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塔星火旺 西峰战旗红」革命老区基点村西峰村的红色记忆


南安市英都镇西峰村,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在开展“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该村的支部党员和村民群众重新回忆起当年的艰苦斗争岁月。

1948年3月,为逃避英帝国主义追捕的马共党员洪俗美,从马来西亚潜回英都,眼见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农民饱受征兵征粮、苛捐杂税之苦,他与西峰村的归侨洪恭炼(火炼)、洪天注秘密在西峰村的九塔、龙眼林、英格等偏僻自然村以成立“三点会”为形式,组织农民以柴刀、斧头为武器反“三征”,赶走了国民党派来抓丁、抓款的走狗、接兵部队。农民高涨的革命的情绪,得到我党的地下组织安南同工委翔云区委的重视,派梁江淮、廖金榜到西峰开展工作,发展地下党员,成立西峰支部,洪其法担任支部书记。支部以九塔自然村陈莲英居住的“福源居”护厝楼为据点,经常在这里秘密举行支部会,分析敌情、研究工作。之后,又有翔云区委卓明德(卓胜)、洪进财到良山村的坂埔、山仔发展党员成立溪南支部,书记洪启基。西峰支部与溪南支部经常在九塔的福源居护厝楼秘密开会,分享信息,并发展接头户,扩大革命队伍。

「九塔星火旺 西峰战旗红」革命老区基点村西峰村的红色记忆

「九塔星火旺 西峰战旗红」革命老区基点村西峰村的红色记忆

洪鸿川(陈莲英的儿子,共产党员)说:这就是当年西峰支部地址“福源居”大厝。


「九塔星火旺 西峰战旗红」革命老区基点村西峰村的红色记忆

护厝楼,当年西峰支部秘密集会的地点


英东村的洪润泽在厦门加入闽西南地下党组织,于1948年12月奉命潜回英都,在私立南英中学秘密发展党员,组建南英中学党支部。此后,西峰支部带领游击队员和基本群众和溪南支部、南英中学支部一起,在安溪中心县委的组织和指挥下,配合安溪游击大队,参与了1949年5月15日的英都暴动,击溃盘踞在英都的伪国民党南安县自卫队,宣告解放英都,成立革命政权——英都人民解放委员会。

同年5月20日,中共英都区工委成立,西峰支部隶属英都区工委领导,西峰的抗征队员、游击队员,编入英都游击中队,下设4个分队,西峰游击队编为第一分队,队长洪梅菊。

6月3日,西峰游击分队的战士奉命和英都游击队其他战士一起,配合翔云游击队,在张克辉同志的指挥下,在英溪口的田隙渡口布置了封锁线,设伏数天,终于截获国民党匪军欲开往泉州的木船一膄,俘获伪福建省保安二团第三营营长陈育忠及保二团一营营长的姨太太等家属,伏击战取得全胜。这批俘虏押回西峰游击分队的队址,即党支部所在地九塔“福源居”,群众对这批为虎作伥的坏家伙十分痛恨,一致说要把他(她)们绑起来关入谷柜,但党支部说服群众,共产党宽待俘虏,只要不是首恶,都可以通过教育改造,让他们重新做人,把他安置在下落的一间角房,还供给他们三餐伙食。后来经过安溪中心县委与国民党保二团谈判,以这批俘虏换回在安溪县剑斗被俘的闽西南“安南同”边区游击队十三连指导员张志勤同志及其他群众。交换战俘就在西峰村与安溪县交界的英格进行。为了防止敌人背信弃义,西峰游击分队全体队员及许多基本群众全面出动,武装戒备,埋伏于英格周围的险要地段,严阵以待,预防不测,确保了这次交换战俘顺利进行,使张克勤同志等安全回到革命队伍。

「九塔星火旺 西峰战旗红」革命老区基点村西峰村的红色记忆

远望英格


之后,英都游击队又在英溪口伏击伪国民党安溪县县长丘思串的木船,打得丘思串忽惶逃串。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多次调兵遣将,对英都老区进行疯狂反扑。同年年8月1日,国民党新五军、省保安二团、安南同剿共大队、安溪、同安自卫大队等反革命武装清剿出动,全面对安、南、同革命老区发起围剿。其中,进犯英都的省保安二团驱兵直入英都冲岳,烧毁区工委书记洪润泽的大厝,并逮捕洪润泽的父亲洪玉笔及冲岳的基本群众洪清泉、洪金蓄等人,然后进军西峰村,要烧毁关押过保二团朱营长姨太太的“福源居”大厝,但部队行至球山(即今西峰小学校舍背后的山丘),见福源居地处九塔山边,背靠深山密林,面临深渊,地形十分险要,发现游击队有埋伏,不敢轻举盲动,最后只有悻悻地朝着九塔方向扫射了几梭机关枪子弹,急急抽兵回营。

8月底,英都游击队抽调部分游击队员配合起义的325师部队,进军安溪县攻打保二团,西峰游击分队的战士勇敢参战。

9月,与南下解放大军会师以后,原西峰游击分队的战士有的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江军分区南安武装常备队,驻守东田区公所。后来,在1950年2月的东田保卫红色政权战斗中,西峰籍战士洪炉炎突围时壮烈牺牲,洪川尚突围中被土匪俘获,押至山洞受尽严刑酷打,最后被匪徒用柴刀砍杀,壮烈牺牲。

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中,西峰老区人民与地下党生死与共,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紧紧跟着共产党,坚信革命一定成功。他们不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而且机智勇敢善于斗争,有一次,地下交通员洪顺性奉命送情报去龙江,为了防止敌人搜身,他带上才11岁的孩子洪子财,把情报藏在孩子身上,假扮走亲戚模样,躲过敌人的搜查。

如今,西峰老区人民仍然经常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和光辉历程。福源居也成为了见证和怀念光荣革命传统的实物见证。★

【英都乡讯特别提示:本文是榕光老师的原创作品,如蒙转载或引用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