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這個春節我和很多人一樣,自覺在家隔離,好些天真的是足不出戶。雖然我是開書店的,但是如此多的空閒時間可以用來看書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家裡的書架上有很多書,應該選哪些來看呢?我始終相信人和書的相逢背後有一條隱藏的邏輯線,這些我所看的書,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都給我帶來了額外的啟發。我選擇了其中的四本,推薦給大家。

1、《鼠疫》,阿爾貝•加繆(法國),劉方(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鼠疫》是加繆1947年寫的一部長篇小說,這應該是當前最應時應景的一本書。書中虛構了一座名叫阿赫蘭的海濱城市,在20世紀40年代遭遇了一場鼠疫。書中鼠疫爆發初期的情形,和我們這次遇到的情況高度相似,衛生部門一開始無法確認是否是鼠疫,為了避免市民的恐慌,對外的公告聲稱出現了一些特殊病例但是無法確認其傳染性,一方面也做了一些消殺的措施,當然他們並沒有抓捕任何傳播鼠疫消息的人。直到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政府終於對外公佈鼠疫,同時決定封城。

鼠疫是一種隱喻,可以解讀為法西斯主義、人性之惡、社會的不公,在我看來,鼠疫象徵的是人類面對的所有困境,天災或人禍,真理的困境,命運的荒誕,均屬其列。加繆塑造了醫生裡厄和志願者塔魯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他的存在主義哲學:人應該基於理性和良知,遵從自己真實的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對抗所有未知的命運,這是我們掌握真理的方式。

書摘

“如果說這個故事必須有這麼一位楷模,筆者樹立的正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虛懷若谷的英雄,他沒有別的,只有一顆比較善良的心和一個看似滑稽的理想。這一點將使真理迴歸原有的位置,使二加二隻等於四,使英雄主義恢復它應有的次要地位,從不超越追求幸福的正當要求而只能在此要求之後。”

推薦延展閱讀書目

《西西弗神話》《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加繆手記》

2、《介入的旁觀者:雷蒙•阿隆訪談錄》,雷蒙•阿隆(法國),楊祖功/海鷹(譯),吉林出版集團,2013年出版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雷蒙•阿隆是20世紀法國舉足輕重的思想家,他與薩特是同班同學,早年間兩人交往甚密,晚年卻因觀念論戰而產生決裂。1955年出版的《知識分子的鴉片》是雷蒙•阿隆最為知名的著作,書中抨擊法國知識分子對共產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句廣為流傳的“知識分子不願瞭解世界也不願改變世界,他們只想揭露世界”也是出自他的筆下。

這本書來自1981年雷蒙•阿隆參與錄製的一個訪談類電視節目,他將節目中的對話重新整理後出版。提問的是兩名青年學者,追問的角度和深度也頗有看頭,主要圍繞著雷蒙•阿隆從在1930-1980年期間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軌跡。在1968年法國的“五月風暴”中,雷蒙•阿隆站在了反對的一方,引起很多年輕人的不滿,因此在這本訪談錄中,兩個提問者時時刻刻都在向雷蒙•阿隆提出挑戰和追問,問他二戰時為什麼沒有公開反對與德國講和的維希政權,問他為什麼身為猶太人卻沒有旗幟鮮明地支持猶太復國,問他為什麼支持阿爾及爾獨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雷蒙•阿隆不得不一次次費勁心力地去解釋他的動機和想法。

這是雷蒙•阿隆必然的命運,因為他既不左也不右,他不尾隨任何一種熱情,始終保持清醒和理性,站在自己認為正確的一方,大多數時候他對了,也有錯的時候,那些錯誤讓他終身受到指責,而不像充滿激情的薩特,即使錯誤了,也是失敗的英雄。這就是雷蒙•阿隆對於歷史和政治的態度,他願意做一個“介入的旁觀者”,即:儘可能客觀地對待現代歷史,但也不完全脫離歷史,將行動者與旁觀者的雙重立場結合到一起。

在本次新型肺炎疫情當中,純粹情緒帶動的口號分子和袖手旁觀的“理客中”數不勝數,知識分子中尤其以後者居多,他們批判一切但是都憋在心裡,偶爾跳出來說兩句,開口便飽經滄桑地告訴你說你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這本書值得他們用心一讀。

