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一、重庆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一)重庆市经济实力分析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支持。2018年以来受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产销双降,加之电子制造业增速放缓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压;得益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外贸需求大,2018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时隔四年再次突破5000亿元,且增速提升明显;投资和消费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近年来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前三季度,在重庆市政府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全市汽车制造业增速下降幅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其他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经济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市土地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101.79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6.63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城镇化率为65.50%。

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优势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对外开放通道。重庆市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货运码头数十个,2018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4亿吨,同比增长3.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7万标准箱,同比下降9.3%,其中重庆港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内河港中吞吐量过亿的唯一港口。截至2018年末,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96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191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中西部领先地位;2018年重庆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371公里,已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网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重庆市拥有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和黔江武陵山机场三座民用机场,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2018年重庆市完成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159.59万人次和38.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9%和3.6%。同期,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95.48亿元,同比增长6.5%。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依托于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及近年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优势,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但近两年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同比增长6.0%,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位列全国[6]第25位,人均GDP为6.59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万元)。分产业看,2018年重庆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78.2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328.79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0656.13亿元,同比增长9.1%,自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44.1:49.0调整为6.8:40.9:52.3。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73.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与上年持平;同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12.55亿元和871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6.4%。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等“6+1”的支柱产业格局。2018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997.7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9.45%,同比增长1.1%,增速较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上述七大支柱产业中,受龙头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以及行业下行趋势影响,2018年全市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3%;2018年能源工业恢复增长但增速仍较慢,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7%;其他支柱产业仍保持增长趋势,同比增速分别为13.6%、4.8%、4.9%、11.0%和1.9%。具体来看,作为重庆市制造业的双龙头,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二者合计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重庆市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惠普、宏基、华硕、思科、东芝等五大品牌商,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六大整机商,以及800多家零部件厂商集聚的产业集群;同时重庆也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2018年全市笔记本电脑产量为5730.23万台,占同期国内总产量的33.03%,同比下降3.8%,同年全市手机产量为1.97亿台,占全国手机产量的10.5%,同比下降40.08%。汽车制造业方面,重庆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已形成以长安体系为龙头,上汽、依维柯、红岩等数十家整车生产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但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对长安体系等重点企业依赖大,产品多属于中低档次,高端产品匮乏且产品更新较慢,且目前汽车行业已趋于饱和,全市汽车制造业竞争能力不强,受长安汽车等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影响,2018年全市汽车产量205.04万辆,同比下降27.5%,考虑到目前汽车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为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支持传统汽车产业加快上档升级和提质增效,推进汽车产业向绿色化、智能网联化转型。2019年前三季度,受新能源汽车增长拉动(同比增长23.3%),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9%,较去年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其他支柱产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4%,略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6%)。整体来看,重庆市电子制造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竞争能力较强,可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但汽车制造业、能源产业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且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承压。

第三产业方面,近年来重庆市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增长。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42.3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5%,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近年来重庆市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机构加速聚集,截至2018年末,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5.54万亿元,同比增长5.7%,金融类机构总数达1500余家。重庆市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加5000亿元,较上年多增1280.54亿元,其中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9万亿元,同比增长5.8%;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截至2018年末,本外币工业贷款余额3998亿元,同比增长7.5%,较上年提升9.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2.3%、19.9%和12%。2018年重庆市房地产销售有所下滑,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具体来看,全年重庆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536.25万平方米,增速由上年的7.3%下降至-2.6%;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272.70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较上年下降17.1个百分点;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248.76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与上年持平。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563.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0%,商品房销售额3826.38亿元,同比下降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至6.0%,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

