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求异美学与正统美学

明中叶以后,中国书法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

明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持续发展,在纺织、制陶、榨油、铸铁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逐步扩大,社会面临着一场大的变革。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阶层的兴起,价值观念发生裂变,长期以来的封建正统意识——从孔孟儒学到程朱理学,受到冲击,这种新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开始突破封建正统思想和美学的束缚兴起,这种新思想和新美学观的发端者为明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李贽,继承者则有汤显祖、袁宏道、黄宗羲、袁枚、郑板桥、康有为等人。传统的文学艺术面临着又一次变革,书法艺术的发展步入新的时期。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生活在明世宗、穆宗、神宗时代。李贽作为王阳明哲学的杰出继承人,自觉地、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学。他不服孔孟,宣讲童之心,大倡异端,揭发道学,崇尚浪漫的个性和理性,故而轰动一时。

大话明清:求异美学与正统美学

李贽


李贽是在反对世俗“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盲目迷信、反就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过程中宣扬自己的哲学观和美学观的。他的哲学观和美学观建立在“童心说”的基础上。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提倡“童心”说,“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步其后尘,主张“性灵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任性而发”,这里的“性”指个性,个人的情性。他们在思想界,美学界掀起一个争取个性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反映出建立在封建正统意识基础上的“中和”美学观已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大话明清:求异美学与正统美学

黄宗義


明末启蒙思想家以挑战的姿态,把一腔试图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情感发泄出来,到清初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情感转化为一股强烈反抗民族压迫的不平和之情。于是,清初在气势、有力度的阳刚美学思潮呼之欲出,其代表人物为黄宗羲。儒家主张“温柔敦厚”的美学,黄宗羲认为,只有如“熏风之南来,履冰之中骨,怒则掣电流虹,哀则凄楚蕴结,激扬以抵和平,方可谓之温柔敦厚也”。显而易见,黄宗羲的思想在本质上要求情感自然抒发,然而由于明亡清立而打上时代的烙印,表现出另一个性的追求和理性的发扬,从而丰富了李赞的“童心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

结语:

明清两代,一方面出现了以李贽为代表的求异美学思潮,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封建正统美学仍在继续发展,两股美学互相斗争,互相影响,促使思想界、美学界、文艺界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