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不跳梁的小丑


导语

朱元璋,一个穷苦农民,当过乞丐,做过僧人,从底层普通士兵做起,风刀霜剑,战胜一个个强大对手,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朱家天下。辛苦打下的江山,他当然会格外珍惜。

由于自己的出身限制,他的很多的措施本意并没有那么坏,但具体实施起来影响却非常恶劣。而且他滥杀无辜,让人感觉他非常的残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我从四个角度来谈谈朱元璋的残暴。分别是诛杀忠臣、肃贪、设立锦衣卫、文化专制四个方面。

一、诛杀功臣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清君侧”活动。这大明的江山是他在乱世里打下来的,不是通过正统的方式继承的,所以身边必有很多劳苦功高的开国臣子。这些臣子在打江山的时候是“微臣”,但在治理江山的时候便是“危臣”了。历代皇帝对“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很是敏感。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这更是不能忍受的。


即位之初,功臣两大集团在内斗,分别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在朱元璋的默许下,丞相胡惟庸(李善长提拔的)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接着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针对丞相胡惟庸结党营私一系列违法行为,就有了名垂青史的胡惟庸案,杀了一万多人。胡惟庸罪该当诛,那一万多人有多少是无辜官员?接着查到李善长也参与胡惟庸案,二话不说,杀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人。残忍不?后来一个空印案,触犯了他的天威,杀尽全国掌印官员,据统计至少一千余人。


后来蓝玉谋反案,将蓝玉逮捕投入监牢中,灭其满门,牵连三族,杀其党羽共计一万五千人左右。史载:

“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

我们可以做个统计,这几个洪武朝的大案,动辄万人被杀。不是残暴还能用什么形容。

二、肃贪

朱元璋大概是所有帝王里最为痛恨贪污的一个,这不难理解,若不是官吏贪污,腐败畅行,朱元璋也不会因为走投无路、家破人亡而走上造反道路。所以,朱元璋的仇富心理可以理解,可是他的做法极为偏激。

自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就不断诛杀贪官,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高达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已经很少人能做到任满,大部分都会被杀掉了。

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官员们每日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忍受煎熬,每次上朝之前,总要和妻儿诀别,因为不知道下朝后还能不能安全归来。如果每天能平安无事下朝,那回到家中必定是要庆贺一番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朱元璋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苛刻的皇帝了。



他不但让他的官员做最繁重的工作,还不肯给高工资,而一旦发现哪个官员有一丁点儿贪污的痕迹,那铁定就是杀无赦了。

贪污的确是应当制止的,但在朱元璋当政时期,许多官员贪污实属无奈之举。

朱元璋开的工资太低了。

他发放给正一品官月俸米八十七石,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也就是说,一个县令的工资合成银子不过就是五两,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一千块。这点钱不但要负担县令一家人的生活费,还要支付手底下的工资,如果不贪污,根本就活不下去。

可朱元璋不考虑这些,他对待贪官的方式越来越严厉,他定了一个新规定,只要发现官员贪污,就要送到京城的有关部门法办,而就算是老百姓也有这样的权力,并且一路上的检查岗必须放行,如果有人胆敢阻拦,那不但要砍头,还要株连九族。

朱元璋反腐倡廉的决心非常大,可惜事与愿违,在如此大力度的反贪中,贪污不但没有绝迹,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因为朱元璋杀掉的官员太多,导致政府部门近于瘫痪状态,这样不得不让在任的官员身兼数职,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是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埋头苦干,可即便如此,政事还是忙不完。

于是,朱元璋又发明了一个新制度,便是戴死罪、徒流罪办事,就是官员犯罪后判了死刑,先拉下去痛打一顿,然后就在官员以为自己要小命不保的时候,突然来人给他的伤口上药,保证他死不了,再拉出去送到衙门处理公务。

朱元璋绞尽脑汁就是想肃清贪污腐败,为此大开杀戒,一心还大明朝一个清清白白的天下,可效果不佳,成效不好。倒落得狠辣无情骂名,是他始料不及的。

三、设立锦衣卫

为了监督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明初时,朱元璋设御用拱卫司,这是锦衣卫的前身。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