重庆市经济内生动力较强,投资和消费仍然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投资方面,近年来重庆市投资增速逐年下滑,但投资的内部结构调整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速为7.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了20.7%和14.6%,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5个和5.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11.5%,其中交通和城建分别增长12.6%和16.7%。消费方面,2018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全市商品零售总额和餐饮收入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1%和11.6%,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2.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从主要限额以上消费品类别看,除了通讯器材类增速较上年持续提升外,其他各类商品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从居民消费支出看,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6.1%和9.5%。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5%和8.6%,较上年同期分别下滑1.7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方面,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区”),明确了重庆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的战略地位,2018年重庆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1.28万户,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全年引进项目983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2128.25亿元。2018年,重庆市进出口总额为5222.62亿元,同比增速由上年的8.9%提升至15.9%,其中加工贸易支撑明显,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外贸总值的50.4%。同年,全市出口3395.28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上年提升9.9个百分点,其中平板电脑和微型电脑两种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值分别增长85.6%和19.7%,二者出口值合计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8个百分点,同时,中央处理部件、智能穿戴设备、打印机、液晶显示器、手机以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等新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也都增势良好,上述产品出口增长合计拉动重庆整体出口增长4.2个百分点;进口1827.34亿元,同比增长12.5%。从贸易对手看,重庆市对美国、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0.4%、18.9%和23.16%,同比分别增长23.2%、16.7%和1.5%。整体来看,重庆市对外贸易受欧美货物需求影响较大,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短期内重庆市所处外贸环境仍存在一定变动因素。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出口总额4138.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57.2亿元,增速为34.1%,当期东盟跃升为重庆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占当期重庆外贸总值的19%。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二)重庆市财政实力分析

2018年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重庆市非税收入出现下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同年主城区土地放量受控,加之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量下滑,全市综合财力增长有限。近年来重庆市税收比率持续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有待改善,且财政自给能力弱,公共财政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依赖度高。

重庆市财政收入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上级补助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补充。2018年中央财政对重庆持续大力支持,同年6月在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重庆市主管部门发文规定主城区“两江四岸”[7]地区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建筑工程等“暂缓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受此影响全市土地成交量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成交均价提升,政府性基金收入仍维持较大规模,重庆市财政收入整体保持增长,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合计6454.77亿元,同比增长1.96%,较上年下降16.23个百分点。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近年来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持续放缓。2018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65.52亿元,较上年略增0.58%。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来看,2018年全市实现税收收入1603.01亿元,同比增长8.6%;当年税收比率为70.76%,较上年上升5.2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位列第17位,较去年上升9个位次,但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有待改善。从税收来源看,除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和资源税有所下滑外,2018年重庆市其他税种均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增值税为全市最主要的税种,2018年为584.50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8.8%[9],占全市税收收入的36.46%;此外,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规模也相对较大,2018年分别为235.07亿元、200.69亿元、121.06亿元和10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0%、12.39%、44.20%和-24.95%。2019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降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及专项附加扣除等减税政策及一系列降费政策影响,重庆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1.28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税收收入为1165.13亿元,同比下降4.0%,税收比率为71.86%。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与收入趋势相一致,近年来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增势。2018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541.1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下降3.66个百分点。从支出构成看,2018年重庆市刚性支出[10]、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和交通运输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3.07%、17.24%、8.02%和5.72%。同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11]为49.89%,较上年下降2.05个百分点,全市财政自给能力较弱且呈逐年减弱趋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依赖较大。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544.63亿元,同比增长6.6%;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5.73%。

上级补助方面,重庆市作为西部省市,受益于三峡移民、城乡统筹改革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近年来得到中央财政持续较大支持,对重庆市财政收入形成了有力支撑,2018年全市获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1809.00亿元,较上年增加89亿元,增量较上年减少95.5亿元,主要系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量下降;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较上年提升4.71个百分点至28.03%。重庆市上级补助收入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2018年上述两项占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32%和33.56%。

重庆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2018年重庆主城区土地放量受控,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增速大幅放缓,收支出现一定缺口。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316.25亿元,同比增长2.89%,较上年下降47.4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135.28亿元,同比下降1.38%,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2.19%。同年,重庆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2677.48亿元,收支缺口为361.23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458.80亿元,同比下降1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2.2%。整体来看,重庆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大,可对全市财力形成重要补充,但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以及地方土地政策影响大,稳定性欠佳。


二、下辖各区县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目前重庆市行政区划包括26个市辖区、8个县和4个自治县。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11年修订),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升级,集聚高端要素,聚焦发展金融服务、国际商务和高端商贸;都市功能拓展区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协同都市功能核心区发展;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于全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培育壮大综合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和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打造沿江特色经济带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推进特色工业园区、特色旅游开发区和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一)下辖各区县经济实力分析