書摘:

1)我始終是從政治上思考問題,從政治上採取行動。我從來不主張什麼天使般的純潔,否則我就放棄思考政治。我相信有些人向這個方向邁了一步,同時承認詭辯或放棄了知識分子的隨波逐流,即以一個崇高事業的名義接受恐怖主義和藐視人權,這是走向恐怖和極端的起點。

2)這意味著兩件事:他們鍾愛意識形態,寧願用文學方式表象理想社會,拒絕研究一種現實經濟的運行,一種自由經濟的運行,一種議會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的運行。

推薦延展閱讀書目:

《知識分子的鴉片》《雷蒙•阿隆回憶錄》《未竟的往昔》

3、《歷史學家的經線》,孫隆基,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出版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上個世紀80年代,孫隆基所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柏楊所著《醜陋的中國人》,在兩岸引起強烈反響,被捲入了當時轟轟烈烈的國民性大討論中。今天的人們依然熱衷於談論國民性,但凡遇到想要批判的事情卻又詞窮的時候,就搬出國民性理論,大多數時候還要同時搬出魯迅來。碰巧這本書裡,有兩篇文章專談魯迅,其他文章裡也常見魯迅的身影。

孫隆基認為魯迅深受西方19世紀的“世紀末思想”潮流的影響,尼采、易卜生、阿爾志跋綏夫、比亞茲萊等魯迅偏愛的作家和藝術家,都屬於“世紀末”思潮,包括象徵主義、文明沒落論、人種退化說等。孫隆基還開創性地提出魯迅屬於“無政府個人主義”的說法,這一說法很好地解釋了魯迅許多行為和作品中的思想傾向。

除魯迅研究外,這本書中還另有幾篇高質量的文章,比如法國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對比、五四運動的多種詮釋、南北中國思想源流的梳理等等,每一篇的角度和立意都非常獨特,從不盲從於任何主流觀點或者大師權威,而且論證嚴密,自成一家。也難怪封面上會有這樣一段話:筆者可以保證的一點是,這本文集中每篇文章的角度皆獨具一格,都是中國的思想和學術界少見的。

書摘:

五四時代不論在時間上和精神上都該更為接近“世紀末”,而不近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更遑論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了。

推薦延展閱讀書目:

《現代主義:從波德萊爾到貝克特之後》《五四的另一面》《笑談大先生》

4、《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第9版),羅伯特•所羅門(美),張卜天(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哲學的書有很多,哲學入門讀物也很多,這本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摒棄了很多哲學讀物以時間為主線以哲學家或者哲學流派為支線的分類方式,而是以哲學所圍繞的幾個大問題為切入口,打破了時間線和人物線。簡單說來,幾千年來哲學家們反反覆覆討論的東西,基本都逃不出這幾個大問題,分別是:生活的意義、上帝、實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尋、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義和好的社會。這本書也是美國許多大學的哲學導論教材,每一部分的前後還會有一些思考題和選擇題,也可以同時做一些哲學思維訓練。

對於普通讀者來說,看哲學類的書,我通常不建議直接讀原著,不僅是因為艱澀難懂,也是因為哲學流派頗多各有各的體系,如果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便貿然扎進原著,從效率上來講也是極低的。刀鋒書酒館的哲學分類牌上寫著“哲學指引生活,而不逾越生活“,對於非學者而言,哲學可以幫助我們過更具豐富度的生活,因此不必強求自己成為一個哲學達人,通過哲學入門讀物先了解其全貌,選擇自己最認同的一種,再去深入地瞭解,是更值得推薦的方式。

書摘:

如果愛國主義是美德,那麼它絕不是盲目贊同領導人、政府和本國人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愛國主義要想有意義,就必須參與一個更大的社群和社會。為愛國主義辯護的人大都會同意,愛國主義參與有時可能涉及對一個人所效忠的那個國家進行批評。

推薦延展閱讀書目:

《哲學的故事》《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中國哲學史》

足不出戶宜讀書,一份書店老闆的疫期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