为了巩固朱明天下,加强专制统治,朱元璋赋予锦衣卫特权,让其掌刑狱大权,并可巡查缉捕。而传统的司法部门则被锦衣卫压制,如大理寺等。北镇府司相当于情报局,监控各个官员及王姓成员,并可进行追捕审讯等行动。

南镇抚司类似军事法庭,主要检查军队人员的罪行并进行军事情报和战斗工具的研发。它主要负责的是卫、所部队。

朱元璋设锦衣卫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排除异己,所以洪武年间的几个大案的制造与锦衣卫密不可分,不计其数的无辜者葬送在锦衣卫手里,受尽各种酷刑。明朝“闻锦衣卫色变”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一种事实。

有些案件没有证据,但朱元璋让这人死,锦衣卫便会屈打成招,因此对于要肃清道路的朱元璋来说,锦衣卫很有用处。

锦衣卫分布于全国上下,稍有官品的人身边都会有锦衣卫的监察,而且他有可能就是你平常最亲近的人,疏忽大意的话便会引来杀身之祸。全国被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下,人心惶惶。

在诛杀尽功臣后,朱元璋终于正视到锦衣卫的弊端,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下诏“诏狱内外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削减锦衣卫的权力,但为时已晚。

锦衣卫成立时间虽短,但其影响却深远。明成祖朱棣登上大位后,又重新恢复了锦衣卫的特殊地位,并一步步加强。此后,锦衣卫一直延续,直至明亡。

四、文化专制

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朱元璋听从武将建议,开始整治文人。

主要两种手段: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

文人的思想最是活跃,能够撼动朝廷基础。因此,统治者往往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来对付他们。

因文字而获罪者古已有之,例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宋代苏轼的“乌台诗案”等。这是统治者进行文化规范和统制时常用的手段。

明文字狱始见于洪武七年(1374年)。时苏州知府魏观将新府衙建于张士诚宫殿旧址,高启为其作的《上梁文》中又有“龙盘虎踞”四字,因此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被腰斩。可怜了这位明初的名士。


另一次,浙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呈上一份《贺表》,其上写着“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本是夸赞之言,到皇帝这里,他读其表,又悟其里,终于读出了弦外之音:

“‘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竟敢对面骂朕为僧为贼,岂可留他!”于是这位老先生也没有逃脱掉脑袋的命运。

在文字罪人的案例,其中最过分当属他对“亚圣”孟子的肆意攻击。众所周知,孟子的思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把暴君称为“独夫民贼”,人人可诛之,这样,一千多年前的孟子也得罪了朱元璋,他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撤下以作为报复。

不过毕竟亚圣在文人心中份量不同凡响,朱元璋担心得罪天下文人,又恢复了他的牌位,但是他把孟子的书删掉了三分之一左右,可视为“思想的腰斩”,其手段不可谓不狠。

总之,明初文字狱贯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文化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效法。

文字狱从表面上堵住了文人狂妄的嘴,但是它的一大恶果却是使得人们不敢说话,或者说违背良心的话甚至说诽谤的话。此风一长,不仅是道德滑坡的问题,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都要受到极大的破坏。



文字狱是朱元璋继承前人的传统,而八股文则是他和他儿子朱棣的首创。

科举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但是科举制度到了明朝,只剩下进士一科,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大学士和其他高级官员。这就使得大部分文人一生都在努力地走过科举这座独木桥。可惜走过者少,落水者多。

首先是朱元璋规定了考试范围,以《四书》、《五经》为限。而《四书》、《五经》又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后来又硬性规定了一种考试格式。直到成祖朱棣进一步加以约束,明确规定使用“八股文”,以后的明清约500年间,这个钓钩为朝廷钓上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小官员。





朱元璋的这两手,直接打击了明朝的文学事业,使得明初的文化受制于宋代理学,趋于保守。而朱元璋所做的一切,终究还是围绕一个主题: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这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结语

我们不可否认,朱元璋非常勤政,是个拼命三郎。他的许多措施也考虑到老百姓利益,但是为了巩固统治,他的手段确实狠戾,殃及太多无辜。他的狠辣都让自己的儿子朱标对他都有怨言。不过,换一种角度,他可能太希望给他的后代缔造一个清朗的大明。所以操之过急,自己担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历史逸事


