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这个国家“不战而降”

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富裕的西方国家竟然选择了“投降”!这个国家,就是北欧的瑞典。

瑞典官方宣布:停止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统计,也将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斯德哥尔摩的一名官员表示,已经没有可能阻止新冠疫情在瑞典的传播。该国公共卫生局则称,将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医护人员、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

瑞典的决定公布后,引起了一片哗然。原因很简单:瑞典并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发达国家,其医疗条件远超全球的平均线。

面对疫情,这个国家“不战而降”


上图是全球人均GDP前20名的排行,可以看出瑞典位居第十五,超过德国、法国、英国。

而瑞典的人口也不算多,只有大约1012万人,比武汉市的人口还少。

而且,瑞典还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每个瑞典人从降生开始,就有补助可以领取,直到年满18岁。补贴的金额,大约相当于每月人民币800多元。

面对疫情,这个国家“不战而降”


瑞典的高福利,还可以从产假上窥到一斑。每次生孩子的时候,夫妻都可以共享长达480天的带薪假期。其中的390天,孩子父母能得到其常规薪酬的约80%,剩下的90天则按每天20欧元计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竟然主动撤除了防范疫情的多道防线,直接退守“重症患者”。其他的,无论“疑似”还是“轻症”,都只能自求多福、听天由命了。

面对疫情,这个国家“不战而降”


上图是目前中国之外,全球确诊病例排行。可以看出,疫情在欧洲的传播非常迅猛,意大利将很快突破2万例,西班牙赶超韩国也在意料之中。

而瑞典目前确诊病例为775例,已经超过了日本(不计算钻石公主号)。再加上瑞典采取的“鸵鸟政策”,这个国家距离大流行已经不远了。

而瑞典不仅是欧盟国家,还是“申根国家”。瑞典撤除多道防线,退守“重症患者”最后一关的策略,让这个国家对疫情“门户大开”,也将成为欧盟防范疫情的重要漏洞。

瑞典为何这么快就“不战而降”,连个火神山医院都不愿意建?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前期只顾看亚洲的热闹,白白浪费了中国“封城”带给全球的1个多月宝贵时间。现在想防范,已经来不及了。

看懂中国大陆的努力,并及时采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越南、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由于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再加上儒教文化圈人民比较配合,所以在控制疫情上成果显著。就连韩国,虽然一度失控,但现在也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

欧美在这一轮疫情里太自信,认为自己城市密度没有那么大,人民生活习惯健康,医疗资源丰富,所以无所谓。现在,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接连沦陷,说明欧美无法独立于新冠疫情之外。

但着急也已经晚了,本来他们可以在这一个多月里加紧生产、储备口罩、防护衣和各种医疗设备,并加强防范措施,但事实上这一个多月他们什么都没有干,反而嘲笑、限制戴口罩的人。现在想做,都已经无从下手。

第二,由于政治、文化传统等因素,欧美国家也很难做到真正封城、封社区,只能转而希望通过自然法则“扛过去”。

正因为如此,德国首相默克尔预言:如果“维持现状”,最终将有70%的德国人感染新冠肺炎。

而德国有8300万人,感染70%就是5800万人。如果死亡率是1%,就是58万人;如果死亡率是2%,就要死亡116万人。

默克尔显然是希望说服老百姓配合政府,暂时改变生活方式,配合防疫。但这很难,没有血的教训,很难改变“认死理”的德国人。

其实欧洲国家都差不多,他们普遍排斥戴口罩,至今还认为新冠疫情就是“大号流感”。现在,他们希望通过“自然法则”,硬扛“扛过去”。

第三,瑞典人的“不战而降”,告诉我们疫情远没有见顶,未来的路还很长。

即便在已经宣布了“紧急状态”的美国,事实上也漏洞百出,真正受到病毒检测的人很少,检测手段也不完备。所以美国真正的感染人数,最终可能非常惊人。


目前才三月中旬,距离北半球全面进入夏天还很早。所以,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沉重打击”才刚刚开始,未来至少将维持2到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今年全球经济能否“正增长”,都很难讲。


但愿瑞典选择的“唾面自干”法,最终也能扛过疫情,而不用损失太多的生命!


二、

疫情闹得越大,全球宽松力度就会越大,钞票就会越泛滥。

我昨天中午发表的文章里,预测当天傍晚央行或会降准或者定向降准。结果到了傍晚5点多,央行宣布两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每年给银行节省利息85亿元。

应该说,这只能算是中等利好。因为一次标准降准(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是释放8000亿左右的长期资金。

相比之外,国外央行的力度要大很多。3月3日,美联储选择“非常规会议降息”的方式,一次降息50个基点(标准降息是25个基点)。随后,全球多个央行跟进,一般也都降息50个基点。其中加拿大央行跟随了两次,一共降息100个基点,是发达国家里降息力度最大的。

面对疫情,这个国家“不战而降”

上图:加拿大元因为100点大降息,而对美元贬值。资源国家的货币最近都在贬值,比如卢布、澳大利亚元、巴西雷亚尔。疫情将引发新一轮全球货币战争,我在2月25日的专栏里预测过。


美联储也在周四和周五,紧急向市场提供了1个月到3月的中期资金1.5万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万亿,救市力度非常大。

多个国家央行也表示: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无限量资金”。

此外,美国还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出台系列拯救经济、救治病人的措施,才在周五尾盘稳住了股市,引发了一波大反弹。

但即便如此,瑞典面向疫情的“投降”,都给欧美防线“扯开了一个口子”,让各国非常被动。大家能做的,恐怕只能是“隔离瑞典”了。

随着疫情的发展,一轮罕见的“全球大宽松”正在到来,弄不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轮宽松。至少从释放的货币总量上看,有可能是这样。

所以中国央行目前“挤牙膏”出台的利好,力度是不够的。而昨天的定向降准,只是第二轮利好的“开篇之作”。

下周五(3月20日),新一轮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会诞生,我的判断是:至少降息10个基点,这次5年期也会降息,但是否只有5个基点有待观察。

而在LPR之前,央行有可能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或者逆回购的方式,传递“政策利率降低”的信号。时间会在3月20日之前,或许是下周一(3月16日)或者周二。

央行还有利好,这就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我判断会在4月20日之前。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MPA指标的调整,释放更多的资金。


上述预测是否正确,大家可以见证一下。

国债、地方债的发行量,今年都会增加。赤字率,也会增加。

至于欧美股市,目前很难说已经见底,或者说未来还需要确认见顶,剧烈波动尚未结束,因为疫情开始在欧美上层社会流行,这是亚洲尚未出现的。

中国股市经历了两轮冲击(国内大流行、全球大流行)之后,向下空间不大了。但向上空间也未必大,尤其是突破3000点之后,很多人是没有信心的。所以,挣钱的难度上升了。

有读者问:不是说黄金、比特币是避险资产吗,为什么最近也惨跌?这告诉我们,覆巢之下无完卵。

正常情况下,黄金、比特币是避险资产,股市、美元跌、世界动荡的时候,它们会上涨。但到了超级灾难来临的时候,股市、期市上的融资盘为了避免爆仓,需要补充保证金,这时候就可能抛售黄金和比特币(这边也有盈利)。而另外一些人,由于预计到上述情况可能发生,也会倒向“现金为王”,抛售黄金和比特币,以锁定前期的利润。


但黄金的行情尚未结束,未来还会活跃。比特币是赌徒们的玩具,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全球史无前例的大宽松到来,“放水之下无熊市”,资产价格被泛滥的钞票顶起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纵观人类的经济危机史,最终解决的出路无不是:用“胆小者”囤积的现金,以及大家明天的钱,来挽救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