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促銷費,創“三新”


社區商業:促銷費,創“三新”

經歷疫情考驗,未來社區商業要以場景理論為指引,走向"理念新、技術新、服務新"的"三新"社區商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因隔離而放大的"宅經濟"對社區商業的依賴度顯著增加,特別是線上生鮮、便利店等業態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巨頭生鮮平臺業務較2019年增長兩倍以上。眾多傳統生鮮行業也藉助技術平臺加快轉型,"到家服務""無接觸式配送"已成為行業的標配。

歷經疫情洗禮,社區商業"最後一公里"在技術支持、小區治理結構優化改善的背景下迎來新機遇。一方面社區服務"公共性"成為共識,這為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社會治理共同體提供了認識支持。另一方面,業主、物業公司、社區兩委、業委會、志願者等主體職責進一步明確,社區加強與物業、業委會聯動,運用專業方法收集居民需求,並通過社區、社會組織鏈接引入更多增值服務,提升物業服務價值和品質。志願者主動承擔小區疫情排查、送貨上門、開展線上心理干預、眾籌醫療物資等服務。多元治理主體關係更為融洽,有效化解了單一治理主體"失靈"可能帶來的風險。

審視疫情之下的社區商業發展挑戰與危機,必須將其置於社會整體結構之中,進而理解其發展機會。近年來,浙江、成都等地黨委政府先後提出"未來社區"九大生活場景、公園城市社區消費"七大場景"等。部分開發商也發力社區商業,打造運營社區商業綜合體。部分社會組織、社會企業也在微觀上探索如何優化社區高品質服務供給。地產商在開發邏輯上是"重商業輕社區""重消費輕社群",在運營上"重位置輕體驗",在行動理念上仍囿於傳統的"商業驅動",社會組織則缺乏產業鏈支撐,難以將信任優勢轉化為經濟收益。總的來看,在社區商業場域中,政府、企業、社會三大社會治理主體未建立協作機制,"只見商業未見社會",社區消費潛能未充分釋放,未能將信任等社會資本有效轉化。

如何把握疫情機遇,以優化基層治理體系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切入點,找到社區商業與政府、社區、家庭、個人的最佳結合點,將構建基於信任的生活共同體作為有效推進社區商業快速 、健康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將推動建立"智慧便捷、鄰里互助"的社區商業供給生態圈和服務場景作為基本行動方略,實現社區商業迭代發展應成為各界的共同考量。

有研究者提出,未來社區商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設計力和社區力,發力點是做好社區商業空間營造,包括網絡和線下實體空間。社區商業線下空間被賦予了新的價值和意義,它是個體家庭空間和工作空間的過渡地帶,有利於重構社區鄰里關係,降低商業交易成本;線上空間則依託新技術豐富用戶體驗,提高生活便利度,有利於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經歷疫情考驗,未來社區商業要以場景理論為指引,走向"理念新、技術新、服務新"的"三新"社區商業。

一是理念新。

社區商業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協同發力。政府應做好政策統籌支持,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提高社區商業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層次。鼓勵支持基層政府按照"商業化邏輯",搭建政企社三方合作平臺,為市場、社會兩大主體在未來社區商業場景營造中加強合作提供機會,發揮各自優勢,植入既能滿足本地市民生活服務需要,更能吸引居民、遊客體驗、消費的產品和業態,又能以健全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為契機,構建鄰里社交的公共空間,強化商業的社會服務功能,如親子教育、老年藝術體驗等,以積分體系優化社區志願服務激勵機制,探索社區公益服務可持續推進的新路徑,最終實現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有效轉化。

二是技術新。

5G時代的社區商業是智能化商業。社區商業總體運管公司通過信息化技術將政府需求、居民需求和商家需求等信息統合起來,打通不同主體之間的信息交互壁壘,精準掌握居民需求,為周邊商家提供技術和數據賦能,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類型,實現商家用戶共享和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同時承擔部分公共服務,如生活繳費、掛號就醫、交通違法查詢等,做精做深做優數字化時代的"宅經濟"與"家庭經濟"。

三是服務新。

首先社區商業承擔了空間服務的功能。社區商業空間為所在轄區的居民提供了日常交往和情感消費的公共空間,滿足基於趣緣、業緣形成的親子小組、育兒小組、養生小組等社群組織的空間需求。

其次承擔社會消費功能。結合居民對公共空間的藝術性、文化性及專業服務的需求,以節慶體系為抓手,營造舒適舒心的生活方式,吸引多元主體參與營造具有本土性的生活美學社區商業。

第三是社會服務功能。一方面是結合當前政府社區公共空間營建的需求,有效利用已有空間和專業服務團隊,承接政府轉移的社會公益服務職能,如親子教育、家庭廚房日等活動;另一方面總結此次疫情應對經驗教訓,各級政府應借鑑日本將大型便利店與超市列為"指定公共機關"的做法,當遇到公共緊急突發事件時,充分發揮社區商業便民、親民及專業優勢,為居民快速提供可在食品藥品配送供應、心理慰藉支持等。

總之,在社區用戶分類不斷細分,需求和技術支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後疫情時期的社區商業必然走向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營造以用戶為主體的消費體驗場景空間,它也將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