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最近,孫儷的新劇《安頓》引起了不少討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嚴和老伴在劇中的經歷令人心碎,感人至深。


嚴先生和嚴太太在上海已經十多年了。他們開了一家饅頭店。每天,他們都努力攢下300多萬元。


老嚴有個兒子。他說起女朋友想結婚,於是老嚴和妻子拿出所有積蓄買房。


簽訂合同時,兒子提議加上女友的名字。看到老顏猶豫了一下,女孩馬上說自己懷孕了。


年長的兩個同意加上女孩的名字。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可悲的是,當房子到了,當他們準備去新房子的時候,他們發現他們兒子的岳母已經搬進了新房子。


婆婆擺出主人的姿態,邀請他們下次“做客”。


兒媳看到二兒子時,連招呼都沒打。她把臉靠在門上,然後回到家裡。


兒子,面對被拒之門外的父母,只是說:“你先回去,我有時間見你。”。


我一輩子都在努力工作,買房這麼容易,進不了門,連一點尊重都沒有。


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在網上大罵自己的兒子和兒媳沒有良心,而“愛妻老嚴”的話題也很熱。


二老真是心碎,但這個結局也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


我還記得,我準備買房的時候,對老嚴夫婦很有同情心,他們用畢生積蓄買房。我建議他們先貸款一部分,然後讓兒子和兒媳還貸。


不過,二哥很愛兒子。他擔心兒子會承受太大的壓力。他必須全額買房。


去新房子的情景更令人心酸。顯然,我受到了委屈,但我不敢表現出任何不快。


他還試著幫兒子在田裡轉圈,叫兒子照顧兒媳,幫婆婆多幹點活。


面對這樣一個不孝的孩子,他不願意說一個沉重的字,甚至不願意爭論,這是可悲和可悲的。


老嚴和老伴常說:“一切為了孩子。”。


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存,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孩子們。


父母希望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也希望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是對的。


然而,這種愛不應該是沒有自我損失的溺愛,底線和原則。


因為太無私的愛,往往會讓孩子養成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我記得豆瓣的帖子。


一位十歲的侄子土曹自己也在第一時間投訴。有很多愛好,奧林匹克運動會,圍棋和輪滑。


但孩子對父母的態度是“他們配不上我的好兒子”。


孩子認為父母太窮,開不起價值10萬元以上的豐田車。他周圍的學生都拿著iPhone 7,但他們只有兒童手錶。


當他的父母要生第二個孩子時,他更直截了當地說:“我想出國,但他們負擔不起再生一個。”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從帖子中可以看出,這名10歲的小夥子真的聰明絕頂。小時候,他就知道通過努力工作來彌補原來家庭的不足。


然而,這個優秀的孩子,卻不知如何感恩,對養育自己的父母,沒有感恩,只有抱怨,不喜歡。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即使是優秀的,也是無用的。


電視連續劇《幸福家庭》也有一個類似的孩子。


方家長子方天一,是個優秀的人。一天,總統的妻子找到了他,告訴他,如果他想娶他的女兒,他就必須斷絕與家人的關係,成為一個“女婿”。


鬥爭過後不久,他回家說他想和全家斷絕關係。


他認為自己現在的成就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與父親無關。



他們依靠父母,出門不用怕什麼。


而且我比他們更努力,因為他們有背景,我在他們眼裡永遠是賣麵條的兒子,所以我只能忍受!”


他父親淚流滿面,向兒子鞠躬


“是爸爸沒有能力。對不起你!”


自己撫養的孩子不僅忘恩負義,而且對自己充滿怨恨。真讓人心碎。


作家劉勇說:


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成了籠子裡的小鳥,每天等著你喂。他不可能獨立。他認為你欠他。那你應該喂他。


父母付出太多的愛,孩子永遠不會學會感恩。


很多年前有一項調查:談談你最尊敬的十個人。


日本兒童回答:


一是父親,二是母親,三是醫生;


美國兒童回答:


一是父親,二是籃球明星,三是母親;


中國孩子的回答:


明星,歌手,明星和其他任何人,但沒有父母。


中國孩子自私,沒有良心,這是自然的嗎?恐怕不行。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父母能像中國父母一樣。只要他們有一口氣,就要為照顧兒孫做出貢獻。


總之,它也指出了中國父母的偉大和悲傷。


想想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父母?


孩子們小的時候,他們會照顧好他們所有的東西,怕他們撞到對方;


孩子們上學的時候,告訴他們只要努力學習,不用擔心家裡的事情;


孩子長大後,必須努力攢錢給他買房買車。帶走孩子和孫子後


很多時候,不是中國孩子不懂得愛父母,而是中國父母太無私。


少人之道上有句話:“真愛不只是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表揚、適當的批評、適當的辯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是事業,孩子就像父母的“果實”。


有太多的父母總是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為了取得成功而犧牲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為這是最好的“愛”。


但沒想到這種無私的愛,會把孩子培養成只懂問,不懂回報的人。


梁曉聲曾說:愛情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


學會愛自己是一個需要考慮一生的命題。


我認為是這樣。愛自己和他人實際上是一種能力。


與單方無條件的愛相比,教會孩子去愛父母和他人對孩子真的很有好處。


Papi sauce曾發過一張與母親聊天記錄的截圖,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像first這樣的評論如下:


真正地。。。我媽媽常說我為你而活。我真的很累。


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的心。


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喜歡說“我為你做一切”。


父母認為這句話表達了他們對孩子無私的愛,但對他們來說,卻成了沉重的負擔。


Papi sauce曾經說過:


我希望你的幸福不是來自你的孩子。你的幸福應該由很多東西組成。


舉個例子,如果你養花,自己吃一道美味的菜,提高孩子的工資,所有這些事情都可以構成你的幸福,而不僅僅是孩子的幸福。


《安家》最慘夫妻引熱議: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


很多網友都說這段話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在越來越注重個體獨立的當今社會,如果父母一輩子只關注孩子,把親子關係放在一切關係之上,這種愛就太重了。


每個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去愛別人。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句吉布蘭的兒童雜誌:


“你是弓,孩子是你弦上的活箭。


弓箭手看著永恆之路上的目標,他會盡全力把你拉開,這樣他的箭就能射得又快又遠。


在弓箭手的手上高興地彎腰!


因為他既喜歡飛箭又喜歡弓。”


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