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

金水三6319


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让家长苦恼不已。当发现孩子不再“听话”、不爱学习、脾气变差时,父母常常担忧,采用“堵”的方法

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让家长苦恼不已。当发现孩子不再“听话”、不爱学习、脾气变差时,父母常常担忧,采用“堵”的方法,或者劝说、或者打骂,希望孩子的问题快速“消失”。但是,越是这样做,孩子的问题反而越严重。

作为父母,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要想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父母可以自己回到过去,感受当时的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可以和孩子换位思考,体会当下孩子的心理和感受。不带指责,不带评价,一起谈谈想法,谈谈感受。不要把孩子想成一个完全没有思考能力,完全不理解父母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会感恩,会理解父母,关键是父母要理解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当青春期很多困惑像洪水一样涌来,其实孩子内心充满着恐慌和迷惑,对于孩子的困惑不要试图堵住它,而是要疏泄,像大禹治水一样疏而不堵。

青春期本身在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充满着混乱的时期,比如希望可以自己做决定等,当混乱来临,父母不要恐慌,而要看到这个是自然发展规律,如果真的不知道怎么引导,家长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寻求一些具体指导和建议,但是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适得其反。


海天商学院


这个需要看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因为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的,青春期孩子大多叛逆,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且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家长宠着长大(不像我们小时候吃饱饿不死就可以了),教育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现在孩子不仅思想新奇大多还很“自负”,即便父母都认为不对的情况下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不仅因为是心理叛逆期,更多的是自负,觉得自己很👍🏻棒,自己的观点没有错,所以此时此刻父母强行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是没有用的,只会适得其反,也许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结局,并不是本人危言耸听,你且看新闻现在的孩子自杀的,离家出走的,各种点子一出接一出,所以个人意见,如果发现孩子青春期问题,假如不触犯底线的情况下,最好先和孩子进行沟通,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是倾听,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刚开始可以附和孩子的观点,毕竟我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是我们的复制品,凭什么要求他们和我们必须思想言行一致?平时我们忙于奔波生活,也许早已经没有了最初的自己,而孩子还在萌芽状态,他们的观点你不同意并不代表那就是错误的,十恶不赦的!倾听孩子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心勇敢坚强。别一点小事,心里不舒服就无法面对承受。尊重孩子的观点,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分享,让他们自己品味对错,加以引导,陪伴,倾听,尊重,耐心,拿出最初为父母时的那种爱和耐心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自持父母,抱着孩子必须服从的心态和他们交流,陪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青春期。愿所有家庭美满幸福



毒舌不毒


青春期的孩子给人感觉多是叛逆、暴躁、不听话。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需要理解、倾听、关爱。父母们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当时的心路历程怎样?期望怎样?我想回忆起来应该还是历历在目。青春期的我们希望父母理解、倾听、关爱,为什么到了为人父母后,就不能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关爱孩子呢!与孩子一起成长,做他们的倾听者,用爱融化隔阂,用爱包围,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倾听、关爱。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共情,真心实意地与孩子交朋友,关爱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疏解心理负面情绪,引导人生方向。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微光汇聚


关于小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只能说等到进入青春期再来处理,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了。

不仅是青春期,小孩从三岁起,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是各种叛逆期。解决叛逆的问题,第一要平等互信,第二要坦诚沟通。这都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并且小孩特别是家长都必须有意识地维护双方的信任和沟通机制。在题目中家长显然是做错了。

首先,信任是一切的基础。信任指的是,从小家长和小孩必须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小孩相信家长是尊重他的个性,维护他的利益的。而家长也必须相信小孩愿意向家长倾诉,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劝说。简单说一句就是,让家长讲的大道理小孩子能听得进去。维护这种信任是很难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相互之间必须诺不轻许,一诺千金。这是因为,用这种行动向小孩表明,家长说的话,讲过的道理,是真实有效的,不然,如果破坏了小孩心目中家长的权威地位,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其实并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其实对我也是应付了事,其实对我的事情并不关心。最重要的是,如果让小孩觉得家长是在不讲道理,是在无理取闹的话,那么亲子关系就宣告完蛋。

