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國際油價暴跌對中國是雙刃劍

香港《南華早報》3月11日文章,原題: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大戰將為中國遭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提供可喜緩解 分析人士表示,鑑於石油價格大跌會為中國——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和消耗國——節省大量資金,遭受疫情影響的該國工業企業將從中獲得一股恰逢其時的推動力。

2019年中國消耗的石油72%來自進口,日均1000萬桶,這意味著國際油價戰導致的任何降價,都有助於正努力復工的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專家說,作為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正從這場價格戰中受益頗豐。2019年中國進口5.06億噸石油,同比增長9.5%,連續第17年增加進口。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沙特和俄羅斯及安哥拉、伊拉克和阿曼在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國中位居前列。凱投宏觀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埃文斯-普里查德認為,今年的低油價將使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率提升2%。

但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可能導致石油供應結構更具壟斷性,因為一些較小的石油供應國或因此被排擠出市場。這有悖於北京確保石油供給源頭多元化的長期戰略。專家認為,與從低油價中受益相比,北京更關注能源安全或如何找到穩定的多元供應源頭。

油價下跌,並非完全有利於中國經濟,還因為這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國內石油生產商和海外油田投資產生不利影響。業內人士說,中國也是產油大國,去年石油產量達1.9億噸。儘管低油價有利於中國消費者並促進增長,但也會使國內油田陷入虧損,為本土石油生產企業帶來寒冬,它們接下來的日子會很不好過。諮詢企業IHS Markit的專家說,國際油價大跌不但或將抑制中國國內產量,還可能迫使中國更依賴海外石油供應。此外,本世紀初期,中國企業曾以改善國家能源安全狀況為由大舉收購海外石油資產。隨著油價下跌,這些項目或將成為中國投資者的沉重負擔,因為現在能否盈利被打上大問號。(作者弗蘭克·唐等,丁雨晴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