輸了中國人民的驕傲和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