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殖民帝國的初期

一、沿用所有殖民地的“領主制度”

葡萄牙國王在聽取德索薩兄弟的報告後,於是就重新採用雅克斯所提的建議。同時再參照德索薩兄弟實際勘探的經驗,以馬德拉和亞速爾兩群島的領主制度為藍本,在巴西樹立起葡萄牙的新殖民地統治制度。所謂

馬德拉和亞速爾群島的領主制度,就是當這些土地一發現時就分給了葡萄牙貴族,由這些貴族的終身領主和世襲領主兼知事從事開拓。這些世襲領主有極大的權利,除了非常特殊的案件以外,領主手握行政司法大權。所有島上的土地都算是領主私有,不過必須依照法律或特許狀,把適當的土地分給島上移民耕種。凡是島上的農工設備以及商業,都是屬於領主的獨佔特權。例如領主有建造水車之特權,又有按照一定價販賣食鹽之特權。在15世紀中葉以前,所有領內的一切產物,領主都可以徵收什一稅。到了15世紀末葉,這些封建領主就都成了專制君主,除了國王派駐在島上的稅務官以外,國王並不派任何官吏到島上去。


巴西殖民帝國的初期

歐洲水車


不過只有傳教士獨享治外法權,因而常常跟領主發生對立衝突。到了16世紀初葉,領主的權利受到了限制,就是由國王派出的官吏,逐漸接替了領主的統治權。葡萄牙國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由於葡萄牙已經樹立起中央集權統治,因此當然不允許封建領主的繼續獨立。到後來國王派遣監察官,使領主的權限更加受到限制。這種監察官,是15世紀時為預防領主,法官濫用職權而設。最初是由貴族出任的終身制,可是並沒有達到設置此職預期目的。到了若昂二世時代,為了彌補這項缺陷,才選任忠於王室的法學家為監察官。若昂三世時代,更在1527年再度改革,使監察官更能壓制領主的專制特權,對於整個葡萄牙王權的統一貢獻極大。


巴西殖民帝國的初期

古代歐洲貴族


在亞速爾群島裡面,被開發的是以特賽拉和聖米格爾兩島為主,16世紀後半期兩島的白人是一萬人左右,因此農業也逐漸發達,而且有小麥、家畜、染料木等輸出。此外,還經常供應來往船隻的食糧,例如西葡兩國開往新大陸的所有船隻,幾乎都是在這裡裝運沿途所需的糧食。全群島國王的收入也很可觀,1530年是一萬金幣,1582年竟達三萬金幣之多。至於馬德拉群島更為繁榮,雖然面積只有亞速爾群島的三分之二,可是在1557年所繳給國王的稅金也高達三萬金幣其中島上所產的砂糖和葡萄酒,品質之優良冠甲全歐。把這兩個群島的收入和聖圖美島合起來,那麼葡萄牙王室的收入就多得相當可觀,以1585年為例就有16萬金幣之多。如果以這兩座群島和印度半島的面積來比,那麼印度半島的稅收真是瞠乎其後了。

二、把巴西劃分成十五個移民區

就因為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的領主制度,對王室的收入有如此巨大的貢獻,所以葡萄牙政府才要把這個半封建制度,移植到新大陸的巴西去。巴西土地面積遼闊,因此葡萄牙政府就沿著赤道,把巴西全土地劃分成15個移民區,每區的面積是600到1200裡格,其中有12個移民區封給世襲領主。在這些世襲領主的領地內,國王仍然保有下列幾種特權:

(一)國王有徵收關稅之權;

(二)國王有獨佔重要產物之權;

(三)國王有徵收貴金屬五分之一之權;

(四)國王有徵收一切產物十分之一之權。

除了國王所保留的這些特權之外,其餘一切權利都屬於世襲領主支配。不過世襲領主跟國王一樣,也規定有種種特權由自己獨佔。例如有分得貴金屬五分之一之權,有分得普通產物十分之一之權,有分得巴西樹木二分之一之權,此外更有獨佔漁業、製鹽、水車之權。這些世襲領主為了開發巴西,特別請準使用不信基督教的土人為奴隸。同時為了吸收大量的人力來到巴西,不僅歡迎葡萄牙人移民,而且歡迎所有國家的天主教徒遷來巴西。

不過葡萄牙的巴西殖民政府,卻禁止外國人跟土人直接交往,此外葡萄牙移民一切都免稅,而外國商人則必須繳納關稅

三、十五區中只有三區開發最成功

這些形同封建采邑的世襲領主土地,並不是每個移民區都達到了開發效果。因為在15個規劃區當中,實際被經營開發的,只是從聖維森特到伊塔馬拉卡的半數區域,也就是相當於南緯24度到南緯8度之間一帶地方。因為由葡萄牙國王所封的12個世襲領主,有的在赴任途中就沉船葬身大海,有的是因為恐懼土人而棄官逃亡。其中只有開發巴西的原始建議人德索薩,一直到1571年他逝世為止,對於自己領地聖維森特的開發始終不灰心。不過在後半期他本人出任印度總督,而無法在巴西親自督導移民,可是他仍然不斷從印度補充人力物力,把自己的世襲領土建設成模範移民區。


巴西殖民帝國的初期

巴西原始森林


葡萄牙的開發巴西,人力方面主要是靠從非洲運來的黑奴,由黑奴大量砍伐原始森林。同時開墾荒地種植玉米,香蕉,菸草,棉花,此外又栽培從大西洋馬德拉群島移植來的甘蔗。1545年就在南部海岸附近開創了聖多斯城(Santos),1554年耶穌會傳教士又建設聖保羅城。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一開始就鼓舞跟土人結婚,所以很快就有混血的第二代出世。


巴西殖民帝國的初期

巴西殖民地混血兒越來越多


與聖維森特區為鄰的聖保馬羅區,葡萄牙移民經常遭受土人的襲擊,不得已他們都逃難到聖保羅城。還有聖埃斯皮裡圖區,也由於土人的襲擊和重罪犯人的搗亂,以致無法開墾而完全荒廢。至於塞古魯港,由於區內有很多西班牙移民,所以對於漁獵與森林砍伐事業都很成功。在伊雅奧區,雖然曾經大量栽種甘蔗,但是由於世襲領主和移民不和,最後也弄得沒什麼成績。只有北部的伯南布哥區,所種植的甘蔗與棉花都極成功,其繁榮可比德索薩的聖維森特,1535年,並且在區內建設奧林達城。總而言之,在15個區當中,開發成績最好的只有三區而已,其餘各州都很晚以後才逐漸開發。不過總計來說,葡萄牙巴西殖民地的開放,在人力物力方面都微弱得很可憐。就拿成績最好的聖維森特來說,在殖民地開始的第14年,白人才增到600人,其餘的全部都是當地的紅番和非洲黑人。1550年全巴西殖民地,連白人帶黑人合計才5000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