从未屠城的朱元璋,为何有人骂他最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里面的朱元璋造型都给搞成这样了……

元末暴政令朱元璋家破人亡,就连在皇觉寺苟活的权力都被剥夺,义愤之下,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从此举起大旗,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创业之路。

屠城这种事在冷兵器时代常常发生,比如蒙古军队在攻灭金、宋、西夏的战争中,屡次屠城。

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征讨金国中都、西夏肃州等地时,蒙古人破城之后便进行习惯性屠杀,可谓惨绝人寰。

蒙古人屠城一方面是为了震慑敌人,另一方面他们习惯掠夺,并不喜欢经营。朱元璋在反抗暴政的道路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他尽可能的避免过度杀戮来赢得民心,这也让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成为史上少有的平民帝王。

当然,朱元璋在东征西讨之时,也难免会有类似屠城的行为,这也诠释了战争的残酷性。朱元璋手下头号战将常遇春就是位弑杀的将领,朱元璋为此多次警告常遇春。

史料记载: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在围攻赣州之时,朱元璋就告诫常遇春:“攻克城池不要滥杀,如果得到城池,却没有百姓,还有什么用?”常遇春接受批评,收敛了锋芒,减少了杀戮,朱元璋大喜,嘉奖了常遇春。

朱元璋征伐蒙元的策略是相当高明的,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少数民族颁布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就连几十万滞留中原的蒙古人也可以安然度日,在减少伤亡的同时,朱元璋也赢得了民心。

然而在英明神武的明太祖背后,也隐藏了另一个残暴无情的朱元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抨击他是杀人魔王。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洪武年间的皇权最为集中,官员的任用、军队的调遣、行政的批复全部由朱元璋一人做主,只要身体允许,朱元璋便日以继夜地工作,毫不停息。

朱元璋把国家当成了一主之地,所以很多弊端也显露出来,就连宰相也被朱元璋废除,所有的决策全由朱元璋喜好来决定。朱元璋出身低微,父母兄弟相继惨死,他从一个几乎濒死之人,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峰,这种落差让他性格出现很多问题。

朱元璋集自卑、自信、多疑、残暴等为一体,年少的经历让其在处理部分问题上,无法做到客观且公正。文字狱便是朱元璋自卑性格的爆发点,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难免也盗抢过东西,对此类词语十分介意,只要有类似的诗词文章被其发现,可能就难逃一死。

杭州府官员徐一夔有一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词句。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他做过和尚,并且“则”和“贼”音相近,于是徐一夔的结果可想而知。

冯诚是郢国公冯国用的儿子,朝廷派其镇守大理,到了大理冯诚看到雄伟地貌,来个句:

“两关虎踞通沧海,双塔飞龙上碧霄。”

大略看下也没有什么,只是其中有“龙”、“虎”字样,被朱元璋知晓,被直接处死。此类案件数不胜数,但大多被杀的都是无辜者,于是朱元璋的残暴也彰显无疑。

朱元璋开启殉葬:

朱元璋作为皇帝,除了对宗族子弟的厚爱,对其他人等的信任度很低,尤其是女子。朱元璋唯一有感情基础的也只有马皇后,对其他女子就相差甚远了。

《国初事迹》史料记载:

“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朱元璋在进攻婺洲之际,就有好事者给朱元璋进献美女,这美女不仅长得好,还能吟诗作对。起初朱元璋还是心动的,但转念一想,这女子可能会动摇其争夺天下的决心,于是朱元璋命人杀掉这名女子。

只是为了禁止他人进献美女,就滥杀无辜,可见其冷酷极端的性格。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因为自古遵从祖制这是传统,后世皇帝基本上会按照先皇的道路继续前行。

史料记载: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

朱元璋去世的时候,不少嫔妃都被要求殉葬,死者三十八人,从此开始,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继承这一殉葬制度,大量无辜妃嫔被强迫自缢身亡,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这一制度。朱元璋要求殉葬,可能是他要为朱允炆解决掉“后宫干政”的风险,但这一制度太过残酷和血腥。

