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的“有求必应”不值钱

我们常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浪子回头却金不换”。 

小甲最近因为工作上的事觉得很郁闷。

他和小乙是一对搭档,负责同一块业务。平时领导分配的任务,基本是小甲完成的。因为他细心负责,人也比较灵活。加上他是急性子,见不得一项任务无期限的拖下去,所以不知不觉很多工作就落在他的头上,导致压力大任务重。

而小乙,每天懒懒散散,总是玩手机,让他做什么都是慢吞吞,一件事交给他,你不催他不会交给你。

前两天,小甲因为家里有事请假,所以把手头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交给小乙,小乙完成了,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而小甲销假回来却听到同事在议论他,说他没有把事情做好再请假,有点不负责任。

小甲很委屈,为什么我每天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表扬,小乙常常什么都不做的人,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受到大家的表扬呢?

对不起,你的“有求必应”不值钱

当你给予的太多,别人就容易不当回事。“升米恩,斗米仇”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一家较富裕一家较穷。有一年,天灾导致穷人家没有收成,富人家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急过日子。穷人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

在渡过了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家就前去感谢富人。然后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人家又慷慨地送了一斗米。

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

后来这话传到了富人家那,他也很生气,心想我送米给你,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老死不相往来。

对不起,你的“有求必应”不值钱

上面的那些例子都是贝勃定律在作祟。贝勃定律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是指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们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贝勃定律生活工作中处处可见

孩子对老人再好,但不如骗子一段时间天天上门,一口一个咱爸咱妈亲。骗子盯上了老人口袋的钱,天天献殷勤,一会送鸡蛋一会带去看电影。而孩子工作忙碌,没空陪伴老人家,导致让骗子趁虚而入。

父母对孩子再照顾,不如吵架后离家出走时陌生人给的一碗面好。因为孩子已经习惯父母方方面面的照顾,导致逐渐麻木了,对父母的爱感受没有那么强烈。

用好贝勃定律,走遍天下都无虑

掌握运用好贝勃定律,你的工作生活会越来越好,对很多事情也会更理解。

比如面对孩子的不感恩,不用伤心,运用正确的方法就好。可以多营造感恩的情境,了解父母的不易,让孩子主动为父母做一些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

比如谈恋爱时,你天天送花,情人节那天送花女(男)朋友可能没什么惊喜。如果你一年就情人节那天送花,那女(男)朋友就会有惊喜的感觉。

对不起,你的“有求必应”不值钱

比如节假日促销时,店家总是把价格提高,再打折,让消费者有一种折扣很低的错觉。其实打折后的可能比原价还高。

所以你如果要在搞促销的时候买东西,那可得先关注那件商品之前的价格,不然很可能导致你熬夜抢购的宝贝其实是花了更多的价钱买的。

再比如,你对别人有求必应,只要一件事没做到位,那前面所有的事都被抹煞,他只会记住那件没办好的事。所以锦上添花无益,雪中送炭更佳。

对不起,你的“有求必应”不值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