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2020发生了太多不愉快的事。

或许是因为疫情太过严重,人手太过不足。

在面对近期新冠肺炎的这场战役中,中国人对女性生理健康问题的轻视表现得尤为明显。

说白了就是:

“月经羞耻”依旧捆绑着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

就连同为女性的我,也才在众多的报道和新闻中反应过来。

根据凤凰网的报道,保守估计湖北一线战疫的医护人员中有60%以上的女性,超过10万人,其中还有5%的孕妇。

但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并没有被纳入必要物资的统一采购,既不属于必备物资也没有绿色通道。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男生也许不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折磨:

一片卫生巾正常情况下最多使用4小时就必须更换。

而那些女医生和护士而为了节省防护服,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身下还粘连着浸透着血尿混合的纸尿裤无法更换......

博主梁钰stacey,在微博发起了“姐妹战疫安心行动”的募捐活动。

购买裤型卫生巾,支援前线女性工作者,回应她们的生理需求、保护他们的生理健康。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200多万元的目标筹款,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恶意揣测和攻击质疑。

“卫生巾而已,需要这么多钱嘛?”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不是只用防护服和纸尿裤就行吗,怎么连这种东西都会缺?”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恶心”、“辣眼睛”、“不要脸”、“小题大做”......

明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再合理不过的生理需求问题,却能让这么多同为女性的女人和男人以一种极度厌恶的语气去评论。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可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需要。

我们到底什么时候,

才能做到正视女性生理健康?

01

我今年24岁,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月经”让我饱受折磨。

我痛经很严重,不仅是子宫,这种疼痛蔓延到了全身的各个关节、头、腰、膝盖,

衣服和床单上也总是不小心沾上流出来的血,

头晕、恶心、手脚无力,往往还伴随着腹泻。

上学的时候,几乎每个月都会有2天请假待在家里......

我深深的记得,那些因为痛到睡不着蜷缩在床上,反复质问自己的时刻: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来月经的时候也会肚子痛吗?

班上的其他女生为什么没有请假?

我这样的情况到底正不正常?

......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可那时候却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我妈妈对月经的了解,除开“肮脏”、“羞耻”、“少儿不宜”以外再无其他;

朋友们也都不愿意去谈论这个话题,总是说得小心翼翼;

生理卫生课上的这些话题,也在男女生的嘻嘻哈哈的吵闹声里被老师一笔带过;

就连直接说出“月经”这两个字都会感到羞耻。

对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儿来说,她知道的仅仅是,“我的身体每个月都会流血,这东西叫月经,它流出来的时候会很痛。”

女生连去超市买卫生巾就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结账的时候还要特意挑女性收银员的窗口,她们总会“贴心”地用黑塑料袋把卫生巾单独装起来。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到了初中,我趁体检的时候问了医生很多关于月经的问题,她却回答的很委婉:等你结婚以后生了孩子就好了。

我依旧对月经一无所知,

反而多了一个新问题:痛经和结婚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直到我渐渐长大,有了独立认识事物的能力才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在来月经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事。

有的女孩儿甚至比我的情况要严重很多。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月经羞耻几乎伴随、困扰着所有女孩儿的青春期。

明明只是一个发生在大多数具有生育能力的哺乳动物身上,常见的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而已。

可是,

为什么我们不能光明正大地谈论月经?

02

但很遗憾,

不仅是中国,几乎是全世界的女生都没能摆脱“月经羞耻”。

就连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一项调查表明,英国有2/3的女性在和她们的父亲或男性朋友谈及月经时感到不自在,有超过1/4的女性在和她们的女性同事讨论月经话题时,都有尴尬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12-21岁之间的女生,她们中48%以上的人都在为自己月经感到尴尬。

根据统计,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的人们绞尽脑汁怎么避免提及这件事,人们为此竟然创造出了超过5000个含蓄名词俚语。

全世界的卫生巾广告也几乎选择了用蓝色代替血红。

广告里的女生青春活力蹦蹦跳跳,“轻松”、“自由”、“舒适”这样的词汇占据了广告语,和现实中的经期女性大相径庭。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更让人痛心的是直到现在,当我们谈论尊重女性、两性平等的话题时,世界上很多地方依旧存在着把月经视为污秽的象征,女性经期用品依旧不被普及、重视,甚至被用来作为污蔑人的道具。

在这些发达国家,卫生巾无疑算得上奢侈品,它的税率甚至比奢侈品还要高,家境贫困的女性根本无法负担。

虽然“月经杯”的出现缓解了这种现象,它既便宜又环保,有的可以连续使用十年以上,

可它并没有被普及,

很多人连卫生巾和卫生棉条都无法接受,更别提要在阴道里放进这么大的月经杯这种行为。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在印度,月经是最大的禁忌之一,女人不能公开谈论,不能在经期进卧室,更不能被人看到用来充当卫生巾的破布条。

因为贫穷,有80%的女性用不起昂贵的卫生巾,无数印度女孩因为月经而辍学。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月事革命》中的印度女孩儿们,会因为记者问题中的“月经”马上羞愧地低下头,互相推搡着“先问她吧”“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大胆的女孩这样说:“只有神知道那是什么,我不能说,这些坏东西给家里招来厄运。”

“我听过,这是一种女人才会得的怪病。”一群男生这样向记者解释。

类似题材的电影《PAD MAN》在大陆上映时也被十分委婉地翻译成了《印度合伙人》,不看简介也许你永远都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

可生理期和月经,绝不能是敏感色情词汇!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在生活状况更为艰苦的非洲,每10个女性里,就有1个在月经期间用不上卫生巾。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破布、旧衣服、父亲的袜子、煤渣、泥土、树皮......她们会找各种东西来解决,甚至用身体去交易......

还有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悲剧。

例如在某些地区女性会选择接受子宫摘除手术,避免受月经的影响,可以像机器一样日夜劳作。

刻在文化里的羞耻真的很糟糕。生长在月经羞耻的环境下,女性没有办法分享她们的经历,男性无从得知她们的痛苦。

即便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下一代也会踏上同样的道路,

难道女人活该如此吗?

我相信,至少所有女生和有正常同理心的男生都不会认同。

最后,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谴责“月经羞耻”这种文化糟粕,

更多的是希望让大家明白:

月经,从来都只代表女性的一个生理状态。

它并不可耻,不必妖魔化,不必禁忌化。

女生需要重视自己的生理健康,有需要就大声说出来,男生可以不理解,但无权妨碍女性正常的生理需求。

如果今日我们为月经羞耻,那么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将会为月经羞耻。

而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场景。

拒绝“月经羞耻”,必须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TA羞耻,是中国女性最大的悲哀

欢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