其次,有了信任的基础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坦诚沟通的机制。让小孩知道,家长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是他坚实的后盾。让他愿意把心中的想法随时跟家长分享。而作为家长,则必须抛弃自己家长的身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和他一起说话沟通,和他分析事情的利弊,教会小孩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小孩子有什么思想上的异常、行为上的异常的时候,家长才能发挥指导员的作用,说出来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要不然,就是无休止的年龄压制和强制执行。如果亲子之间的沟通到了必须要利用家长权威来强制执行,甚至要运用经济制裁的手段来确保执行,那么也是宣告亲子关系完蛋。

回到题目中的场景:

前不久,我妈在他衣服口袋里发现一个游戏币,然后就问他,他觉得侵犯了似的,就说“对啊,怎么样!”我妈问他去过几次,他说“很多啊,我怎么能记得。”

这个场景的问题在于:

1、孩子在某些行为上,已经被家长主观上认定是罪不可恕了。

2、沟通的技巧上,采取的是质问和权威的方式来进行。

3、不清楚所谓的“在衣服口袋发现”是怎么一个场景。如果只是在给小孩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他遗漏在口袋中的东西,还是直接进房间拿起他的衣服来搜索。如果是后者,难怪小孩会跳起来。

第二个场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

这是典型的家长因为自己做错了但熟视无睹不单止,还把责任怪罪在小孩身上的场景。很多中国式家长都犯了这个错误。

1、这个场景毫无疑问是家长的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是道歉,心平气和地道歉,要取得小孩的谅解,并且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向小孩描述客观情况,以及建议解决的方案。如果这过程中有任何一丝一毫不真诚或不积极,小孩马上就能感受得到。这也是我在上面说的,家长和小孩之间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就是这个原因。小孩子的思想特点就是单纯,善恶对错分得很清楚,非黑即白。如果家长用成年人的习惯来看待问题,也许觉得这个问题是小题大作,不就是闹钟没响早餐没做嘛,赶紧起来到外边吃。但在孩子心目中,这是头等大事,处理不好,严重的会让孩子怀疑人生的。

2、从另一个侧面看,有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家长处理孩子问题时的方法。中国式家长显然习惯把孩子当作是附属物,无视孩子从小就已经有独立的思维了。实际上从孩子说出第一声“不”开始,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跟家长是平等的,他所欠缺的只是知识和经验。在人格上,他和家长别无二致。因此,认为孩子的话不算话,孩子的想法不算想法,是大多数家庭亲子沟通的悲剧源头。

说说我们家在上述两种场景的做法。

场景一:玩游戏的事。

我们家首先会教会孩子自己判断什么样的游戏是值得玩的,然后会尽可能早、尽可能在家长的控制下,让他体现不同的游戏有什么好玩之处。重要的是,我们事前事后会请孩子自己分析游戏对他而言带来什么感受。

其次,我们家会引导孩子,有什么想法需要说出来和家长讨论。想玩什么游戏,想去哪里旅游,想买什么书,请他跟我们商量。这个习惯必须从小养成。这样,当他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家长就能及时知道他思想动向。

再次,凡事协商。我们在他长大的过程中,逐步把一些他能自主决策的事项放权让他决策。从而让他知道,家长是信任他的。那么可以推测将来,我家小孩如果某一天被同学带去玩某个游戏,需要钱买游戏币,那么场景必定是:他回家跟家长说起这个需求,而家长会和他分析这个需求,并和他做若干个约定。如果能他遵守约定,我们就支持他玩游戏。

上面的处理方法使得整个事情均在家长的控制下发生,风险是可控的。并不需要一开始就来对小孩作有罪推定。

场景二:闹钟不响的事。

无论任何事,如果发现承诺没做到,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向小孩道歉,向他客观描述事情本身,请求他的原谅。并且重要的是,请小孩发表一下他的意见,请他说说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建议不可行,也应该如实和孩子分析他的建议为什么做不到,以及如果硬要做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我相信如果和小孩一直都有互信和互动的习惯的话,这个时候他是能把家长的话听进去的。特别是一上来家长就先道歉,这会让小孩觉得家长是仍然很重视这个承诺的,并没有说一套做一套。如此一来,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

