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凭陈宫的智慧,他要投靠背信弃义的吕布呢?

红红火火讲历史


根据我多年刷三国的经验,首先要弄明白陈宫为什么救曹操、弃曹操、死都不认曹操?

1,陈宫觉得曹操刺杀董卓,一个人敢和恶霸争斗,有胆识,是英雄,将来一定能成大业。所以就曹操。

2,陈宫觉得曹操是为了一己私欲(自己活命)杀救自己亲戚,这个人不正直,背信弃义。所以弃曹操而去。

3,吕布战败,陈宫被俘,曹操念及救命之恩,以及求才若渴,但陈宫宁死不降,说明陈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是一个可以为正义而死的这样一个人。

反过来再看吕布,吕布虽然2次倒戈。但都是以匡扶汉室,伐贼为出发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陈宫觉得吕布虽认了两个干爹,但可以大义灭亲,这是有正义感的。

而且当时陈宫也是走投无路,不知道该去投奔谁,一次机缘巧合认识了吕布,见其勇猛,大义,说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他也不是没有机会,三国霸主曹操和刘备他都有接触,但他的格局,智慧,谋略,性格就只能配的上吕布了,配不上曹操、刘备。

正所谓龙配龙,凤配凤,臭虫配苍蝇。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红小鬼hf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陈宫在汉末年代,也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最初效力于曹操,是曹操入驻兖州时陈宫功不可没。但后来却因种种原因,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吕布。

那么当时陈宫为什么不继续辅佐曹操,而要投靠吕布呢?

其实历史上陈宫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效力于曹操时或许心中也藏着其他的想法,但他也明白曹操在精悍和智谋上是要超过很多人的,所以想轻易利用曹操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对陈宫来说,曹操是一个极不好控制的因素。

因此陈宫之所以投靠吕布,有两个原因:

(1)当时的曹操,在其他几方势力中算是弱势的一个,所以在曹操倾巢出动去攻打陶谦的时候,吕布来偷袭兖州,这让当时在兖州镇守的陈宫起了小心思。因为当时的吕布,可以说是一个不俗的兵力,如果加以利用,更有助于实现自己的野心。(2)从陈宫的角度来看,像吕布这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物,对他来说更好控制,假日时日甚至能够取而代之。吕布与曹操最大的差距就是吕布没有曹操聪明,而且也更好利用,所以陈宫才做出了选择,让吕布入驻了兖州,并投靠吕布。

身处乱世,不管是曹操还是袁术,都将计谋这两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而陈宫也是认为吕布是个可利用之人,所以才会投靠他。而当时的刘备,曹操,都可以说是大角色,论智谋他肯定要逊于曹操,而刘备身边还有关张,更不好控制,所以当时投靠吕布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在一些影视资料中,陈宫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着吕布的。其实不然,陈宫更多的可能是看上了吕布强力的军队。所谓物以类聚,吕布虽然背信弃义,但陈宫也有背叛曹操之事,因此或许两人心里都打着小算盘。

而且要知道,陈宫其实是袁术的人。这点也非常重要,有很大可能,陈宫其实只是袁术安排在吕布身边的旗子,所以陈宫对吕布忠心耿耿是更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陈宫之所以投靠吕布,一是觉得有勇无谋,毫无政治头脑;二是因为吕布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正好可以用来对付曹操。

所以在机缘巧合下,正好碰到吕布,陈宫认为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所以才会投靠了“背信弃义”的吕布。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历史长河缓缓淌


大家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说陈宫投靠吕布,是不准确的,以下我浅谈一二!

纵观吕布一生,其真正发迹当是遇着陈宫开始。在未遇陈宫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遇陈宫后,他就如虎添翼,迅速占据了几乎整个兖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地盘,尽管不久兖州易手,被曹操夺回,但在陈宫等人的协助下,又迅速夺取了徐州,成为了虎距一州的汉末一方强势诸侯。










陈宫一开始是辅佐曹操的,并且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曹操做了一件事情,促使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也即因为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所以陈宫和曹操反目了。

曹操东征徐州,兖州空虚,本州名士陈宫和陈留太守阴谋造反,反叛曹操。可是苦于没有一个既有名望又有武勇的人,主持这场兵变。恰在此时,混迹山东的吕布出现在陈宫等人眼前,要知道当时吕布刚诛灭董卓,威名著于汉世,名望一时无俩,而且吕布武勇过人,手下还有一支并州精锐部队,正是主持兵变的一个极佳人选。于是陈宫马上游说张邈,成功的说服了他,张邈权且答应了。可是这里那个“权”字就很值得玩味,“权”字就是“暂时”、“姑且”的意思。这就说明在名士陈宫等人在心里是根本看不起吕布这等出身“轻侠”的武人的,更不用说吕布身上还有反复无常的劣迹。他奉吕布为主,也只不过是利用他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过有疑问的是,两人迎吕布之后,吕布成为了兖州牧,是兖州的最高官员,这样一来,陈宫和张邈就成了吕布的下级。但是吕布的兖州牧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而且也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所以这时候虽然吕布成了名义的上司,但双方的实际关系恐怕并不是这样。张邈会那么甘心地让出自己的位置吗?但遗憾的是,两人合作的时间非常短,吕布被曹操击败,投奔刘备,张邈则在去求袁术救援的路上被杀死。张邈既然死了,陈宫才正式确立了吕布上下级的关系。