朱元璋重刑治国:

在元末,贪腐横行、法纪松弛,朝政混乱不堪,所以才导致起义军曝发,随即推翻了元朝统治。朱元璋认为如果要国家长治久安,那就必须加重刑罚,严控法纪,洪武年间明王朝百废待兴,盗匪肆起,加强法纪也是十分必要的。

明初的刑罚分五种,笞、杖、徒、流、死,从轻到重,这只是基础刑罚,另外还有凌迟、黥刑等等,黥刑一般指的是在脸上或其他部位刺字,死于凌迟的有刘瑾、袁崇焕等等。

当然,明初设置的锦衣卫对罪犯的处罚也极其残酷,并且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权力很大,大量冤假错案也从中产生,胡惟庸、蓝玉等大案也同样有锦衣卫的影子。锦衣卫的用刑之法没有明文规定,手段残忍无情,从明初到明末,影响深远。

史料记载: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另外,谋反谋逆的重罪,大多会牵连家人亲属,甚至更多,不同于《唐律》,《大明律》的牵连范围更加广泛,连坐制度令人胆寒。空印案、郭桓案牵连被杀的超过七、万人,这便是这锦衣卫和连坐制度的体现。在刘伯温死前,也曾告诫儿子:

“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

除此之外,明初的几场大案也与朱元璋的残忍有关,比如空印案、蓝玉案、郭恒案、胡惟庸案等。动辄就是杀人上万,其中不乏很多无辜者,因此人们也就觉得朱元璋是杀人狂魔。

当然朱元璋的一切努力是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严刑酷法并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甚至还会出现反作用。大量的功臣宿将被杀,让国家失去了无数人才,随即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元璋所谓的“长治久安”也就化为了泡影。

当然,朱元璋究竟残忍不残忍,我们毕竟没见过他,只能靠史料分析,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嘛。

杨角风发作


残暴的杀人魔王皇帝,的确也是朱元璋人性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直接用这顶帽子概括朱元璋的一生,因为他还是有其光辉的一面。

我们不用看《明史》的评价,且看看后代名人怎么看这位淮右布衣出身的开国皇帝。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顺治帝。

最崇敬朱元璋的当是康熙帝,他不仅六次祭扫明孝陵,还立下“治隆唐宋”的石碑,赞誉朱元璋为——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朱元璋虽非“千古一帝”,但也是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应该是功不可没。一统江山,废除种族歧视;体民恤民,繁荣经济,安定社会;勤政一生,死也忧国,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可为什么这样一位杰出君王却又被人视为残暴之君呢?那是因为他的确有大肆杀戮的“事迹”载于史册,这些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甚至斩草除根

一个穷苦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最见不到那些贪腐之徒,对他们的惩处朱元璋用的是“大刀阔斧”,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甚至还首创了“剥皮揎草”的酷刑。

弄虚作假的“空印案”,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贪赃枉法的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数万人死于此案。

这样的案子,这样的大力肃贪,朱元璋在任基本没有停止过。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贿银万两,一家二十口人畏罪自杀;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贿银达23万两,上了断头台;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勒索钱物,诱奸良女,被斩;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受贿十几万银两,夫妻双亡……

当政31年里,6次大规模肃贪行动,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这个数据确是很惊人,其中也有很多人成了冤死鬼。但朱元璋很少对老百姓下手,所以这第一方面的残暴相反赢得了百姓的掌声。

对朱氏江山有威胁的,他也痛下杀手

好不容易夺得的江山,当然不容别人染指,更何况即将接班的是文静仁义的年少皇孙,所以朱元璋为了铺平朱允炆的道路,开始了斩草行动,几乎扫净一切他认为可能有异心的障碍物。

胡惟庸案不仅让大明自此废了丞相,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几十人权臣皆受牵连。

“蓝玉案”杀戮功臣宿将更是骇人听闻,蓝玉被剥皮实草,诛灭三族,与蓝玉“逆党”已被抄家灭族,多达1.5万人死于非命,导致军中的骁勇将领几乎杀戮殆尽 (朱棣起兵,建文帝无人可用,朱元璋的肆意杀戮有很大责任)……

