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現在作為獨一代的年輕母親,其實在育兒方面並沒有太多經驗,她們一路走來也是邊學習邊摸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們也在跟著成長。我覺得教育孩子要堅持“三要”、“三不要”。

1、“三要”

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多表揚。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有的善於表達,有的善於動手,有的善於思考。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和優勢,多表揚,對於不足的地方多鼓勵,少批評;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二要多學習比較,多吸收。現在報刊雜誌網絡上的育兒知識很多,爺爺奶奶也有自己的育兒觀念,要善於取捨,融會貫通,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式。有時也要向孩子學習,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能一味強迫、灌輸;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言傳身教,做榜樣。教育孩子不光要說,更要以身作則。對孩子做出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然孩子自然也會不服。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2、“三不要”

一不要攀比。不要比誰學的興趣班多,不要比誰認識的字多,不要比誰更表現老道,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優勢,不要老是比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二不要急躁。不能拔苗助長,希望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在孩子灰心的時候鼓勵她,在孩子進步的時候稱讚她,在她驕傲的時候潑潑冷水,慢慢的引導,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三不要嚇唬。不要一不聽話就說 “老巫婆要來了”,“大灰狼要吃了你”,“再不聽

話就打你”,慢慢的把孩子的膽嚇小了,棍棒教育更不可取,還是要多換位思考,理解溝通。

教育孩子的“三要”、“三不要”

同時我覺得自從寶寶進了幼兒園,與老師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社會,過集體生活,很多在家裡沒有表現出來或在家裡沒有發現的問題會顯現出來,因此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和配合,一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我覺得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