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遇到下列情形:

当项目范围和进度安排不合理时,我们能否直言不讳地和上级进行讨论?

当其他部门的员工消极配合时,我们能否装作视而不见?

当项目主管没有尽到管理和领导责任时,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不管是领导,还是跨部门同事,我们无法进行“武力镇压”,那么该做何选择呢?

畅销书《关键对话》的4位作者用了25年的时间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会做出两种选择。

选择一:当面表示反对,把公司老板或同事惹恼。

选择二:沉默接受错误决定,不管公司是否会因此遭殃。

然而不管作何选择,都将造成“双输”局面,书中将这类场景命名为“关键对话”。

何为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指的是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的对话。与之相对的,称之为“普通对话”。

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吃午饭吗?”这类无关痛痒的对话就是“普通对话”。

再者,“老板定的项目范围和进度不合理时”,如果选择默认,很可能无法按期完成任务;如果选择力争,很可能开罪老板。这类影响前途的对方,就是“关键对话”。

最后,谈话内容变更或升级时,“普通对话”也可能转化为“关键对话”。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关键对话三要素

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紧急且重要的”关键对话呢?

研究者跟踪上百家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发现,对话者往往会反映出三种不同水平:

(逃避)逃避关键对话;

(斗争)敢于面对,但往往处理不当;

(从容)敢于面对,而且处理得当。

其中,“敢于面对,而且处理得当”的这部分人,既能保证对话有结果,又能提升彼此的信任感。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关键对话技巧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科里·帕特森等人就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关键对话模型”。

因此,本文主题就是【了解关键对话模型,学习成为对话高手】,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1、首先,对话高手善于驾驭双方情绪,营造安全的对话空间;

2、其次,对话高手善于利用安全感,营造共享观点库;

3、最后,对话高手善于利用共享观点库,制定有效行动方案。

对话高手是情绪控制专家

威廉·莎士比亚说过: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想法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基础,用于解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事物是好是坏。想法产生于自我,判断事实的好与坏,自然会掺杂个人价值取向。人性中原生的趋利避害决定,好则趋之,坏则避之。

《关键对话》中,将思想到行动的过程,归纳为行为方式模型: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为。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行为方式模型

举个例子,讨论项目范围不合理,始终僵持不下时:

所见所闻:领导说“这事儿我说了算。”

主观臆断:领导不高兴了。

形成感受:我还是别多嘴,引火上身了。

产生行为:选择默认接受。

纵使逃避的后果可能是是项目失败、公司遭殃,行为还是会顺从臆断、感受。反之,主观臆断也给我们提供了情绪控制和正确导向的机会。比如构思一个好的情节,形成积极的感受,最后展开结果导向的行为。

因此,对话高手都善于改变消极主观臆断,控制自身情绪

事实指的是既成事实,不管我们如何臆断,我们无法否认其与事实之间的依托关系。事实又从何而来?自然是产生于一场有共同目的的关键对话。不是随便闲聊,而是有的放矢。不管差异有多大,场面有多紧张,后果有多严重,都无法脱离本质。

综上所述,如果行为偏离了目的,就丧失了关键对话的意义。因此,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改变主观臆断,创建共同目的。

1、标准三问法,控制自身情绪。

举个例子:

1)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项目范围合理。

2)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可实现的项目范围。

3)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促进双方信任。

“领导发火”这个事实,经过“三个问题”的主观臆断,也会形成“不能脱离目的”的感受。有了积极情绪的控制,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了达到目的,我应该怎么做?”

2、用“对比法”消除误解,控制对方情绪。

自我情绪控制之外,就是调节对方情绪。比如我们准备指出老板的不合理要求,首先让老板感受到尊重,认识到共同目的,才能认真听取谏言。对话高手是怎么做的呢?“”关键对话模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技巧:对比法。

对比法: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要指出老板的问题时,可以做如下表达:“老板,我不希望您觉得我缺乏尊重;我只是想我们一起确定项目的合理范围,并且确保有效执行。”

一言以蔽之,利用缓和的语气,积极的情绪,将对话拉回原本的轨道上。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控制情绪

对话高手善于营造共享观点库

稳定双方的情绪,营造充满安全感的对话空间,让双方充分自由交流,也为营造共享观点库创造了条件。

所谓共享观点库,不要求达到完全一致。相反关键对话发生时,双方的观点库往往大相径庭,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思考,各有各的道理。

向共享观点库添加信息或想法,既让双方接触的信息变得更加准确、相关度更高,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又避免共享观点库的内容贫乏,导致严重的决策危机。

《关键对话》中就提到:共享观点库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协同效应:如同捆在一起的一把筷子,而不是散落一地的单个筷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为了实现协同的目的,对话高手常用“综合陈述法”开发自身观点,包括五个步骤:

  • 分享事实经过
  • 说出你的想法
  • 征询对方观点
  • 做出试探表述
  • 鼓励做出尝试

同时,用四种倾听技巧,积极了解对方看法:

  • 询问观点。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 确认感受。通过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 重新描述。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看法。
  • 主动引导。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作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在和对方分享观点时,同时还要注意:

  • 赞同
  • 补充
  • 比较

双向补充共享观点库的同时,也是在不断修正共享观点库,就好比两条平行线,逐渐拐弯走向相交点。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观点库

对话高手善于制定行动方案

对话高手的技巧让我们建立起共享观点库,但是观点不等于实践,依然还有后续的期望,也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

一致的观点到底做不做?怎么做?谁做?什么时候做?

《关键对话》中就指出,如果不注意区分结论和决定,后期执行过程就会破坏期望。老话说的好:“人人有责,就等于没人负责”。决策之后,才产生执行的责任。如何决策呢?

对话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如果没有下放管理权限,决策权自然在领导;横向的同事关系,就需要先定决策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 命令式
  • 顾问式
  • 投票式
  • 共识式

关键对话中,通过丰富的信息和观点交流,对如何达到目的,做出了明确的决策,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的问题。

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 行动人
  • 行动目标
  • 行动时间
  • 检查方法

定向、定时间、定标准的方式,责任分配到位,才能避免人人有责的陷阱。

上下级、跨部门沟通受阻怎么办?这个模型助你成为对话高手


写在最后:

对话高手们除了技巧,还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练习关键对话。记住,提高是一个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