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圍城》的書評有很多,還有各類的研究。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很困惑,錢鍾書到底是怎麼理解圍城的?

人生是否是可以打破的,還是註定無法逃脫的?方鴻漸的是圍城是個人原因,還是人性普遍性的問題?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圍城》展示了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平凡普通的現實生活,就像生活本來的樣子。在這本書裡,沒有催人淚下的曲折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卻有一種生命的痛苦與無奈。

方鴻漸想擺脫舊式婚姻,卻不能得到父親的理解和認同;他嚮往純潔美好的愛情,卻得不到他所愛的人的諒解;他努力工作,追求事業的成功,卻難以對付複雜的人事關係,在同事的排擠下連飯碗都保不住;他希望得到美滿的婚姻,在家庭的避風港中找到精神的寄託,最後卻與妻子格格不入。

錢鍾書是一個學貫中西、博通古今,有著深刻哲學思想的人。其中對生活的思考,也融人了《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和事業,經歷了幾重波折,最終以全部失敗而告終。錢鍾書對方鴻漸人生命運的描述,烘托了人生的無奈,在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引發讀者對人生、命運、愛情的深邃思考,使讀者去尋找超越現實的出口。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錢鍾書近照

一 從創作背景看“圍城”的成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遭日本佔領。《圍城》正是在經歷上海淪陷區生活的背景下寫成的,蟄居在上海淪陷區的那段時間,是錢鍾書經歷的最為悽苦艱難的一段生活。

錢鍾書考取了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新婚不久,便去了英國。當時的上海動亂淒涼,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其中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是相當“時髦”的。他們的生存狀態,成為現代生活的典型代表。

錢鍾書從熟悉的生活背景、人物形象中取材,重點討論的是,那些“知識分子”真正的生活和精神狀態,那種圍城式的主人公的性格和人性中共有的東西。

近代以來,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地衝擊著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自身已經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摻入了外來的東西,便常常顯示出種種荒露性。從時間上說,1937年8月至11月,正是上海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而又不幸失守的日子,與之相距不過幾百里的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也發生在同年12月。

錢鍾書在嘲諷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中西文化合流中所產生的蛻變人格的批判,表現了這種人格在現實生活中與民族時代精神的矛盾。從方鴻漸得到又失去鮑小姐,到方、唐、趙、蘇四人間的情愛糾葛,從方家及周家的庸俗的生活,到三閭大學校園中的名利爭鬥,他們在國難面前雖無什麼煩惱,但在情場、名場、利場的戰爭中卻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個個夜必繼日,累的疲憊不堪。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方鴻漸漫畫

錢鍾書在《序》中說:“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所以說《圍城》最基本的寫作目的在於對“人性”的探討,在這樣一個物質文明發達的世界會有怎樣的生活,又有怎樣的精神狀態。

小說嘲諷了“國粹”和“洋物”摻和在一起產生的不倫不類的現象:城市人“享受了最新的兩洋科學設備”,卻“坐在水管烘暖的客堂唸佛”,每天唸白遍白衣觀音咒,求菩薩保佑自己。以詼諧生動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明”與中國封建傳統思想臺流所產生的荒唐可笑性:“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象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的兩個方補丁,吐王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錢鍾書在《圍城》中對兩種文化撞擊時產生的種種畸形可笑的現象和人物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辛辣的諷刺。錢鍾書把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作為現代人的現實選擇,卻把無路可走和無可奈何的困境,作為追求和選擇之後的必然結果。

二 從故事情節看人性悲劇

①《圍城》最著名的一句話“婚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主人公方鴻漸經歷了戀愛的挫折,又稀裡糊塗的走進了婚姻。對於婚姻,婚後與家人的疏遠、妯娌間複雜的暗戰以及種種一切帶來的兩個人的唇槍舌戰。這樣的一系列問題帶來了婚姻的疲憊,隨即而來的想要逃離的感覺。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影視作品中的方鴻漸

理想的愛情大多是虛妄,婚姻大多是由不得自己控制的,也就是指愛我的人不是我愛的人,我愛的人不愛我。方鴻漸正是處於這種情感困境之中,婚姻既沒有給方鴻漸歸宿,更不是他的避難所,因為方鴻漸自身的軟弱和無能,他根本不能面對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的婚姻,更不能很好地解決事業和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最終只能逃出一個又一個圍城,再進入另一個圍城,不斷開始新的困惑人生。

“天生人是教他們孤獨的,一個個老死不相往來⋯⋯好像一隻只刺蝟只好保持著彼此間的距離,要親密團結,不是你刺痛了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這段話是方鴻漸和趙辛楣生氣後的想法,我覺得這段話最可以看作是人性圍城的描寫,方鴻漸因為趙辛楣的話而氣憤不已,獨自發牢騷。

文章結尾部分方鴻漸因為孫柔嘉姑母而賭氣,李媽又摻在其中,鴻漸的左顴被柔嘉的梳子打得紅腫。方鴻漸有這樣一段話:“你狠啊!你鬧得你家裡人知道不夠,還鬧得鄰舍全知道,這時候房東家已經聽見了。你新學會潑辣不要面子,我還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這段對話的出現很有生活氣息,具有普遍性。方鴻漸和孫柔嘉的戰爭大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兩個人。李媽、妯娌、姑母、父親每一個人都可能挑起戰爭。至於圍城的說法,結婚前的兩個人嚮往婚姻,這是想走進圍城的一面。而走進婚姻後增加了好多人在其中,原本的地方容不下太多的人。從另一方面說,就是面子問題,中國人都是愛面子的,夫妻間的事情一旦被外人知道了,原本的尷尬和氣憤就會成倍的增加。

