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青島市人社局首創勞動能力遠程鑑定新模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3月13日訊(記者 蔣甜 實習記者 張海玥)為及時解決群眾困難,妥善做好疫情發生後現場鑑定暫停期間的勞動能力鑑定工作,青島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大膽探索,針對癌症晚期惡病質及持續植物狀態等危重病人,創新實施遠程視頻勞動能力鑑定新模式。

社保中心表示,自今年起開始著手研發勞動能力遠程鑑定模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緊急暫停2月份全月共12批次的勞動能力現場鑑定工作。為滿足危重病職工的鑑定需求,社保中心經多方論證,提前開展遠程鑑定工作,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參加勞動能力鑑定,儘早享受社保待遇。遠程視頻鑑定結合市人社局微信公眾號的人臉識別實時上傳功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視頻鑑定,鑑定過程全程錄像留存備查,使勞動能力鑑定工作更加便捷規範,人性化。

據悉,被鑑定人只需關注“青島AI人社”公眾號並登陸個人賬號,在鑑定開始前通過公眾號內相關鏈接即可直接完成人臉識別、簽到、採集人臉圖像等操作。身份確認成功後,工作人員將在系統中收到簽到提示,並組織專家及鑑定職工進入遠程視頻,登錄現場鑑定系統。鑑定過程中專家可通過視頻對話問診,指導查體,確定被鑑定人員身份、核對傷(病)情及當前狀態。遠程視頻結束後,專家組現場討論鑑定職工傷病情,並做出鑑定結論,在現場鑑定系統中進行鑑定信息錄入,實現了鑑定結論“現場定、集體定、一次定”。整個鑑定過程嚴謹規範,符合勞動能力鑑定操作規範要求,有效保障了重症鑑定職工安全便利和自身權益。

記者瞭解到,陳先生是一名工傷職工,2018年在單位工作時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導致雙手嚴重攣縮畸形,雙下肢嚴重萎縮,氣管切開,無法移動。現在停工留薪期已經結束,面對陳先生的勞動能力鑑定問題,如此重症的情況讓單位犯了難,遂向社保中心勞動能力鑑定處打來了求助電話。聽聞該情況後,鑑定處工作人員立即對陳先生的傷情進行核實,確認其符合遠程鑑定標準,並通知單位及家屬準備配合進行遠程視頻鑑定。待陳先生收到鑑定結論後,社保經辦機構將據此為其發放一次性傷殘補貼及相應的工傷待遇,減輕單位和職工的經濟負擔。

多渠道發佈信息實現“零”遺漏。

勞動能力現場鑑定工作暫停後,全市共739名被鑑定人相應項目的鑑定工作延期,為確保延期信息能一人不落的及時通知到鑑定職工,社保中心採取公眾號推送消息、逐個電話落實、延期通知群發短信等多種方式進行擴散。對於聯繫方式留存不正確的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查找並逐個落實通知到位。

網上辦、實現勞動能力鑑定申報服務不掉線。

在窗口一線,鑑定業務的受理工作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停止,市社保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紹說:“在這段特殊時期,為了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病毒傳播,我中心大力推廣“不見面服務”,網上辦事、幫辦代辦等個性化服務,勞動能力鑑定申請除了傳統的櫃檯辦理,還可通過‘青島人社’手機APP、‘青島12333’及‘青島AI人社’微信公眾號、登錄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門戶網站等渠道進行自助申請,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業務申報等操作。”

練內功,保障疫情後鑑定工作順利開展。

據統計,我市每年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的職工約1萬餘人,每個月有近千人參加勞動能力現場鑑定。為提高鑑定工作效率,2019年市社保中心自主開發建設了全國首家集智能管理、信息運行、監督檢查、風險防控、鑑定服務“五位一體”的勞動能力鑑定智能服務平臺系統,並在青島市阜外醫院建立了首家勞動能力鑑定工作站。實現了社保、醫保、鑑定醫院多部門之間數據的實時傳遞、共享,鑑定職工身份驗證、查體、化驗全程人臉識別,勞動能力鑑定全程實現無紙化辦公,鑑定職工“只跑一次腿”。

據瞭解,今年起,隨著省集中系統的正式上線,面臨著新舊系統切換和調試工作。為確保現場鑑定程序在新系統切換後能正常運行,市社保中心在疫情期間派員駐紮醫院鑑定現場,對設備和系統進行調試校正,反覆測試驗證數據,並組織部分鑑定職工開展小範圍現場鑑定系統試運行,為疫情結束後大規模現場鑑定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讓鑑定職工儘快拿到鑑定結論,儘早享受社保待遇,確保疫情後鑑定工作順利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