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我國的傳統節日為題材,按照時間的順序分別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這7個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特有的習俗,寫出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能夠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篇課文相對之前的課文來說,結構清晰,難度不大,但是節日排序,也就是課後第二題,以及每個節日的習俗,尤其是端午節習俗,很多孩子犯難。下面是栗子老師精心備課後整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生字部分學習
(一)二類字
字形、字義方面,要根據本課生字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識記。
1.字理識字
(1)“祭”:觀察它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的演變,會發現它的左邊是牲肉,右邊是“又”,也就是手,中間呢像祭桌,本意是殺掉牲口以禮拜鬼神。
(2)“舟”這是個象形字,通過看它的甲骨文字形,發現左邊兩撇像船幫,中間的三橫分別是船頭船尾和船身。
2.加一加:我們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貼、統、餅。
3.偏旁歸類:“艾”和“菊”都是草字頭,草字頭表示這個字和植物有關。
4.生活識字:“巷”表示非常小而窄的衚衕,可以藉助地名識記,如南京烏衣巷。
5.對比識字:“堂”和“賞”;“貼”和“帖”;“宵”和“霄”;“郎”和“朗”。
6.組詞識字:
統:總統、統帥、統一、統治堂:課堂、禮堂、澡堂、大堂
乞:乞丐、乞求、乞討
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語
(二)一類字
1.熱:上下寬度一致。上部“丸”筆順為撇、橫斜鉤、點。四點底寬而扁,第一點與另外三點的方向不同。四個點間距均勻,高度一致。
2.“鬧”和“團”,國字框和門字框要寫得大而方正,我們班有的孩子把“團”寫成了“閉”,注意要多觀察才能把字寫準確。
3.“街”是我們班孩子選出來的最難書寫的生字。在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左中右三個部件的高低長短,左邊的雙人旁較長,中間部件寫得稍高,右半部分部件稍低,起筆要和中間部件的第一橫持平,第2橫要穿插在中間部件的兩橫之間。
4.“舟”的筆順特別容易出錯,注意正確的筆順是:撇、豎撇、橫折勾、點、橫、點。書寫的時候注意第1筆撇從豎中線起筆,第2筆豎撇寫得稍長,長橫壓在豎中線上,橫折鉤的折要寫得長一些。
5.轉:左部“車”的筆順是橫、撤折、豎、提,右邊最後一筆是“點”。
二、課文部分的學習:
1.節日名稱
我們先讓孩子整體朗讀課文,並在讀完課文之後想一想:這篇課文按照什麼順序,講述了我國的哪幾個傳統節日?
孩子們都能畫出7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但按照什麼順序卻不好把握,我們的語文課代表回答說“按一年的順序”,他回答的是時間長度,在描寫節日的時候,按照日期的先後進行介紹,這叫做時間順序。
2.節日習俗
接著讓孩子們再次默讀課文,在課文中圈畫出來不同的節日各有哪些活動形式,也就是那些節日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其它的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書上給我們提供的春節習俗是貼窗花、放鞭炮,我們還知道的春節習俗有貼春聯,包餃子,收紅包,走親訪友等。
(2)元宵節,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除了看花燈的,我們還有吃元宵、猜燈謎這樣的習俗。
“大街小巷人如潮”運用比喻句,寫的是人就像海上的潮水一般湧現出來,形容人非常多,熱鬧非凡。
春節和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在讀的時候要讀出春節和元宵節歡樂熱鬧的氣氛。
(3)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的清明節氣那天,一般在公曆的4月初。活動習俗是掃墓,緬懷先烈,也就是“祭掃”。在讀清明節的時候,語氣應該是低沉的。
(4)端午節: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孩子們在說端午節的習俗的時候,會說成“粽香艾香”,這樣表述是不準確的。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如果能夠在課前或者是課後讓孩子看一看端午節的由來,也就會理解吃粽子的習俗,而不會說錯了。
除了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端午節還有一些地方會喝雄黃酒,在門上掛菖蒲。
(5)七夕節: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叫乞巧節。這一天,相傳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而民間的很多女子呢,會進行一些乞巧活動。
所謂乞巧,就是很多女孩子祈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
可以在課前或課後讓孩子們看一看或聽一聽牛郎織女的故事。
(6)中秋季:中秋節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習俗是吃月餅,賞月。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中秋節的相關傳說《嫦娥奔月》。
(7)重陽節:重陽節在每月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和“久久”同音,有長久之意,所以人們常在這一天舉行祭祖與舉行敬老活動,也叫“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有踏秋,賞菊,登高,敬老。此外我們還知道一些其他的習俗,比如喝菊花酒,插茱萸,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有這樣一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課課文的最後一句:轉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與第1句相呼應。
3.課文主題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了我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傳統節日代代相傳,它傳遞的除了節日的喜慶熱鬧,團圓之樂,還有孝道,美德等。
4.課後題
(1)課後第2題要求對節日進行排序。
給這些節日排序,如果能知道這些節日的時間進行排序當然最好,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記住7個節日的具體時間實在是非常有難度!也沒有必要這樣做。
有沒有巧方法呢?當然有了,我們的課文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對幾個節日進行描寫的,只要孩子把課文熟讀成誦,按照課文中七個節日的描寫順序來進行排序就可以了。
(2)說一說自己怎樣過節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節日的習俗進行描述,比如說:大年初一早上,我很早就醒了,穿上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新鞋子,吃過早飯:餃子,就去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笑呵呵的給了我兩個大紅包,別提我有多開心了!街上到處張燈結綵,一派喜氣洋洋,我喜歡春節的熱鬧和歡樂。
(3).我們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雪頓節,彝族的火把節,回族的開齋節,以及蒙古族的那達慕。
5.相關閱讀延伸
(1)在我們的很多古詩中都有對傳統節日進行描述,比如王安石的《元日》,蘇軾的《中秋月》,杜牧的《清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以讀背兩首。
(2)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後,都有著很多神奇的傳說、故事,蘊藏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一篇課文難以涵蓋,建議讓孩子閱讀相關書籍。
有網友私信問我有沒有傳統節日的書籍推薦,這裡分享給大家。
市場上中國節日的書非常多,有大眾熟悉的《中國記憶 傳統節日》,還有為二年級小學生量身定做的課外讀本。《中國傳統我們的節日故事》內容比較基礎,簡單,而且眼睛疲勞的時候,可以聽有聲伴讀。
讀書呢,沒事翻翻,低幼年齡的孩子讀書,除了獲取知識,更多的是習慣的養成、情趣的培養、精神的薰陶。
閱讀更多 小學教育栗子老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