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祥林嫂初到鲁镇


小时候,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朦朦胧胧,似懂非懂。还记得那时,唯一的印象就是,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絮絮叨叨的人,逢人便诉说自己悲催的遭遇。

于是,但凡在生活中遇到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人,便在内心给她套上"祥林嫂"的帽子。

如今,已将不惑之年,见闻社会诸多百态,元朝诗人马钰诗云:竞利名、来往奔波,忒劳嚷劳踉。

以如今心境,再次品读«祝福»,再次解读祥林嫂,才真正惊讶于鲁迅先生的伟大,他用看似朴实无华的语句娓娓道来,却一针见血地直击中国旧社会的毒瘤。

鲁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有人说,鲁迅的文章,是要具备一番人生阅历后才能真正读懂的,这话不假。小时候读鲁迅的文章,觉得云里雾里,枯燥乏味,不知所云。

如今,再次翻开鲁迅的文章,竟觉得像品一杯极品的茶水,越品越有味。每读一遍感受与体会便加深一层。

比如«祝福»,我一口气读了三遍,读着读着,我潜意识里竟忍不住将自己化身为神探福尔摩斯,有种想查明祥林嫂死因的冲动,这种冲动不断的发酵,终于,堤坝崩塌了,洪水一泻而下,形成了以下的文字。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祥林嫂逢人便说自己的遭遇


祥林嫂一生悲催,最后,在人们喜迎祝福的热烈气氛中,犹如一颗枯草消失在寒冷的风雪夜。那么,造成祥林嫂死亡的幕后凶手又是谁呢?

案情介绍:

祥林嫂丈夫早逝,为避免被婆婆卖掉,她孤身跑到鲁镇,在鲁四爷家里帮佣。不料婆婆又把她抓走与贺老六成亲,之后贺老六累倒病死,儿子阿毛也被狼吃掉。从此失魂落魄。逢人便诉说自己的悲催遭遇,却渐渐惹人厌烦。终被鲁四爷赶了出去,成了乞丐,最后,怀着无比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漫天风雪夜,带着被分尸的的惊惧寂然逝去,为自己凄惨悲凉的命运划上了句号。

案情分析:

(一)杀死祥林嫂的主凶: 万恶的封建理教思想

"试工期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错的,人们都说鲁四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祥林嫂是勤劳的,淳朴的,顽强的。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人们推崇"男尊女卑","好女不嫁二夫","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人寡而再嫁,本就背上"不贞"的罪名,再加上一寡再寡,更是多了一顶"谬种"的礼帽。

在她千辛万苦到寺院捐门槛"赎罪"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死死缠着她,慢慢侵蚀她的灵魂,她的精神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鲁镇祝福


(二)杀死祥林嫂的帮凶:鲁四爷鲁四婶,柳妈,鲁镇的女人们

鲁四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祥林嫂初到鲁镇,鲁四爷"皱了皱眉",后又"暗暗告诉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祥林嫂被婆婆绑去改嫁时,鲁四爷说:"可恶,然而……"。

后来祥林嫂死的时候,"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所以,对于祥林嫂,鲁四爷起初只是认为她不吉利罢了,还能容忍。

后来改嫁回来,他实在无法容忍。

因为在他的封建礼教里,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恶,害怕玷污了祖先。

正因为这种歧视,才彻底毁灭了祥林嫂活下去的希望。被扫地出门,悲惨而死,还要被骂一句"谬种"!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祥林嫂沦为乞丐


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好像她已经拿到了赦免证一样。诚实善良的她哪里明白,这是封建迷信的精神愚弄,等到祭祖时她再次遭到拒绝。

"你放着,祥林嫂!"四嫂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没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捐门槛所带来的希望随着四婶的呵斥化为泡影,她的精神大厦完全坍塌。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索性撞个死,就好了……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死后分尸,比她现在所受的丧父丧子的痛苦,还要让她感到悲哀和恐惧。

柳妈还告诉她,可以去寺庙捐门槛,找个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来赎罪。

乍看来,柳妈是出于好心,为让她逃脱阴司的惩罚,但从文中字里行间细细推敲,不难看出,柳妈也是不怀好意,别有用心。

本来祥林嫂对死后"分尸"一无所知,起码还有帮佣这份工作,有微薄的存款和收入,完全可以难得糊涂的过完这辈子。

可是柳妈偏偏拿"分尸"来吓唬她,在她本就摇摇欲坠的精神上又新添了一把枷锁。

明知道就算她捐了门槛,也不会改变人们对她的歧视,却怂恿她捐出了毕生的积蓄。

这为她后面走上乞丐之路埋下了伏笔。

在柳妈看来,旁人越落魄,越能显示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典型的"见不得人好"的要不得的小市民心理。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这故事倒颇有效,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知道她说得呜咽,……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便是最慈悲念佛的老太太,眼里也不再有一点泪的痕迹。"

看!鲁镇的女人是怎样对待祥林嫂的?从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上看不到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更别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了,拥有的只是排斥,歧视和取笑。

她们不知道,大家都是弱势群体,处在社会最底层,同样受着封建势力的压迫,却像个"看客"一般"把玩"着祥林嫂的不幸,同时也在"啃噬"着自己的麻木,着实是可恨,可悲,更可怜。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三) 杀死祥林嫂的另一个人:祥林嫂自己

"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可以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牺牲品。

在鲁镇,她是以劳动工具的身份出现的,她只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温饱生活。

她出身低微,没有姓名,她只想维持这种奴隶式的生活,不会去想自己为什么满足这种生活,当然更不可能想着去改变这种奴隶式的生活。

她尽力维持这个奴隶地位,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她很满足于付出很多得到很少的生活。

但是后来,因为封建礼教的歧视,她想通过诚实劳动得到主人信任的希望破灭了,这对她是沉重的打击,在封建礼教下的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得。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不到过分的要求,除了要求过着奴隶式的生活,我们看不到她对封建迷信的反对,封建迷信强加给他莫须有的罪恶与痛苦。

"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却仍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歧视,而她,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不幸的根源,反而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中越陷越深。

文中这样写到:"然后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句话极有韵味,将祥林嫂内心的复杂和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于"灵魂",希望其有,是因为希望死后能够和儿子阿毛以及丈夫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希望其无,是因为惧怕死后遭受阎罗大王"分尸"的惩罚和痛苦。

可见,祥林嫂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的女人,临死也不会明白,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愚昧吧。

«祝福»:死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吃,自己惨死风雪中,凶手是谁?

祥林嫂惨死于风雪夜


结语:由此可见,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毒害是多么的可怕。反抗和斗争也不能只靠冲动和热血,更多是需要智慧及思想觉醒。今天,我们在赞叹鲁迅先生的文笔时,更要佩服他在当时那样黑暗的旧社会,敢于独举一面鲜红的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