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提到瑞典的薩伯防務集團,人們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其麾下的JAS-39“鷹獅”戰鬥機,一種完全區別於主流戰機的另類設計。其實薩伯集團長久以來在飛行器設計方面從來就不跟世界航空大國的風,在世人面前以一種“特立獨行”的方式來發展本國的航空工業,這是一種屬於瑞典人自己的風格,一種對航空設計透徹分析的判斷。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JAS-39“鷹獅”戰鬥機

從二戰結束後研發的首款噴氣式戰鬥機Saab-29,開啟了歐洲戰機後掠翼的時代,看似“憨憨”的外表下卻擁有著同時代機型所不具備的超高機動性和航速。Saab-35“龍”式戰鬥機首創無尾翼雙三角翼佈局設計,生存能力極強(可在公路起降)。Saab-37“雷”是第一款採用鴨式佈局的戰鬥機,JAS-39更是以“高性價比”,多面全能而著稱。但在薩伯集團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一款戰機在其眾多明星產品中並不是十分的耀眼,但是它絕對不應該被人們忘記,這就是Saab-32,它率先開創了一機多能的全新機型,被人冠以“多面手”的稱號,是繼Saab-29之後的瑞典國產的第二款噴氣式戰鬥機。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薩伯防務的首款噴氣式戰鬥機Saab-29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5“龍”式戰鬥機

小國的生存之道

瑞典這個國家屬於北歐的小國,長久以來因為地理原因在二戰時期就飽受強國的摧殘,雖然德國最終沒有入侵瑞典,但是擔驚受怕的日子也著實難熬。戰爭結束後本以為天下太平,沒想到美、蘇開啟“冷戰”時代,處在華約和北約的夾縫中生存的瑞典雖以中立國自稱,但是沒有點家底和硬實力是無法在兩強之間站穩腳跟的。手握重器,才能心裡不慌,這就是瑞典人在二戰時得出的生存之道。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才能使自己的國家免受任何勢力的威脅和侵犯。這其中尤以空軍最為重要,戰後瑞典就著手強化自己的空中力量,以重裝“鐵翼”來捍衛自己的國家。而戰鬥機就成為了瑞典人最為優先發展的武器,薩伯公司因在二戰時以生產轟炸機而聞名,戰後自然也就成了瑞典航空發展的主力,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自行研製出了Saab-29,與從英國進口的D.H.100“吸血鬼”組成了當時瑞典空軍的第一道防衛線。但Saab-29是一種空優戰鬥機,對地攻擊能力較弱,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在完成了初期防衛建設的同時,瑞典皇家空軍又開始考慮替換老舊的Saab-18/21。Saab-32就是在此時應運而生。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21混合動力戰鬥機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18

鐵翼初鑄

瑞典空軍最初對於這款新型攻擊機的要求是,能夠全天候執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具備強大的打擊能力,從中部起飛在一小時之內可以飛抵本國任何一個區域執行戰鬥任務,兼具夜間作戰能力。1948年,應空軍請求,薩伯公司開啟了一項名為P-1119號的研製計劃,其內容為使用兩臺英國“幽靈”發動機為動力,借鑑國外經典雙發噴氣式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不過由於“幽靈”發動機的直徑超標(看看Saab-29的體型就知道了),如果以雙發配置的話,戰機的機體將十分龐大,製造起來困難不小,而且結構過於複雜。經過論證,該計劃被否決。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英國“幽靈”噴氣式發動機

初次嘗試以失敗告終,隨即薩伯設計團隊又拿出了第二個方案,代號P-1150,該計劃以英國埃汶RA-7/100發動機為動力,採用機身兩側半埋式進氣道,懸臂式下單翼,後掠35°機翼設計。該方案相較於P-1119來說,製造簡單,成本相對低廉,雖然機體仍然不小,但在可接受範圍之內。1949年初方案確定,薩伯公司設立以工程師阿瑟·布拉斯卓領導的Saab-32研發小組,開始具體設計工作。1950年9月,首架原型機Saab-32-1飛機下線。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戰鬥機

Saab-32

Saab-32是一款串聯雙座單引擎超音速戰鬥機/攻擊機,在機身設計上首次使用了薩伯公司自己開發的數學計算機對飛機整體輪廓進行計算判定。機身可承受8個G的過載,外觀看上去幹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座艙配備有彈射座椅和降溫系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因摩擦產生的高溫,機翼設置有防止失速的翼刀,單垂尾,35°後掠翼設計。機身兩側翼根進氣道設置,機長14.9米,翼展13米。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戰鬥/攻擊機