重庆市下辖区县较多,区域经济发展分化仍较明显,其中中西部的主城区产业基础良好,也是全市对外贸易的集中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着力区,近年来区域经济增长较快;东部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从经济规模来看,重庆市下辖各区县经济体量极差较大,但由于其下辖区县较多,体量梯度差较小。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共同组成了重庆市的九大主城区,是重庆市经济的主要支撑区,区域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渝北区、九龙坡区和渝中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43.09亿元、1211.25亿元和1203.90亿元,继续位列全市前三位,当年江北区GDP首次超过千亿元,为1027.87亿元,排名较2017年上升1位至第5位。渝北区在两江新区规划控制面积中占70%,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火车北站均位于该区,境内拥有空港工业园区、前沿科技城、空港新城3个市级特色开发区,已形成汽车摩托车、电子设备、通用装备和智能终端等优势产业,2018年受汽车制造业产销大幅下滑影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负增长2.8%,但经济总量仍位居全市第一。九龙坡区拥有全国首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重庆高新产业开发区和三大市级工业园区,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渝中区是重庆市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6.81%,金融业系渝中区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5.84%,同时渝中区也是重庆市总部经济基地和都市旅游目的地。江北区商贸业较发达,区内拥有首条国家4A级景区步行街观音桥商圈,每天近50万人次聚散,主导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8%,全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70%,居重庆市各区县第二位。九大主城区中的沙坪坝区、巴南区、南岸区和北碚区2018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6.40亿元、781.20亿元、724.78亿元和551.79亿元,分列各区县的第7位、第10位、第11位和第14位;其中巴南区及北碚区排名与上年持平,而南岸区排名较上年下降3位,被江津区、永川区和巴南区超越。沙坪坝区为全市笔记本电脑生产的主阵地,2018年沙坪坝区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市产量的比重为75.50%;南岸区和北碚区均以工业为主,其中南岸区主导产业为电子制造业,北碚区作为两江新区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巴南区目前已形成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作为主城区之一的大渡口区经济规模较小,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28.10亿元,排名与上年持平。

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着力区,是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比整体在50%至60%左右,区域经济发展在重庆市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涪陵区近年来在清洁能源、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下,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6.13亿元,成为主城区外首个千亿区县,排名较上年无变化。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和长寿区经济规模相对较大,2018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30亿元、845.70亿元、712.93亿元和597.50亿元,分列各区县经济体量排名的第8位至9位、第12位至13位,江津区和永川区排名较上年均上升1位,合川区和长寿区排名无变化。其中,江津区以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2018年上述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0%以上;永川区已形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及材料和特色轻工业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2018年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78%,同比增速为16%; 2018年1-10月合川区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增速达11.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8%;依托长寿经开区、长寿工业园等园区的快速发展, 2018年长寿区GDP总量逼近600亿元,其中化工医药、钢铁冶炼、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智能家居五大工业板块对地区工业经济支撑明显。此外,璧山区、大足区和荣昌区2018年经济体量首次超过500亿元,分别为527.30亿元、517.65亿元和504.88亿元,位列各区县经济体量排名的第15位至17位。其中璧山区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较好,2018年产值合计占比提高至89.1%;大足区通过构建“两区一园” (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推动工业差异化发展,五金、家具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较快;荣昌区已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三大产业集群和农牧高新产业集群,201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1%。城市发展新区其余下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0亿元至500亿元区间。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属于三峡库区,强调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环境保护任务重大,同时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大。根据总体规划,该功能区将对万州区进行重点开发,带动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特色产业板块,增强梁平区、丰都县、垫江区、忠县、开州区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同时打造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中除万州区外,其他区县经济体量均处于重庆市各区县中下游水平,其中巫山县、巫溪县和城口县经济体量居重庆市各区县的末三位,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2.64亿元、103.72亿元和55.78亿元,主要以农业和传统能源行业为主。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万州区经济体量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8年万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58亿元,居全市各区县的第6位,较上年下降1位。万州区是重庆市人口最多的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移民任务较重,万州经开区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是集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优惠政策的叠加区,近年来,万州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和新材料五大产业,2018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经济体量排名次之的开州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73.13亿元,居全市各区县第18位,该功能区内其余区县地区生产总值主要处于100亿元至400亿元区间。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重庆市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集聚区,以生态型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黔江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29亿元,居重庆市各区县的第28位,排名较上年未变化;其余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处于150亿元至200亿元区间。

