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调整自己和家人的心态?

小板凳336


这种疫情百年不遇,居家时间之长也从未有过。要有主动调整心态的心理准备:

一是把隔离当做一次长假,在家休闲,不要总去想出不去的事。

二是把原来没有时间做的事来做,比如想看的书、想看的电影电视。

三是多想想还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他们她们更不容易,比我们危险,比我们更辛苦,我们在家待着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

四是学学生活技能,原来不做饭的学习做饭,或者学学原来在家没有时间做饭。

五是养养花、养养鱼,找事干,陶冶情操。

总之,要有平静的心态,相信自己隔离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三省堂主凌云逍遥


家在农村,但因为更接地气,所以在假期其实并没有什么不适。

我爸妈喜欢看抖音,家里也有过年的储备,所以一直在家养膘。

作为独子,跟家里的关系挺好,我爸和我是假想敌,没事喜欢相互逗趣,我妈年轻时应该是个不知书但达理的傻姑娘。

有时候我是小孩,有时候我是大人。在家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做饭,这么长时间,我做饭没进步,算“能吃”。

只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唠叨的娶媳妇,我。。。。

全家第一次合照


卯三国


您好,很高兴能被邀请回答您的问题。

说实话,刚开始我自己的心态非常不好,腊月二十六单位放假,由于筹备年会的事情忙碌的身体一放松,病了,几乎就在家里躺着,才关注到新冠,那时给家里说都不以为然,认为非典都过来了,这个算啥,感觉离我们很远,腊月二十六当天还赶大集了。只有我自己每天躺着刷新闻,心情越来越沉重,直到初一宣布不让走街拜年,我们这边才开始意识到一点了,整个假期一直到初六,我的状态都不怎么好。

初七开始去公司上班,安排工作,然后主要在家办公,后来才逐渐步入正轨,孩子安排舞蹈基本功练习,网课,每天阅读,健身等,一家子我的心态是最不好的,但是我的心态也是恢复最快的。老爸老妈,老公心态一直没怎么受影响,该居家居家,该散步散步,基本正常。唯一一点是孩子,计划好带她出去旅游的,但是哪也没去成,而且每天在家还不能出门,她很失望。但是后来把她时间安排满后,让她参与进来,家务我让他参与进来,有时一家子下棋,都还不错。不知别人家是怎么过的哈


木子聪


这个问题与上个差不多,我就格律一下吧:疫情虽可怕,终有过去时。心中有事做,宅家不无聊。放下班上千斤担,宅在家里享天伦。先陪老人说说话,再和孩子交交心。平时总说工作忙,此时夫妻升升温。烹得一屋香,弥补平时憾。俯卧伸踡皆有用,好给身体充下电。拿起书来进进修,大脑也要吃吃饭。疫情结束上班时,开挂人生无敌男。




春风数学课堂


疫情期间,如何带娃?减少焦虑,轻松一点。家长做到这五点很重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五个步骤:

第1步:多问问孩子的感受。

第2步:给建议时,将“你应该”替换为“你可以试试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第3步:鼓励孩子表达负面情绪。

第4步:当孩子不愿说话时,多用肢体语言或者留小纸条的方式安慰鼓励一下,“说不通,写的通”。

第5步:鼓励孩子做家务或做运动时,多使用游戏的方式带动他一起参与。






谷少龙助你成学霸


疫情期间响应号召,深宅在家里。虽然不能出去,但是一家人的关系更融洽、更温馨……其实放眼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么长时间的待在一起!

至于如何打发时间,那更是多了去了,首先是媳妇不厌其烦的尝试各种美食,从蛋糕到凉皮,然后是油条,然后是各种菜品,当然了我们是美食最坚定的支持者,主要是打下手,然后是负责吃。我和孩子最头疼的就是被拉着做锻炼,唉,两个男子汉跳什么兔子舞还有手指操等等,不做又不行,吃了东西嘴短啊!

