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三八”婦女節來了,初春的武漢乍暖還寒。記者到天津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地採訪,一位戴眼鏡的姑娘引起我的關注。她拿著個本子,記錄著進進出出的物資,還時不時扛起物資往樓裡送。這本該男生做的事,她卻忙得不亦樂乎。

  她叫陳伊娜,是天津市環湖醫院顱腦損傷搶救中心的護士。看似文靜瘦小的她,推車子、搬物資、清點物品,那個麻利勁兒,絲毫不比男生遜色。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醫療隊駐地的“小管家”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物資都存放於駐地的倉庫內,領取物資的人員來來往往,作為駐地物資的“小管家”,陳伊娜事無鉅細,打理得井井有條。她在記事本上將物資分為一般、急需、緊缺三大類。嚴格出入庫清點,按規定有序發放。物資出入庫是隨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姐妹們領取物資方便,她身上總是揣著筆和本,隨時記錄,然後錄入電腦。

  物資管理員只是陳伊娜的“兼職”,她的主業還是在病區值班。3月5日,她第一次踏入中南醫院的紅區,這裡有天津醫療隊收治的三十多個新冠肺炎患者。她的工作就是為檢測患者生命體徵、做好護理宣教,指導用藥、送飯發水果,還要給患者做咽拭子檢測,“每到這時,我得先給患者做心理疏導,這樣能更順利獲取樣本。”她說:“現在都是一人頂倆,我年輕,多幹點,沒啥關係。”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陳伊娜另一個角色當然是孩媽媽。她有兩個兒子,大寶剛上幼兒園,二寶不滿兩歲,正是依賴媽媽的年紀。但疫情發生後,陳伊娜主動申請報名,毅然踏上了支援湖北的征途。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陳伊娜與孩子他爸

  每天小兒子都吵著找媽媽,實在堅持不住,家人就通過手機讓兩個孩子和陳伊娜視頻通話。有一次通話時,大寶流著眼淚說:“媽媽,我想你,但是我不會哭,我是男子漢。我知道你在救別人的媽媽,弟弟有我和爸爸照顧。”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陳伊娜與“大寶二寶”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第一次進紅區返回報平安。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在家時,她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孩子眼中的媽媽;換上這身戰袍,她就是患者眼中的天使,是使命必達的戰士。值此3.8婦女節,祝願所有“巾幗英雄”們健康平安凱旋而歸。

  陳伊娜3月5日感言——

  14:00出發,22:30回到駐地,首戰告捷,雖然進去工作只有短短四個小時,但我們很認真地為病人測量生命體徵,測血糖,打胰島素,輸液,發藥,每個環節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突然發現自己真的很幸運,周圍有那麼多善良可愛的人。感謝感控老師幫我完美的處理護目鏡,一點都沒有起霧;感謝中南醫院姚佳護士長親手給我畫的畫,像霸王龍,她是一樣勇敢的白衣戰士;感謝我們組的四位組員,第一次合作配合卻很默契;感謝我的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感謝我家領導的關心和鼓勵,一路走來比我還緊張,直到進去之前還在不停地囑咐動作要慢,心要細。人間三月,驚蟄已至,冬寒還能幾何?我們定將戰勝疫情,走向春天!

一個戰地護士的“三重角色”

  陳伊娜出發時在機場與家人告別。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楊壽清 通訊員趙凱聞(圖片提供:趙凱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