从经济增速来看,除渝北区外,2018年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具体来看,2018年云阳县GDP增速排名首位,同比增速为10.1%,江津区、璧山区和巫山县增速均为10%,并列第2位。2018年重庆市经济增速处于9%~10%以内(不含10%)的区县共9个,除忠县(9.8%)、铜梁区(9.6%)和江北区(9.0%)较上年分别下降2.2、0.2和1.5个百分点外,该区间其他区县增速均有小幅增长。2018年重庆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60%)的区县合计15个。其中主城区渝北区受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产销下滑影响,增速为-2.8%,位居最末位;万州区因新旧动能转换,加之主动调整基数、做实数据影响,当年经济增速为0.1%,位列全市倒数第2位;经济发展较成熟的渝中区增速处于全市较低水平,2018年为0.9%,位列全市倒数第3位,其余区县增速处于2.7%至6.5%区间;剩余下辖区县经济增速主要处于7%~9%之间。2018年除巫溪县经济增速较上年提升5.8个百分点外,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重庆市其他区县经济增速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主要集中在2个至3个百分点。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得益于较好的经济发展,主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整体高于其他地区。具体来看,2018年渝中区、江北区和九龙坡区继续位居全市前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8.25万元、11.68万元和9.93万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3倍、1.81倍和1.54倍,其中渝中区经济体量大而人口相对较少,该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区。排名次之的渝北区、涪陵区和沙坪坝区分别为9.37万元、9.24万元和8.13万元,2018年排名均较上年提升1位,分列全市第4位至6位,而南岸区当年排名由2017年的第4位下降至第7位,为8.05万元。此外,永川区、巴南区、璧山区、荣昌区、长寿区和北碚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巫溪县、酉阳县、云阳县、城口县和巫山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2,处于2.70万元至3.19万元区间。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看,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重庆市多数区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具体来看,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包含的九大主城区受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投资和消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一定分化;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需求较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要显著高于消费。重庆市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渝北区、沙坪坝区等几个主城区,进出口对该区域内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重庆市各区县固定资产增速极差较大,其中2018年渝北区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31.8%)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24.2%)双重拉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1.9%,较上年提升11.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位;石柱县和巫山县2018年分别以19.9%和19.4%的增速分列全市第2位和第3位。2018年全市有4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分别为武隆区(-28.9%)、垫江县(-15.8%)、沙坪坝区(-8.5%)和城口县(-4.10%),而渝中区、涪陵区、长寿区、万州区和九龙坡区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分别为2.8%、2.5%、1.5%、1.1%和0.1%;此外,大渡口区、江北区、綦江区、黔江区、酉阳县、铜梁区、巫溪县和南岸区增速也较慢,处于6.2%至9.5%区间,其余区县增速均在10%以上。