老人就是学会了看手机,看视频,比年轻人还上瘾,倒也是被视频逗得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至于这还没开学的小神兽,就更甭提了,上蹿下跳的不消停,除了网上课堂可以使用手机,其余时间除了听歌,都是禁用的。没事儿就做腹肌轮,够天花板,然后就是挑战我这个当爹的,找我掰手腕儿,还能怎么办,天天咬牙应战呗,咱总不能灭了自己的威风。最头疼的就是问我各种问题,还能怎么办,看书,古往今来的看,被问住了,咱还能争论争论,要不然这脸也挂不住啊!

于我而言,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喝茶。疫情期间给了人这一生最清净的时刻,老庄、大学、佛经……人生百年浮沉,光阴似水流年,最后追求的还不是内心深处的宁静。其次就是喜欢泡茶,把珍藏的好茶叶拿出来,煮一壶老茶,拉着一家人在一起慢慢地品,茶气氤氲,时光静好!’


一重山水一重关


背景:家有一年级活泼好动精力无限男娃小白。

附图是小白在居家1个多月未外出之际,某日学校视频上完心理健康课的作业,最后一题问曰:“我能想到快乐起来的好方法有?”, 小白的答案写个“不用”,我说你怎么答非所问。他说:“我太快乐了,不用想快乐起来的方法。”“那你不想去外面玩吗?”“不想不想,外面有病毒,家里也能玩。”

我觉得让生活一切如常,把原来外出做的事情在家里创造条件做,比如学习,比如玩耍和运动,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就是调节心态的最好方法。



小白学堂gogogo


理解并接纳自己目前的任何情绪状态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很多人会出现恐慌、焦虑、愤怒、担忧、害怕、不安、易激惹等各种

各样的负性情绪。

首先,我们要对情绪有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是在疫情这种外界压力下

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心理失衡,各种消极情绪是我们应对外界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它使我

们进入战斗准备,使我们战胜或远离危险、失落或侵犯。因此,我们不要给自己乱贴标签,

觉得自己这样是不正常的,不需要为你出现的任何反应感到自责,要去理解并接纳自己出现

的各种情绪状态,情绪是一种信号,它来给我们报信,我们就要去打开这封信,试着去理解

这种情绪,接纳并调整,让自己的身心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间段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 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 。

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

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致敬祖国之小宋军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防护能力,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无论是普通民众、居家隔离人员,还是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心理调节都很重要。面对疫情,我们要提高心理免疫力,给心理穿好“防护服”。

普通民众怎么做?

面对疫情的不断传播和发展,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民众都面对着未知的疾病风险。据报道显示,普通民众对于疫情的情绪反应存在强烈的担忧、恐惧、愤怒,积极情绪明显减少,很多民众甚至由于消极情绪的持续存在和难以摆脱,导致正常的生活都受到明显的干扰。下面的方法能够提高广大普通民众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而积极、理性应对疫情。

一、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信息管理是对疫情信息处理传统方式的改变,是对疫情及其心理影响的一种调节管理方法。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机、电视不断推送的信息上,情绪就会随着信息起伏波动,即使有了暂时的“掌控感”,代价却是“心累”和正常生活节奏的紊乱。我们可以设定“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悦情绪。在必要防护的情况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让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增强,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二、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朋友此时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对于弱势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随着防控时间的延长,彼此的支持能够让我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三、监测心理电量,自助先于助人。

面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困境,我们有时也会感到做得不够和有挫败感。要记住你没有责任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做力所能及的防护和帮助。建议这部分民众做好“心理电量监测”,每隔半天,花费1分钟时间来评估目前的情绪状况(从0到100打分,100表示情绪积极,精力充沛;0表示身心俱疲,情绪严重耗竭)。如果已经出现了耗竭、无助和挫败的情况,请调整施助的节奏和强度,或者休息放松来“充电”。如果自己感受到情绪和身体的异常和不适,请积极求助或就诊,避免持续的投入造成“心理电量”的耗竭。