至于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已经进入中二年龄了,亲子关系还能不能挽救?一切取决于能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能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如果不能,那就只能这样子了。






Capricorn孙


我的孩子年龄都还小,可能还感触不深,但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心智成熟的都早,我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最近也在针对自身做检讨,控制自己不大吼孩子,放平语气去和孩子交流,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问题,昨天晚上刚听了“樊登读书”,讲解的是《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书中介绍的3T沟通原则,就让我很受益,推荐各位父母可以去听听看看。





恩予妈


青春期是什么年龄段呢?

13-15岁为青春前期。

16-18岁为青春后期。

  • 青春期又称为教育的补救期,父母不可因青春期出现各种情况就放弃孩子。必要时寻求专业辅导。这个时期父亲要多陪伴孩子,母亲要收紧自己的嘴巴,把他当大人看。父母要分清那些事要管,哪些事不该管。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 家长第一:教育方式调整:尊重孩子学会责任分担。周六日给孩子分配点家务活,不会影响考大学。这样动手能力特强。
  • 第二:当发现孩子初恋时:写封家书要分清恋爱和交友,告诉孩子什么是爱和责任,越爱你越有责任感。
  • 第三:当发现孩子迷恋上网络时:增加快乐。人有困难时会有焦虑,通过打游戏减轻焦虑。带孩子体会更多的快乐。然后与孩子坐下来探讨是没学还是学不懂,然后思考孩子适合干什么。
  • 第四: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坦然自然告诉孩子不结婚不可以睡一起。睡一起对对方不负责任。

wuyunxia0313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此时,家长应该学会“察言观色”,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下面黄一老师整理了家长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的沟通技巧

  1、学会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需要躬下身来主动倾听孩子说话,这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尊重。父母在倾听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在倾诉过程中可以逐渐明确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有时,孩子的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但因为有人接纳、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虑。当然,有时孩子的观点、判断可能很荒唐,父母可以反对,但要告诉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2、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尽量避免与孩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如果发生语言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要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3、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

  4、及时充电,不要落伍。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当着自己的孩子说,“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他们懂的我都不懂”、“我们思想落伍喽”。家长可能是无心,但向孩子传达的信息却是“你跟我说的我听不懂”。这滋长了孩子轻视家长的恶习,觉得与父母沟通是没有价值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也要及时充电,带着兴趣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阿伟79


一个班会有三到五个最难对付的青春期综合征,如果在外面脾气还控制不住,大概率在家里就可以惊涛骇浪了。严重的可以和父母对骂,甚至动手,让父母苦不堪言,甚至家里的老人气的住院。面对如此的家庭状况挣再多钱官职再大也是失败的,降低标准,满足孩子的一些欲望,和孩子处好关系为第一,再说学习的事情。


金水三6319


如果孩所有青春期的问题,一定是孩子青春期到来之前亲子问题的积累大爆发,所以最好的解决是孩子小时候我们就开始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

其次是现在,首先改变家长的态度,将青春期叛逆的标签去掉,这样我们就不会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孩子。

然后针对当下具体发生的事,和孩子沟通,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受什么?我希望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我觉得这件事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案?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么解决?(多想几个并记录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那个方案可行),记住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听从你的意见!


慢妈妈


最重要的是沟通,和孩子倾心的沟通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注意开导孩子的语气,不用让孩子听起来您是在压制他,要让他认为你是为他好。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叛逆,平常人认为是你在教导他的事,在青春期孩子看来很可能是压制。

因此,要让他知道他这个年龄学习是主业,其余干扰学习的都是制约自己发展和今后更好生活的束缚。其次,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他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还有就是,孩子在青春期既是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的塑造期,因此,在不影响学习并且不会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还是顺其疏导最好。

祝您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