動力配置

動力採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埃汶RA-7/100發動機。在該機設計之初原本打算採用瑞典國產的RM4渦噴發動機,可惜由於瑞典在此之前對於噴氣式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儲備基本為零,仿製工作異常艱難,這款發動機的進展十分緩慢。無奈之下,薩伯只好選用英國的埃汶發動機,在經過英國授權之後,瑞典在國內建立了生產線,國產型號為RM5。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RM5發動機

裝備RM5發動機的Saab-32戰鬥機,最大推力33.9千牛,最大起飛重量13.6噸,最大飛行速度1125公里/時,航程3200公里,該機可攜帶的燃油量3500升。

機載雷達

Saab-32是最早實現攜帶機載雷達的戰鬥機之一,配備有法國CSF公司專門為該機設計的PS-431/A型對地攻擊火控雷達,以及自研的BT-9C反射式轟炸瞄準器,這種瞄準具在當時被廣泛的應用在各國戰鬥機和轟炸機上。除此之外還裝備有PN-50A型導航雷達。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座艙

不過法國的這種PS-431/A雷達並未配備給所有的Saab-32戰鬥機,只有生產總量約四分之一的戰機裝備了該型雷達。瑞典空軍打算在執行任務時,以一架配備雷達的飛機充當“領航員”,引導編隊到達預定目標位置,而後將數據傳輸給未配備雷達的作戰飛機。這種配置的考慮其實就是為了省錢,並未充分考慮戰場的實際情況。一旦戰時配備雷達戰機損失數量過大,將使整個機隊失去“眼睛”。不過萬幸的是,在該機服役期間,並未爆發真正的戰爭,這種假設也就沒有了意義。瑞典人的省錢方案也算是一種成功的“投機取巧”吧。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

武器配備

武器的配備是隨具體任務和不同機型而定,在對地、對海攻擊型A-32A戰機上的主要武備為,機頭4門Bofors Mark-V型20毫米機炮,備彈720發。兩側機翼共有12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超過3噸,可以攜帶12枚小型炸彈或者4枚RB-24空對空導彈,能夠安裝火箭發射巢。也可攜帶反艦導彈,ECM吊艙或者干擾設備等。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攜帶武器彈藥

Saab-32機身龐大,自重10.4噸,能夠攜帶多種武器和設備,可以執行不同的任務,是一個性能非常全面的多用途武器平臺。除了能夠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具備全天候的作戰能力之外,Saab-32還有一項預定用途,那就是可以攜帶核武器,不過瑞典沒有“子彈”,這種設計也並未真正實施過。

變體

Saab-32和Saab-29一樣,在定型入役之後發展了許多後續型號,包括對地對海攻擊版本A-32A型(A代表攻擊機,J代表戰鬥機,S代表偵察機);全天候作戰,尤其適合惡劣天氣和夜間作戰的J-32B型;專門用作偵察用途的S-32C型;用於拖拽飛行靶機的J-32D型;裝備有干擾雷達用於執行電子戰任務的J-32E型等。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的機身設計看上去非常漂亮

薩伯“里程碑”式傑作

Saab-32戰鬥機/攻擊機於1956年進入瑞典皇家空軍服役,這款戰機在當時被譽為是“飛的最快”的戰鬥機。在1953年的試飛當中飛行速度首次達到馬赫數1。從1954年到1960年間一共生產450多架該型戰機及其變種型號,1999年全部退役。

空中“多面手”,承前啟後的瑞典“鐵翼”——Saab-32戰鬥/攻擊機

Saab-32機群

薩伯出品,必屬精品。這款Saab-32也不例外,作為一款以攻擊機為目的而設計的飛機在後期變種型號上逐漸發展成為集空戰、偵察、電子戰等多項全能的“選手”。簡潔的設計,流暢的外形,優異的性能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瑞典皇家空軍對地/海打擊的主力機型。雖然它在役期間從未經歷過實戰,也沒有獲得過對外出口的訂單。但是一款性能優異的戰機其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戰績上,藉此設計,薩伯公司贏得了極高的外界評價,堪稱“里程碑”式的一款傑作,自此“小國大軍工”的名號由薩伯公司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