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愛巴學園


昨天與佳佳一起復習必讀書目,當看到孩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感受時,我忍不住再次捧起這本書,細細地品讀了一遍。

或許《窗邊的小豆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現實生活中很難遇到小豆豆那樣的幸運,但是黑柳徹子的真誠傾述卻勾起了人性中最為純真的一面。

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夢中的巴學園,因為那裡充滿了包容與呵護,是夢想萌芽時的一方淨土,是做錯了事時永遠接納自己的港灣!

讀完這本書後,我一直在反思,為什麼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會得到全世界不同人群地追捧?為此我也在網上翻閱了大量的資料。

其實現在日本本土的教育也是“多極化”發展,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以及公益學校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一直以來也不乏有人質疑小林校長的“寬大”試教育是否真正對孩子有益?對於這一點,黑柳徹子在《文庫本後記》裡也詳細描述了巴學園每個孩子以後的人生走向。值得肯定的是,巴學園的特殊經歷,給每個孩子都塑造了伴其一生的優良品質!

童年是一個天性釋放的年代,大愛而不溺愛或許才是小林宗作先生建巴學園真正的初衷。

巴學園之所以會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上學,因為那裡處處瀰漫著真誠的氛圍,校園裡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的心靈隔閡。很多教育工學者推崇巴學園氣氛,但很難真正融入巴學園的精神,因為現實左右著初衷!

《窗邊的小豆豆》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耐人尋味:小豆豆在一次代表巴學園去慰問傷兵的活動中,由於自己不會唱當時流行的慰問歌曲,而顯得尷尬。一位傷兵問小豆豆:“你不會唱歌嗎?”小豆豆說:“她只會唱巴學園的飯前歌。”但是當她唱完那首“不入流”的歌曲時,受傷士兵卻感動的淚流滿面,直到多年以後黑柳徹子回憶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在傷兵內心深處,那種被戰爭摧殘帶來的痛苦是很多人難以體會的。形式主義的慰問,把更多的人鼓動到了戰場,最後就連巴學園裡最善良的校工阿良也上了戰場。

真正的關愛到任何時候都不會以形式主義出現,只有包容、接納、真誠,才會收穫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