因此说,陈宫一开始就投奔吕布,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真实的原因是张邈战死,陈宫不得已,投奔吕布。

陈宫虽然背叛曹操,但是陈宫和曹操两人是惺惺相惜的一种感觉。最后吕布失败,曹操还有意饶恕陈宫,而陈宫英勇就义时对曹操说的一番话,也是对曹操的信任。


明月西西


我们可以先分析为何陈宫要离开曹操。

1、兖州刺史刘岱死后,陈宫立主迎曹操为兖州之主,陈宫不可能没有私心,想借此机会成为曹操的谋主应该是当时的陈宫最重要的目的,可惜曹操虽然重视他,礼遇他,但就是不让他做谋主,地位不如荀彧,甚至还不如曹操来兖州后才征召的程昱受重用。这让陈宫心理对曹操已经心生怨怼。

2、后来曹操讨伐陶谦,杀戮过甚,这也让身为名士的陈宫更加对曹操不满。

3、曹操因边让数次对其不敬,后来找个借口将边让杀害,这就更加加剧了陈宫以及兖州士族对曹操的不满。

综合这几个原因,陈宫反水是必然的,曹操无论是徐州的杀戮还是边让的被杀,都给兖州士族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想反水的有很多,陈宫只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至于陈宫张邈等人为何要选择吕布,答案很简单,没得选。

首先是时间紧,必须赶在曹操消灭陶谦之前让兖州易主;其次兖州周边可以投靠的势力太少,陶谦刘备正在被曹操完虐,不可能来接收兖州。袁绍手下能人太多,陈宫之流投靠袁绍后很难出头,估计还不如在曹操这边待遇好,其他军阀鞭长莫及,吕布算是恰逢其会,实力弱小,但又有诛杀国贼的名望,可以作为一方势力的代表,且吕布账下缺乏文官,谋士更是一个也无,陈宫之辈投靠吕布方可得到重用。

至于陈宫的能力,窃以为只能算是个不错的谋士,根本称不上谋主,郭嘉曾说过:“陈宫有谋略,但是反应慢,缺少急智”。有关吕布势力的战略规划,根本就没有记载,而且从吕布势力后来的发展来看,所谓的战略就是联合袁术抵御曹操,这个战略毫无意义,殊不知袁氏兄弟一个比一个废物,而且袁术比袁绍更加不堪,这种合作根本无法解决吕布势力的发展问题。

除此之外,我始终觉得陈宫此人太过腹黑:

1、刘岱一死,马上把兖州送给曹操,急切的想上位,可惜未能如愿,心生怨恨;

2、曹操对陈宫很不错,讨伐陶谦时把大本营交给陈宫掌管,这是多大的信任,没想到陈宫依然背叛了曹操;

3、跟着吕布投靠刘备后,袁术撺掇吕布偷袭刘备的徐州,陈宫居然也不反对,甚至有可能还在旁出谋划策;

4、郝萌反叛被捉,说出陈宫也参与其中,尽管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苍蝇不叮无缝蛋,陈宫在当时一定产生过异样的想法,只是最终没有付诸实践而已;

5、曹操攻打吕布,吕布想投降,可是陈宫不敢投降,他怕曹操杀他,于是竭力阻止吕布投降,所以吕布可以说是被陈宫间接害死的。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陈宫与吕布二人到底是君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个由于史料太过稀少,无从考证,只能我们自己进行分析和猜测,其实很多学者研究都认为二人合作的成分更大一些,陈宫作为兖州反曹势力的代表,吕布只是作为双方合作后的代言人。其实在我看来,从陈宫跟着吕布到吕布最后败亡,一共四年左右的时间,这四年战乱不止,这股联合势力根本没时间确立彼此的关系,只是在维持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吕布自始至终也没有完全信任陈宫。这从最后下邳之战,吕布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就能看的出来。


聊聊过去的人和事


吕布可没背信弃义,人家一直跟大流的。

董卓废帝前,他算是“正统”,吕布那叫弃暗投明。

董卓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鼠后,吕布杀董卓那叫反正。

吕布反复,是黑点,但不是什么大过,否则刘备更没出路。

说实话,大家都是反贼,大哥莫笑二哥。


卧牛说历史


陈宫为何投靠吕布,吕布是哪些地方吸引他呢,请看下面解说


小九成


有句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都有底线,而曹操一代枭雄触犯了陈宫的底线。


萧幕


演义中的陈宫和正史中的陈宫是两个理想信念截然不同的角色


蓝鹰祭酒


陈宫在投靠吕布之前,就曾投靠过曹操。而当陈宫决定背叛曹操,并打算依附能够对抗曹操的第二势力,其实能够留给陈宫的选择并没有多少了。

再看看刘备这边,当时刘备还只是一个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无名小卒。并且刘备被吕布打败赶出了徐州之后,刘备还去投靠了曹操,一度在曹操的帐下效力。