房地产投资方面,从重庆市各区县房地产投资规模来看,作为人口导入能力较强的区域,重庆市九大主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相对较大,2018年位列全市前九位。其中,渝北区房地产投资持续多年遥遥领先其他区县,2018年为946.74亿元,为排名第2位的巴南区(392.64亿元)当年投资额的2.41倍;排名次之的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2018年房地产投资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94.15亿元、283.24亿元、276.89亿元和238.40亿元,其中九龙坡区2018年投资规模排名由2017年的第2位下降至第6位。其余的三大主城区投资额在155亿元至173亿元区间;除主城区外,江津区、万州区和涪陵区2018年投资额也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48.94亿元、111.43亿元和105.93亿元。大足区、合川区、永川区和璧山区2018年房地产投资规模处于77亿元至90亿元区间,其余区县当年房地产投资额均在60亿元以内,其中城口县和酉阳县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5亿元以内,居各区县末两位。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看,受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及投资额基数因素影响,重庆市各区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化明显。其中,2018年忠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6平方公里,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加之低基数影响,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由上年的-12.8%显著提升至61.6%,居各区县首位;投资规模较大的渝中区、巴南区、江北区、江津区和渝北区排名次之,201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9.0%、40.1%、31.0%、29.1%和24.2%。全市共有17个区县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负,其中永川区(-8.3%)、巫山县(-9.7%)、北碚区(-10.3%)、垫江县(-10.4%)、铜梁区(-13.9%)、潼南区(-20.2%)、武隆区(-31.7%)、城口县(-42.6%)、酉阳县(-51.5%)和长寿区(-67.6%)等10个区县近两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为负。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消费方面,重庆市主城区整体消费能力较强,除北碚区(160.36亿元)和大渡口区(45.56亿元)外,其余主城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350亿元。其中,受益于成功举办首届智博会,加之新光里、爱融荟城等多个商贸重点项目建成开业,渝北区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5.56亿元,超过2017年首位的渝中区(659.54亿元),位列全市第1位。排名次之的九龙坡区、江北区和南岸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41.36亿元、537.83亿元和443.04亿元。城市发展新区下辖各区消费处于全市中游水平,除永川区(344.82亿元)和江津区、涪陵区、合川区(三区社零总额均在269亿元至300亿元区间)外,其余各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处于85亿元至145亿元区间。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各区县消费规模较小,2018年该功能区各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处于40亿元至80亿元区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消费总额差异分化明显,万州区和开州区分别以317.21亿元和189.12亿元居该功能区前两位,城口县(13.16亿元)和巫溪县(27.77亿元)排名全市末两位,其余区县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处于40亿元至120亿元区间。从增速看,2018年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两大功能区下属各区县消费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增长,除长寿区(1.5%)外,城市发展新区其他11个区均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永川区(14.3%)为该功能区增长最快,位列全市第3位;除黔江区(8.3%)和酉阳县(7.9%)外,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其他4个区县增速亦超过10%。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所属的九大主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已较大,增长空间有限,2018年同比增速处于2.6%至7.9%区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社零总额增速差异较大,其中云阳县(14.8%)和丰都县(14.5%)位列全市前两位,排名次之的奉节县、梁平区、巫山县和忠县同比增速分别为14.3%、14.2%、14.2%和12.4%,分列全市第4位至6位和第15位,其余区县增速均低于9%,其中万州区、城口县和垫江县位列全市末三位,且垫江县(-0.9%)为当年全市唯一负增长的区域。

对外贸易方面,重庆市对外贸易集中度较高,各区县进出口总额及增速分化程度明显,沙坪坝区进出口总额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8年沙坪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387.4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5.59%,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渝北区(1415.73亿元),上述两区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62%。排名次之的江北区2018年进出口总额为334.43亿元,其余区县均在150亿元以内。增速方面,受益于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机外贸需求旺盛,沙坪坝区和渝北区进出口总额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2.5%和16.6%,而江北区同比下降8.5%。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根据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政府网站数据,2019年上半年度,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总量序列总体稳定,渝北区、渝中区和九龙坡区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三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分别为789.60亿元、682.10亿元和618.08亿元;排名次之的江北区(615.93亿元)、涪陵区(593.50亿元)超过2017年位列第4位的万州区(505.37亿元),分列全市第4位和第5位;其余区县规模均在500亿元以下。增速方面,全市多数区县增速较去年同期变动不大。其中长寿区、南岸区、垫江县和九龙坡区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明显(增幅分别为9.1个、5.4个、5.3个和3.1个百分点);丰都县、酉阳县、巫溪县、云阳县和渝北区增速降幅相对较大(降幅分别为5.4个、5.2个、3.4个、3.3个和3.1个百分点),其余29个区县增幅变动均在3个百分点内。2019年上半年,长寿区、永川区、荣昌区和合川区分别以10.6%、10.3%、10.2%和10%的增速居全市各区县前四位,其余区县增速均低于10%,其中渝北区(-2.8%)排名全市末位,也是同期唯一负增长区域。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二)下辖各区县财政实力分析

