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求異美學與正統美學

明中葉以後,中國書法史進入了另一個時期。

明後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持續發展,在紡織、製陶、榨油、鑄鐵等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逐步擴大,社會面臨著一場大的變革。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階層的興起,價值觀念發生裂變,長期以來的封建正統意識——從孔孟儒學到程朱理學,受到衝擊,這種新的世界觀和美學觀開始突破封建正統思想和美學的束縛興起,這種新思想和新美學觀的發端者為明代著名啟蒙思想家李贄,繼承者則有湯顯祖、袁宏道、黃宗羲、袁枚、鄭板橋、康有為等人。傳統的文學藝術面臨著又一次變革,書法藝術的發展步入新的時期。李贄(1527-1602年),號卓吾,泉州晉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生活在明世宗、穆宗、神宗時代。李贄作為王陽明哲學的傑出繼承人,自覺地、創造性地發展了王學。他不服孔孟,宣講童之心,大倡異端,揭發道學,崇尚浪漫的個性和理性,故而轟動一時。

大話明清:求異美學與正統美學

李贄


李贄是在反對世俗“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盲目迷信、反就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說教過程中宣揚自己的哲學觀和美學觀的。他的哲學觀和美學觀建立在“童心說”的基礎上。他說:“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李贄提倡“童心”說,“公安派”首領袁宏道步其後塵,主張“性靈說”,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任性而發”,這裡的“性”指個性,個人的情性。他們在思想界,美學界掀起一個爭取個性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潮,反映出建立在封建正統意識基礎上的“中和”美學觀已經面臨挑戰。這一“挑戰”,標誌著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大話明清:求異美學與正統美學

黃宗義


明末啟蒙思想家以挑戰的姿態,把一腔試圖掙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情感發洩出來,到清初因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種情感轉化為一股強烈反抗民族壓迫的不平和之情。於是,清初在氣勢、有力度的陽剛美學思潮呼之欲出,其代表人物為黃宗羲。儒家主張“溫柔敦厚”的美學,黃宗羲認為,只有如“薰風之南來,履冰之中骨,怒則掣電流虹,哀則悽楚蘊結,激揚以抵和平,方可謂之溫柔敦厚也”。顯而易見,黃宗羲的思想在本質上要求情感自然抒發,然而由於明亡清立而打上時代的烙印,表現出另一個性的追求和理性的發揚,從而豐富了李讚的“童心說”和袁宏道的“性靈說”。

結語:

明清兩代,一方面出現了以李贄為代表的求異美學思潮,一方面中國古典美學、封建正統美學仍在繼續發展,兩股美學互相鬥爭,互相影響,促使思想界、美學界、文藝界呈現豐富多彩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