这一场斩草行动,无数大臣人头落地,近百位开国大将,最后只活下来了几个人,这是朱元璋真正残忍的一面,这也给朱元璋本来很完美的人生描上了污点,所以有人就跟他戴了一顶残忍暴君的帽子。


古今说史


要说朱元璋是杀人魔王屠夫,我是不能认同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得位最正的就是朱元璋,中国起自微末的皇帝,真正当过农民的皇帝,只有朱元璋与刘秀。刘秀的成分还好一点,真正社会最底层的只有差点被饿死的朱元璋。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人应该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了解民间疾苦的人。因为老百姓受苦的苦,他都受过,要说这个人成了皇帝之后变成杀人魔王,这是在交智商税。

朱元璋最受诟病的自然是杀功臣,可是刘邦不也这么做吗?那些靠着起义当上皇帝的泥腿子,哪个不是这样做的?而那些功臣真的是无辜的吗?有,肯定有无辜的,但是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有罪恶的。

我们就说说其中的蓝玉

不可否认,蓝玉确实是功高盖世,打到捕鱼儿海,把北元政权的太子都给抓回来了,彰显了我中华民族的赫赫武功。可是相应的朱元璋也给了他足够的荣誉,获得了当朝最大的荣誉公爵。要知道当年,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只有六大公爵,这是大明朝的顶级荣誉。

可是我们看一看蓝玉做了些什么?

打败北元之后,这位大将军居功自傲,带头放浪形骇,强奸了北元的一位王妃,导致了她的自尽。当然,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当成花边新闻来听,毕竟战胜者有处置战俘的权利,可是蓝玉带领军队回来的时候,他做的这件事就太不地道了。

我们的大将军带着大队人马趁着夜色抵达喜峰关,当时可能天色已晚,城头上的官吏没有第一时间开城门迎接大军。蓝玉勃然大怒,耍起横来,令旗一挥,竟然率领自己的军队毁坏起了自己国家的关隘,如此这般狂妄的行为,令人发指。

可是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对于这位骄纵的大将军,也没有太过严厉的处罚,只是狠狠地骂了一顿,该封的爵位,该赏的钞票一个不少。只是为了给蓝玉提个醒,将原本他的封号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

就是这样轻的处罚,让蓝玉也非常不爽。他经常口出怨言,对于军队里军官的升降也大搞一言堂,甚至后来还犯了和李云龙同样的毛病,嫌自己的官太小。只可惜朱元璋不是刘伯承,他从来不做思想工作,他只是在心里小帐本里又记了一笔。

后来蓝玉被人告发谋反被杀,我们且不说他造反,有没有实锤。我们就看他的这些行为,我认为他毁坏喜峰关的时候,他的罪行就应该诛杀,他不是死的冤,而是死的晚了。对于这样一个人,朱元璋还是比较优容的,又让他蹦了那么多时候,一个杀人魔王做得到这点吗?

朱元璋杀的许多人都像蓝玉这样,有必杀的理由。所以说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什么杀人魔王,他是在为民除害。

当然,朱元璋被人称为杀人魔王这个事情满清的历史创造者们有很大的功劳

满清不遗余力地抹黑明朝,以凸显自己的伟大光正,他们甚至连朱元璋英俊的面容都要进行篡改。提前了500年,给朱元璋整容整成了一张鞋拔子脸,这整容术连韩国人都不敢比。

可笑的是我们有的电视台竟然还在播放这么一部严重歪曲朱元璋外形的电视剧,还美其名曰叫做还原历史。那么以后在拍摄康熙的时候,别忘了在他脸上加上麻子,在拍摄宣统皇帝的时候,别找那些外形特别俊朗的明星来演。因为宣统的形象虽谈不上猥琐,但绝对和帅气,没有关系。


历史评说



一、被认为残暴的主要原因是4桩大案冤杀了几万人

朱元璋虽未屠城,但是在执政中后期,因为兴起了几桩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特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朱元璋以谋反为罪名,诛杀了几万功臣宿将,其中不乏有错杀和冤杀之人,这导致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性格残暴杀人魔王。

对于这两桩大案,朱元璋本意是以谋反为借口,诛杀大批功臣名将,为朱家后世扫平障碍,维护朱家的江山安全,但做法却有过激之处,给人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

