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但过度制造挫折,可能会让孩子更抗不了挫折

"挫折教育"是在经济条件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对孩子教育的需求。

以前家家户户孩子多,条件艰苦时,孩子的心理问题相对更少,因为那个时候孩子需要承担很多生活的压力,帮父母带弟弟妹妹,做家务,这种环境恰巧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精神、责任意识。

同时物质条件总是满足不了,生理上是艰苦的,孩子的内在力量都用在期待物质改善上,一点好吃的,新衣服都会让他们开心很久。

很多成功人士会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小时候吃过的苦,吃惯了苦,长大后就不怕吃苦了。

孩子需要

而现在,经常看到因为一些批评、争执,孩子选择自杀轻生的新闻。这与现在儿童在家庭的地位上升有很大关系.

孩子是家家户户的宝贝,衣食方面越来越精细化,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关爱程度也越来越密切,很多孩子在家庭中不必承担家务、工作,只要每天开开心心的即可,这种环境下,孩子会失去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因为吃的苦少,会把一些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成"重大挫折"。

中国儿童的自杀率逐年攀升,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这个数据看起来也太恐怖了。

孩子需要

为了提升中国儿童的抗挫能力,甚至教育部都出台了有关"挫折教育"的要求。

我看过一个比喻对比,把孩子的抗压能力分别比喻为"举重"和"泄洪"。

有些家长认为要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压力,孩子习惯了,就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奔溃。这就像是练习举重,平时就在有压力的环境下成长,受到的压力越多,越大,抗压能力就越强。

但很多信奉这套理论的家长都执行的不对,他们把自己打造成这压力的"来源",自己亲自上阵去打压、批评孩子,不敢让孩子内心舒服,觉得孩子一旦舒坦了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了。

孩子需要

"正面管教"教育思想的启蒙教育家鲁道夫曾经在他的著作《挑战,孩子》中向广大父母提问:"谁说要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先要让孩子感觉糟糕?"

孩子在学校考了好成绩,回来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家长怕孩子过于骄傲,选择这样回应孩子"你怎么还错了这么多题?这些错题都订正了吗?",这个不是给孩子压力,在孩子眼里是家长的刻薄,看不得孩子好。

孩子需要

我们希望孩子多些失败的经验,会故意对孩子说,你这样不行,你这样做不对,你这么说话不好。这个也不是在给孩子压力,是在压榨孩子的价值感。

多吃些苦就能扛得住辛苦的前提是,这些苦不是人为的。当环境本身恶劣,在这种辛苦、压力下,人会把力量用在克服困难上,从而锻炼了自己的力量;当自然环境本身可以让人很舒适,但因为人为的关系,让他们活的很辛苦,很痛苦,特别这个人还是最应该疼爱自己的亲人时,他们的心思将不再放在克服困难上,会把关注点放到对抗施加压力的人上面。

孩子需要

当这是一个温和的孩子,他就会变的自卑,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想爱护自己,我是不是不配得到爱,得到幸福?

当这是一个刚毅的孩子,他会变得反叛,你们是我的亲人,为什么就不让我好过?

一个妈妈曾经到网上求助,她的女儿高中恋爱,离家出走了,找回来以后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父母很委屈,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为了孩子教育尽心尽力,把嘴皮都说破了,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

中国的父母太爱打压,太爱说教。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你都不认同她,她也不认同你,还如何有教育?

锻炼抗挫能力,像"举重"这个比喻不合适,像"泄洪"更贴切些。

把压力比喻成"洪水",当洪水肆虐,我们的目标是让它快速的疏解、溃散,避免引起伤害。这样的挫折教育才会锻炼的越多,孩子越会处理好压力。

孩子需要

1、让孩子练习接受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如他所愿。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难免会有批评,惩罚,逆着孩子意愿的情况。当孩子赖在商场门口要买玩具,不给买就满地打滚一直哭,这就是孩子遇到挫折的一种情况,他想要玩具但是得不到,如果这不是应该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规定什么日子可以买玩具),那一定不要妥协,一旦这次妥协了,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更糟糕,因为孩子不知道家长的底线在哪里,上次就买了,这次一定也可以买。

有些家长在这个时候抵抗不住孩子哭闹的压力,可能在孩子嚎哭了半个小时还不见消停时,破戒妥协了,后果是非常糟糕的

孩子需要

首先孩子不会领情,玩具是自己辛苦哭来的,不是妈妈爱我才给我买的。

其次,下次父母更难坚持原则,如果有一次父母真的抗住了压力没有向孩子的哭声屈服,孩子会有怨气,因为家长的标准不统一,你上次都给我买了,这次不给我买是因为妈妈太坏了。

当规则没有边界时,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就会变化,他们会认为挫折是不正常的,自己不该受到如此对待,内心失去平衡,很容易偏激行事。

孩子需要

2、在遇到挫折时教会孩子"让自己好受些"。

当我们坚持原则,不同意给孩子买玩具后,孩子心情很糟糕,待孩子平复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心理支持,你现在得不到玩具你一定很伤心,如果是妈妈的话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的话也会不开心,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商场里所有的玩具,所有的衣服,所有的包都买下来!

玩具归你,衣服和包归妈妈,艾,可惜不行呢,只能想想,不过等到下个月你生日时妈妈和你约定一起来选一个生日礼物,妈妈那天也要买件漂亮衣服,好不好?

认同孩子此刻的感受,告诉他这个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期待下一次,这样就是在教孩子快速的逃离挫折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