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什么胜过好妈妈?

为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作为新手爸妈,很多人都会去向书本学习,在翻阅很多本书之后,大家都会发现畅销育儿书榜上有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是尹建莉,根据她是一位90后孩子的母亲,推测她出生在1970年左右,对于那个年代出生的人,能有这么好的感悟,个人感觉着实不易。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什么胜过好妈妈?

在更推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棍棒下面出才子”似乎更得人心,虎爸虎妈更是很多人的成功的法门,尹建莉能够提出宽松、用爱和包容来教育孩子的观点,这无异于与潮流作对,十分难得。就像她的自序中写的,并不是说妈妈比老师好,而只是想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提法,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

书本的内容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各位要是有兴趣可以自行翻阅。我想说的是,再好的家庭教育,比不上群体创造和适应的文化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国,说起东北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大方直爽,而说起南方人,一般又会认为精明能干。如果说一个南方家庭和一个北方家庭都是采用尹建莉的方法教育孩子,他们依然还是会随着当地的文化氛围成长为不同气质的人。文化环境对父母的重要性不亚于爱和包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什么胜过好妈妈?

信奉儒家文化的中国人,从新中国建立至今,虽然没有再大推儒术,而是推崇百家争鸣,但如《四书五经》、《弟子规》之流依然被奉为经典让一代代的孩子们去学习,到目前为止,当年的这些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孩子,长期受这种文化熏陶的孩子怎么可能出于本能的去“爱和包容”呢?所以好妈妈确实胜过好老师,但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宽松的文化氛围是比好妈妈更重要的。”学区房“、“兴趣班”的强势推广,夸张的广告词,想达成这种宽松愉悦的社会环境,我看挺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什么胜过好妈妈?

我们总把孩子喻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但是我们却从不去思考怎么为这些花朵和未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改革把教育作为产业来做,产业是要盈利的,需要盈利的地方,商业味太浓重,这种环境下,仅靠好妈妈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别说家庭教育了,看看现在放开二胎的政策,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生呢?

好妈妈的确能胜过好老师,但是怎么给这些好妈妈、好孩子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呢?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根本,正所谓教育之根本不在教育,而在于社会大势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