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一個暴躁心態的29歲兒子?

歐利火車


有暴躁的一方,想必就有容忍的一方。親密關係中,每個人的角色都是對應的。你選擇了謙卑容忍的角色,他才可以讓自己的暴躁釋放。

我們不能去要求,去改變他人,這種做法勢必會引來對方不假思索的反抗、對立。誰都不喜歡被否定,不喜歡別人告訴他,你這樣不對,要按我這樣來。

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是家庭氛圍滋養起來的。你只說你有個暴躁的兒子,28歲,一個足以擔當起另一個家的頂樑柱的男人。你沒說你有個怎樣的妻子,有怎樣的父母,有個什麼樣的家庭氛圍。你們夫妻之間,你和父母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他的這種暴躁是從何處習得的?他以暴躁的形式表達的是怎樣的欲求?

他就像一個巨嬰,通過哭鬧發脾氣的法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就一直鬧下去。他不懂表達,你們不去理解,你們和他之間不懂溝通。而暴躁是他知道的唯一表達方式,但你們只看到了這種形式,沒看到形式背後的內容。

要改變別人,從改變自己開始。當容忍縱容的一方不存在了,他暴躁的受力點就沒有了。家庭裡的每個人都和家庭裡的每樣事物每個人有責任。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找到符號自己角色的位置,自己對了,你營造的環境就對了,環境中的人也對了。將注意力從暴躁這個詞移開,去了解他這個人,去觀察他所處的境地和環境,去和他溝通他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