居家隔离人员怎么做?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居家隔离者应积极调整心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一方面密切监护自己身体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一方面用科学的隔离保护家人和身边人,为疫情的早日缓解作出积极贡献。

一、积极调整自我认知,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

人的情绪往往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当坏情绪来临时,请告诉自己停下来,此时务必避免沉浸在不良情绪中,否则陷入负面的认知和情绪循环中难以自拔。

人类的心理防御机能包括多种应对方式,恐惧和害怕提示我们遇到困难要逃跑,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此次疫情,居家隔离者需要让理性战胜感性,化被动消极为积极升华。与其反复想自己多么倒霉,不如想想自己尚在观察期,有能力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即使不幸感染也有极大可能治愈。

二、居家隔离者应科学认识此次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此次疫情发展迅速,但国家应急响应同样迅速,大量接收网络信息不仅不利于隔离者的心态调节,反而会因为接受信息量太大影响心态平衡。因此,居家隔离人员首先应避免过度接收网络信息。术业有专攻,相信国家强大的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这将十分有利于居家观察时的情绪调节。

三、了解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

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不良情绪往往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躯体化症状”,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发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等。居家隔离者尚未确诊,此时出现以上表现有极大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因此,积极调节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抗击病毒侵袭。

四、居家隔离者的日常行为策略:

1.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

2.居家过程应充实精神世界,转移注意力。在不外出的情况下,把隔离当作一次短暂的休假来对待。例如,读书、看电影(避免消极类型)、玩不费脑的小游戏、室内运动(健身操、放松冥想、瑜伽等)、洗澡、做家务、网络聊天等。

居家隔离者应正视自身情况,接纳自己偶尔出现的不良情绪并积极调适,正常作息,规律生活,积极应对隔离期间的生活。

当自我心理调适困难时,亦可拨打心理干预热线。必要时可到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就诊,由专科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返岗复工人员怎么做?

当人们普遍宅在家里时,有些人却要返岗复工,难免有些想法。对于返岗复工人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概括起来可能有以下三类:

1.急,急于返岗的心态。这个时候还有期待上班的?有。一是确实工作走不开,需要赶紧赶回去,在家待得心着急;二是从湖北武汉返乡回家,被隔离,在家待得不舒服;三是迫于生计,必须出外务工赚钱,在家待得不踏实。

2.迫,迫于返岗的心态。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是持这种心态。不是工作实在走不开,不是担心丢饭碗,不是苦于生活费,真是不愿意此刻出门复工。

3.怕,惧怕返岗的心态。虽然上面两种返岗复工心态不同,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例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恐与人接触怕传染;恐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恐去公共场所;恐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面对人类现在尚不完全认识、不能把握,且带较强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要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调适。

1.接纳。一是接纳自己非常时期要返岗复工的现实。不论是急于还是迫于,都是自己必须返岗复工的原因,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些。二是接纳自己恐惧、害怕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度过危机,而且可以让自己对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变了,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这样想,是不是焦虑会有所减轻呢?

2.攀比。攀比往往被人认为是贬义词,但有时确实需要和他人比一比。其实在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也早已复工。比比这些人,是否心理会更平衡些。

3.科学。非常时期,出门在外,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要做到这几点:“不”——不聚会、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戴”——戴口罩。“洗”——勤洗手。“少”——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有些传言真假难辨,容易影响自己导致心理恐慌。“多”——多和亲友之间用手机、微信等方式联系,多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让爱营造出温暖、积极的氛围和心态。

4.乐观。现在能够返岗复工的人员,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胜出者”,应该为我们能继续工作而感到幸运。有人会说这是“阿Q精神”,不对,因为这是事实。正常的工作并不会破坏免疫系统,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心态对免疫系统是有积极影响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这12个字是抗击病毒强有力的心理武器。

5.求助。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如果面对心理困惑自己确实难以调适,建议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一份烦恼和他人诉说,变成半份烦恼,更何况是与一位专业人士诉说。

医务人员怎么做?

