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認知中國數字哲學,始於混沌狀態的“零”

說中國沒有哲學,說哲學是西方人創造的,真是天大笑話,中國哲學事實太多太深了暫且不論,單講中國的十個數字,就夠你悟上一輩子了

“零”是宇宙的混沌狀態,既不是“有”,也不是“無”的狀態,零是初始宇宙的騰圖。

某一個時間點,混沌狀態宇宙突然有一絲心性顫動,於是就開始“有”的狀態了,宣告“一”的出生,“一”就是宇宙“有”的騰圖。中國人的 “一”即簡單又複雜,“一”不但有性格的,而且有生命的; “一”可以是一條線,或一個面,或一個體;“一”是靜止的,更是運動的。鑑於“一”太難理解太難說清楚了,於是聰明的中國人就給“一”發明了陰陽太極八卦一卦學問,才把“一”的奧妙說清講明。

在中國人心裡,“二”就是“一”, “一”是陽性運動的“一”, “二”是陰性靜止的“一”,“一”和“二”是一對夫妻。混沌狀態宇宙突然有一絲心性顫動,“一”和“二”是同時從“零”時產生了,不是姐妹是夫妻。

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些數字,都是“一”和“二”生出來的孩子。而10至99是“一”和“二”的孫子,100到999是“一”和“二”的曾孫子,以此類推無窮盡,但根基始終是“一”和“二”。這不是我個人臆造的,研究過甲古文和《周易》的人,就會肯定我說的是真話。

再說數字的組詞特別是度量單位的組合,也充滿了哲學趣味。比如:一篇 、一同、一共 、一半 、專一、 一定 、一樣 、一邊 、一向 、一點、一條 、一起 等,不只是表示數量,還有“專心於”“忠誠於”的心理色彩。又比如:二話、二臣、二手、二乎、二線、二流、二婚等,不只是表示數量,還有“不堅貞”“不誠實”“不光明”的心理色彩。

另外,數字的詩音也大有玄機的。比如:以“一”為起始,從平聲起,漸漸加聲,就是一個完整的哲學思維璉,“衣、醫”,到“儀、飴、怡、宜、移、遺”,再到“已、迤、蟻、倚”,最後到“義,議,藝、異、抑、役、易”等。第一聲是“圍繞核心組建命運一體”的哲理,第二聲是“初步形成命運一體”時的歡欣情景,第三聲是“鞏固命運一體”後的有所作為,第四聲是“霸道的命運一體”。

時間有限,今天只作簡單表面的講解,只要你能深入研究,慢慢 步入數字哲學殿堂,給你無限的智慧和快樂。

�����\u0010


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認知中國數字哲學,始於混沌狀態的“零”


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認知中國數字哲學,始於混沌狀態的“零”


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始於認知中國數字哲學,始於混沌狀態的“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