1. 下辖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重庆市下辖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总体较小,且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存在分化。当年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不超过80亿元,其中位列首位的江北区为77.84亿元,而全部下辖县及武隆区收入规模均低于20亿元。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重庆市主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好,2018年税收占比均超过80%,其他区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同年,各区县财政自给水平仍然欠佳,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度高。2019年前三季度,受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除大足区、大渡口区、巴南区、渝北区、南川区和梁平区外,重庆市其余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重庆市下辖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存在分化,但由于非税收入规模差异较大,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与经济总量序列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看,全市下辖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江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7.84亿元,连续三年居重庆市各区县首位,相对于其经济体量排名提升4位。排名次之的渝北区、江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别为75.53亿元和71.23亿元,其中渝北区得益于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降序排名较上年提升5位,相对于其经济体量排名下降1位。九龙坡区、南岸区、万州区、涪陵区、沙坪坝区和璧山区一般公共预算规模在50亿元至70亿元之间,一般公共预算规模相对较大。巴南区、永川区、渝中区和合川区分别以48.13亿元、46.60亿元、46.39亿元和40.72亿元的收入规模分列全市第10位至13位。其余12个下辖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处于20亿元至40亿元区间。2018年,重庆市全部下辖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在20亿元以内,其中,巫溪县和城口县仅为7.61亿元和4.21亿元,居全市末两位,其余下辖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处于10亿元至19.6亿元区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3]来看,2018年重庆市大多数区县增速有所放缓。得益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种税收的增加,巴南区、渝北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超过20%,以27.6%、21.8%的增速位列全市前两位,排名次之的九龙坡区、忠县和大渡口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处于10.0%至14.8%区间。黔江区、城口县、荣昌区和铜梁区分别以9.7%、9.3%、9.3%和8.4%的增速分列全市第5位至8位,此外,北碚区、丰都县、江津区、江北区和南川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当年增速处于0.6%至5.0%区间。全市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有所下滑的区县合计24个,其中秀山县、合川县、巫溪县、梁平县、长寿区、永川区和云阳县7个区县降幅不大,处于-0.1%至-4.9%区间;而涪陵区、垫江县、武隆区、綦江区、沙坪坝区、大足区、万州区和石柱县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下降较为显著,降幅处于-11.7%至-21.5%区间,其余区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处于-5.4%至-9.8%区间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重庆市主城区税收比率相对较高,2018年税收比率全市前九位均为主城区,且税收比率均超过80%,处于80.4%至90.9%区间,财政收入质量相对较高。排名次之的长寿区、酉阳县、黔江区、涪陵区、忠县、石柱县和万州区税收比率处于70.1%至76.4%区间,分列第10位至16位。荣昌区、大足区、巫溪县和南川区位列全市后4位,税收比率不足60%,分别为58.6%、57.7%、55.9%和55.4%,其余区县税收比率处于60.2%至69.3%区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重庆市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自给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度高。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排名前两位的江北区、渝北区分别为76.99%和71.05%,沙坪坝区、南岸区、渝中区、九龙坡区、璧山区和大渡口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处于60.23%至66.06%区间,分列全市第3位至8位,其他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60%。其中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和北碚区等4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处于51.87%至57.42%区间;2018年除忠县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30.67%外,重庆其他县及潼南区(29.06%)、武隆区(26.28%)和开州区(23.98%)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30%,其中巫山县、巫溪县和城口县分别为16.67%、14.94%和10.42%,居各区县末三位,其余12个下辖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在30.04%至48.75%区间。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列存在一定的变动。渝北区当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44亿元,超越江北区(54.45亿元),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江津区排名较2018年无变动(第3位),为48.10亿元;同期,沙坪坝区和南岸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45.09亿元和43.49亿元,排名较2018年均上升2个位次,分列第4位和第5位;此外,九龙坡区和万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和40.20亿元,排名较2018年均下降2个位次,分列第6位和第7位。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全部下辖县及潼南区(13.58亿元)、綦江区(13.57亿元)和武隆区(8.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低于15亿元,其余下辖区收入规模在15.61亿元至39.50亿元区间。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大足区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2.92%,高于排名次之的大渡口区(9.0%)13.92个百分点,巴南区、渝北区、南川区和梁平区收入增速处于0.45%至4.86%之间,增长较慢;其余各区县当期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璧山区和垫江县降幅最大,分别为-20.22%和-24.56%,降幅超过10%的区县还包括黔江区(-10.43%)、武隆区(-10.54%)、永川区(-12.20%)、丰都县(-13.32%)、万州区(-13.52%)、酉阳县(-16.88%)、秀山县(-17.45%)、奉节县(-18.75%)、九龙坡区(-18.79%)、云阳县(-19.06%)和綦江区(-19.48%)等11个区县,剩余区县2019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在10%以内。从税收收入增速看,受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多数区县税收出现减收。具体来看,当期税收收入出现下滑的区县合计25个,其中降幅较大的区县10个,分别为酉阳县(-10.04%)、大渡口区(-10.91%)、南岸区(-11.31%)、奉节县(-12.44%)、彭水县(-15.66%)、垫江县(-15.74%)、丰都县(-16.52%)、涪陵区(-16.98%)、铜梁区(-18.61%)和江津区(-23.12%);此外,渝北区(18.45%)、大足区(12.99%)和巫溪县(10.60%)税收收入增速居全市前三位,其他各区县2019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增速变动在10%以内。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2. 下辖各区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土地出让收入均以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返还至区财政。从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规模看,2018年重庆市绝大多数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其中九龙坡区收入规模已接近100亿元,多年位居全市首位。重庆市大部分下辖区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各区县综合财力的重要支撑,但易受当地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及土地政策影响。