吕布则不同,虽然吕布曾一直被冠有“三姓家奴”的称号,但是吕布做成了一件人人想做却又做不成的事情——诛杀董卓。

于是在这件事之后,吕布的名声威震八方,享誉各诸侯,在顺应民心的同时也盖住了“三姓家奴”的劣势。

可能是因为吕布的这种大义灭亲,让陈宫看到了吕布与曹操、刘备的不同之处,所以陈宫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觉得投靠吕布是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一、陈宫曾力推的曹操为兖州牧,最后却因处死兖州数名名士,使其成为陈宫背叛曹操的导火索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而陈宫作为当时兖州当地的大族,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力推曹操成为兖州刺史,为曹操收取兖州。

我们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够很顺利的成为兖州刺史,这里面最大的功劳非陈宫莫属了,况且曹操也将陈宫视为自己的心腹。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曹操在担任兖州刺史之后,兖州众多的名士针对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的背景,引发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议论,而这里面就包含有兖州世家的代表之一(边让)。之后曹操便下令处死了这些名士,使得士族势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陈宫素来就与兖州名士们交好,又看重君子之道。眼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还杀了让他引以为傲的朋友。

甚至曹操在征伐徐州时,屠杀了徐州10多万人,如此种种,已经让陈宫认定曹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明主,于是便开始有了反叛曹操的情绪。

二、陈宫背叛曹操之后,依附吕布第二势力,顺利取得徐州

194年,陈宫趁曹操领兵征伐徐州,伙同张邈等同谋叛乱,背曹迎吕,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纷纷响应起事。

曹操听闻后方生变,便带兵回救,最后曹军还是巧妙的运用计谋与战术,让吕布被迫逃往徐州去投靠刘备了。

在这里,陈宫为什么会选择吕布作为自己的第二势力呢?

首先在陈宫投靠吕布之前,吕布就因除掉自己的义父“董卓”名声远扬。接着吕布并没有改朝换代的野心而是选择继续拥护汉献帝,这也受到了很多官员的欢迎。

再加上吕布本身就骁勇善战,所以陈宫觉得辅佐吕布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前期,吕布在陈宫的指点下投靠了刘备,并暂时在小沛驻扎,与徐州形成犄角之势。而后,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

吕布当时能够顺利取得徐州与陈宫的指点息息相关,只可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吕布的刚愎自用,使得最后在下邳城中,因不听陈宫的两面互补之计,最终导致失败。

而吕布战败后,陈宫也随吕布等人一同被曹操所擒,后来曹操虽有意放了陈宫,但是陈宫还是选择追随吕布慷慨赴死。

综上,论陈宫的抱负、计谋、气节着实令人敬佩,但陈宫的遭遇却不免让人感慨万千。陈宫的悲哀,是文人谋士的悲哀,也是儒士的悲哀。

陈宫虽有满腹计谋,无奈被时势捆住了手脚。其实在辅佐吕布的时候,陈宫明知吕布鲁莽无谋,沉迷酒色,却始终没有离开吕布再另寻明主,我想这一切大概都是源于陈宫自身的原则吧!


秋原历史


吕布在杀死了董卓之后,面对董卓旧部李催、郭汜等人的攻击下,被迫立刻关中去投奔关东的地方势力。由于吕布有多次背叛旧主的前科,袁术没有选择接纳吕布,而袁绍在利用完吕布后也决定秘密的除掉他。但是幸亏吕布事先得知了消息,连夜带兵离开了袁绍,转而和老乡河内太守张杨混在了一起。



本来吕布算是暂时找到了一块安身之地,但是很快就又被人给盯上了,但是这次不是要攻打吕布,而是要与之结盟。当时的陈留太守张邈其与曹操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而张邈的兄弟张超也正在与陈宫等人谋划反叛曹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趁曹操东征徐州的机会,要把曹操的老家兖州占为己有。为了完成这个计划,策划者陈宫建议把有一定实力的吕布也一起拉进来,在接到消息后吕布欣然答应,就这样吕布和陈宫有了交集。

在一番谋划之后,张邈、吕布、陈宫等人联手迅速的控制住了兖州,曹操间后院失火立刻回师兖州,在经过了一系列艰难的战斗后,曹操最终击败了他们。其中张超在被曹操所杀,吕布、张邈和陈宫在战斗失利后决定投奔徐州的刘备,途中张邈被部下所杀。在张邈死后,陈宫就成为了吕布的手下了。


了解上述情况后,陈宫和吕布在一起就十分明了了,并不是陈宫主动投奔吕布到吕布手下的,实际上是因为一系列事件后,陈宫只能跟吕布混了,没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