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談嶺南畫壇


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談嶺南畫壇

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


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談嶺南畫壇

學者王旭說畫史:談嶺南畫壇

從廣東走出來的畫家有一個十分突出的共性,他們的時代擔當意識大於繪畫情趣。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兩代藝術家都是借現代繪畫觀念來體現他們的時代立場。自嶺南畫派從20世紀初期進入中國形成體系之後,給人最大的印象除了繪畫面目上明豔濃烈,日本因素是其主要特徵。在那個借鑑西式經驗救國、強國的迫切時代裡,具有革命身份的嶺南畫派先驅者將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現代價值融進了自己的繪畫,極具啟示意義。與徐悲鴻、蔣兆和體系以人物畫為主體的激進表現手法不同,嶺南畫壇恪守了晚晴以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含蓄委婉地於道釋儒兼具傳統山水、花鳥情懷中抒寫心性。時至今日,這一特質尚存。

由於20世紀初期中國文化在現代轉型過程中帶給嶺南繪畫在精神上的焦躁、氣質上的柔媚這一弊端,正考驗著新一代嶺南畫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智慧。實際上,當代嶺南畫家所面臨的此類問題,恰恰困擾著當代整個中國畫壇。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嶺南畫家在發揚歷史文化優勢的同時,也會放大其弊端。


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談嶺南畫壇


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學者、《崔如琢評傳》作者王旭談嶺南畫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