在疫情防控战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肩负着守卫健康的医者职责,是坚强的卫士,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完成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后,身体会感到劳累,心灵也会受到影响。适宜的放松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恢复能量,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明天的战斗。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放松减压法,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适当的稳定和放松。

一、认知调整。

由于疫情发展迅猛,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不断出现的危重病例,容易使医务人员产生悲观情绪、无助感、自责感,致使自信心降低。要接受自身和医学技术的限制。当你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作战,相信团队的力量。

医务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一定要做好对自我努力、自我付出、自我价值和成绩的认可。

二、放松技术。

呼吸放松法。首先,调整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其次,调整呼吸,呼和吸都要深沉而缓慢。一只手放在腹部,练习“吸气鼓肚子”(像婴儿一样),吸气要吸满,然后缓慢、均匀地把胸腔的气体呼出去。初练时,可以5到7秒钟为一次呼吸的周期。最后,调整我们的意念,呼吸时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吸气呼气的过程当中,体会气体进入身体之后流动的感觉。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首先放慢呼吸,想象身体变得越来越沉重,慢慢地陷进椅子里。保持深长的呼吸2到3分钟,口中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然后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放松身体的肌肉。比如可以按照双脚、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双手、双臂、肩膀、面部、全身的顺序,感受每一部分的肌肉开始慢慢地放松,紧张情绪慢慢地流走,肌肉变得松软和沉重。脑中出现各种想法时,不要抗拒它们,觉察到自己走神时,温柔地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体上即可。

三、调整情绪。

情绪隔离。可以使用“金刚罩技术”,上岗之前穿上心理的“防护服”。闭上眼睛,想象你的身体罩了一个金刚罩,如果对面有很强的火力,让它像流弹一样从金刚罩两边流过去,你只对有用的信息做反应。保护情绪,尽量减少不良事件对情绪的影响。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面对合适的对象进行宣泄。

表达情绪。可以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喜欢唱歌、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音乐、绘画表达情绪。向同事和家人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得心理支持。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难以调整时,应及时申请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四、保证充足的饮食和睡眠,适量运动。

合理安排好持续工作时间和强度,适当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有氧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还能降低精神压力,疏泄负能量,产生积极的自我感觉。

新冠肺炎患者怎么做?

如果不幸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忍受躯体方面的痛苦之外,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研究表明,心理状态会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和疾病的康复。

一、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在房间内进行适宜的活动。

二、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

人类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需要觉察、识别、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三、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

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花点时间,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等。

四、与外界建立连接,寻求支持。

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是内心要和外界保持连接。如果病情允许,可以跟家人、朋友打电话、发微信,从他们那里获取支持,汲取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激发内在资源。

恐惧作为一种能量,不只是去消除,而是利用和转化。可以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调动内在资源,增进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

六、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被证明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手机里有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点时间练习,回到当下,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锚定在腹部、鼻腔或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进行自然而缓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如果确实有严重失眠、焦虑、抑郁情况,影响康复时,可以找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磁性好声音VS云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人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造成心理失衡。

1.适度关注疫情。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只定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多看正能量新闻。

2.保持规律生活。调整生活规律,按时吃饭、休息,合理安排看书、听音乐、下棋、练字、做美食等活动,也可以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3.保持社会联络。可以通过微信、网络、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

4.定时进行锻炼。心情焦虑、烦躁时,运动是很好的缓解方法,其中原地跑步、跳绳、健身操、瑜珈、太极拳等,均可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有时简单的深呼吸也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5.对于已经出现失眠的朋友,除了前面介绍的方法,还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同一时刻起床,避免睡前玩手机、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可以选择听一些舒缓音乐,跟着引导语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等。

当睡眠问题严重时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助眠的药物,最好不要擅自服用助眠类药物。失眠缓解后,情绪也会有好转,反过来,情绪缓解后,睡眠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