根据渝财建【2011】83号文规定,重庆市将主城区土地出让收入由区级全部调整为市级,并由市级财政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返还区财政,主城区区级财政的土地出让收益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性收入中。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发布的《关于调整主城区区属土地出让成本拨付方式和流程的通知》,自2014年5月1日起,主城区区属土地出让成本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性收入中。重庆市九大主城区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为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从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规模看,近四年九龙坡区均居各区县首位,2018年为97.89亿元;而得益于土地放量供应以及上级补助收入的增加,2017年排名第4位的璧山区提升至第2位,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95.96亿元,较上年增加26.13亿元,高于排名第3位的巴南区(94.40亿元)1.56亿元;渝北区作为重庆主城之一,核心区域土地资源稀缺,2018年出让土地主要集中在非城市核心区,土地成交均价有所下降,受此影响当年收入规模为82.44亿元,较上年微减2.68亿元,排名较上年下降2位居第4位。合川区、江津区、长寿区和涪陵区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规模也相对较大,分别为77.81亿元、72.90亿元、62.57亿元和59.13亿元,分列全市第5位至8位。万州区、铜梁区、沙坪坝区、永川区和北碚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在全市处于中上游水平,2018年在44亿元至53亿元区间。2018年排名末10位的区县收入规模均低于20亿元,分别为綦江区、丰都县、秀山县、大渡口区、石柱县、武隆区、黔江区、酉阳县、巫溪县和城口县,其中巫溪县(8.16亿元)和城口县(7.17亿元)收入不足10亿元。其余区县在20亿元至40亿元区间。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14]来看,主要受供地政策及前期基数影响,重庆市下辖各区县近两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普遍存在较大变动。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有所增长的区县共计29个;其中,涪陵区、黔江区、梁平区、秀山县、石柱县均实现翻倍增长,2018年增速分别为120.85%、110.98%、105.39%、105.10%和100.66%,其中涪陵区2018年土地市场景气度回升,土地成交“量价齐升”,而其他地区主要受前期基数小及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双重因素影响。万州区、巫山区和江津区收入规模增长也较快,同期增速分别为93.05%、90.65%和70.73%。潼南区、永川区、长寿区、彭水县、九龙坡区等5个区县增幅在10%以内,其余16个区县增速处于10.51%至56.92%之间。渝北区、城口县、北碚区、武隆区、巫溪县、綦江区、丰都县和渝中区等8个区县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有所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3.18%、3.72%、5.68%、10.79%,12.12%、18.26%和38.11%。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从地方财力的稳定性看,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参考指标, 2018年巫山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最大,较上年提升94.08个百分点至198.84%;排名次之的区域为巴南区和合川区,分别为196.14%和191.10%。垫江县、璧山区、长寿区、奉节县、城口县、潼南区、铜梁区和彭水县该比率也较高,处于150%至185%之间。渝中区(48.46%)、南岸区(48.00%)、黔江区(43.22%)和江北区(32.13%)等4区财力稳定性较好,此外,荣昌区、武隆区、万州区、沙坪坝区、酉阳县、丰都县、綦江区和大渡口区等8个区县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处于74%至100%区间,其余15个区县该比率处于100%至150%区间。

火炉城市,重庆市及下辖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