而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女士曾經說過,如果讓方鴻漸與理想中的愛人唐曉芙結婚,然後兩人再積愛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圍城》的字面原義。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孫柔嘉曾經以為已經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卻是在外面,人世間的一切皆是圍城,你想要的得不到,你得到的永遠不是你想要的。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圍城劇照

②客觀世界不斷給人設置險境,讓人的身心在企圖超越重重障礙的努力中消耗磨損。圍城中的悲劇,是人物性格問題,從而使得人物的命運有一種必然性。

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形成的文化傳統,與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要求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錢鍾書深刻地認識到了這點,他在《圍城》中不僅描繪了中西方化合壁時產生的畸形笑料,還提示了兩種文化交鋒製造的讓人無可奈何的悲劇。

趙辛楣說方鴻漸,“你不討厭,但全無用處”。方鴻漸自己評論自己是個“道義上的懦夫”。孫柔嘉說方鴻漸“你不但本領沒有,連志氣都沒有,別跟我講什麼氣節了。”此類對方鴻漸性格的揭示在小說中有很多。

方鴻漸在求學、求愛、求職上處處碰壁的坎坷波折,與其說是那個時代給人造成的普遍困境,不如說是方鴻漸的懦弱和逃避迫使自己走入的窘境。意志薄弱、優柔寡斷,善作小聰明,這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

方鴻漸的父親是個十足迂腐守舊的封建遺老,他頑固堅守傳統文化和舊道德標準,視一切外來文化、新文化為洪水猛獸。他處處顯示封建家長的威嚴,始終以傳統觀念要求和制約兒女們的言行,致使方鴻漸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剛一起步便以悲劇結局告一段落。他的迂腐和他在兒女婚姻問題上的專制態度,對兒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他不但不以為然反而得意非凡。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圍城漫畫

他的封建觀念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方鴻漸和孫柔嘉夫妻間的和諧。他認為女人只能在家裡做家務,服侍丈夫,即使知識女性也不能外出工作,更不可能比丈夫賺錢多,否則“丈夫還能振作乾綱麼?”他甚至當面教訓受過高等教育的兒媳,要她遵守傳統的“婦道”,不要拋頭囂面外出做事,這自然引起孫柔嘉的不滿,導致與丈夫的衝突。

三 從“圍城”的掙扎看解脫之道

當人意識到存在是無意義的,偶然而荒誕的,認識孤獨而無法溝通的個體時,人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自身意義和價值都顯現在與他人的對應關係上,建立關係的成與敗,意味著著自身追求的成與敗。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圍城》裡每一個生活場景,都表現出了不和諧的狀態,好像一隻刺蝟,保持著彼此的距離,一離近不是你刺痛我,就是我擦傷你的皮。人與人之間也好像一座圍城,在交往中的碰壁讓自己希望遠離這種過於緊密的交往,最終困住了自己,也隔離了別人。

但是,即便這樣,錢鍾書在《論快樂》裡說,“人生雖然痛苦,但不悲觀”。人們在追求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一方面無法對抗巨大的現實力量,另一方面也總被自身的脆弱所冷卻。方鴻漸是現代中國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他既沒有足夠的能力拯救自己於困境,有沒有足夠的勇氣逃離,他只能在“圍城”中掙扎。

方鴻漸害怕在衝突和矛盾中堅持自己的主見,害怕對別人造成傷害。無意義的生活加之懦弱的性格,揭示了人們身陷圍城人生而不可自拔的根本原因。方鴻漸的懦弱是不敢、不想承擔自己存在的全部責任,這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是我們共同面對的。

圍城中表現了世俗中的種種百態,對於其中人的生活狀態,作者做了獨特的描寫,對於作品中的背景,是一箇中國傳統文化佔據人們思想,而西方文明又不斷被引入中國的時期,兩種思想碰撞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環境。婚姻、人與人的交往,包裹住太多,隱隱中形成了婚姻圍城和人性圍城。

這些諷刺嘲笑背後,作者仍賦予了希望。

因為懦弱而逃避,因逃避而處處圍城。你我都是方鴻漸,對人生中那些徒勞的掙扎和無奈的荒涼感同身受。圍城人生不是不可避免的,以怯懦去逃避,不如以勇敢真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樹立意義,方可突破“圍城”式的人生。

“圍城”人生可解,這才是《圍城》悲劇背後的用意。


附:圍城經典語錄

1.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我們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的思鄉病。想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有個安頓的歸宿。

2.愛熄滅了燈,心圍一座城。

3.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

4.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5.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魚片裡示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6.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發現這個道理,和發現是非善惡取決於公理而不取決於暴力,一樣重要。公理髮現以後,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7.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8.假使訂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徵,鈕釦也是扣住不放的預兆。

9.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在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

10.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11.你嘴湊上來,我對你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裡進去。

12.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13.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爛腿,血淋淋的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