二、实际上,朱元璋也有仁慈的一面。

1、宽恕纳哈出

打天下之初,朱元璋在攻打太平的时候,曾活捉一位木华黎的嫡孙纳哈出。由于是名臣之后,朱元璋特别尊重纳哈出,因此纳哈出被活捉以后,朱元璋不仅以礼相待,还盛情的款待他。后来还因为他想念元朝,朱元璋便主动给他钱财,让他回归元朝。

然而,纳哈出对朱元璋却没有这么仁慈,他回归元朝以后,聚兵金山,大力发展牲畜, 多次侵犯辽东。

后来朱元璋派使臣前去招降,纳哈出却不愿归降,最后迫不得已才派遣大将军冯胜率领大军前去征讨,纳哈出才被迫投降。朱元璋不仅没有处罚多次犯边的纳哈出,反而封他为海西侯!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的一名骁将,是蒙古国的开国功臣,追随铁木真四十余年,战功卓著,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为"四杰"!)

2、宽恕元嗣君买的里八剌

洪武3年(1370年)5月16日,左副将军李文忠攻克应昌,元嗣君北逃,获其子买的里八剌,降5万人。穷追到北庆州,不及而还。

6月15日,李文忠的捷报送到朝廷。16日,买的里八剌到京,群臣请求杀俘虏祭献。太祖说:“武王伐殷用过吗?”大臣以唐太宗这样做过来回答。太祖说:“太宗是对待王世充,如果遇到隋朝的子孙,恐怕也不会这样做。”于是不允许杀死买的里八剌。而且还对身边的宰相说:“这封捷报有过分夸大的嫌疑,元朝统治中国百余年,我和你们的父母都赖其生养,为何如此诽谤,请改掉。”18日将买的里八剌封为崇礼侯。

从以上两个例子说明,朱元璋不仅没有屠城,也没有屠杀蒙古俘虏,反而优待蒙古俘虏,能这样做,是需要肚量和气魄的!

总结:那为何朱元璋能容忍前朝俘虏和天下百姓,却不能容忍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功臣?其实这是由人的“利己之心”决定的:诛杀功臣宿将是因为害怕他们功高震主,自己的后代无法镇住他们,这不利于自己的朱家江山稳定;而优待百姓和俘虏是为了赢得天下口碑,这有利于朱家江山的稳定!所以不管是诛杀还是优待,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羊妹的历史



首先,朱元璋当然是“屠过城”的。

随手就可以举一个例子,朱元璋部下常遇春在攻打江苏泰州时,因为攻城时屡攻不下,于是在攻下泰州后屠城。虽然是常遇春屠城,但是常遇春作为朱元璋得力下属,他屠城难道不就是等于朱元璋屠城?更何况常遇春屠泰州后,朱元璋并没有给予常遇春任何处罚,这不就等于表明了朱元璋对于属下屠城的态度?

常遇春攻潭州,打下潭州后又对潭州进行了屠杀,根据明朝嘉靖年间刊印的《湘潭县志》记载,常遇春屠完湘潭后,整个潭州只剩下“潭民七户”。

当然,我们也不苛求封建王朝时代在争霸战争中,真有哪一个皇帝能真正约束手下不进行“屠城”活动,即使李世民也有过亲自屠城的记载,所以也不苛求朱元璋。


(泰州晚报上刊登常遇春屠城文章)

而朱元璋之所以被很多后世人批评为“杀人魔王”,更多是因为他在统一天下,登基称帝后的所作所为。

我可以试举一例:

众所周知,古代王朝无论是汉唐还是明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徭役和赋税都是十分沉重的,所以经常有一些老百姓因为不堪忍受沉重的徭役或者赋税,通过自残身体的方式躲避徭役和赋税。

那么历朝历代对于这些自残身体逃避徭役和赋税的人是怎么处理的呢?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李世民知道民间有人自残身体逃避徭役和赋税后,他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没有下令把这些民众都杀了,而是下诏“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也就是说故意自残身体的不免除徭役和赋税。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这些自残身体躲避徭役和赋税的人呢?

杀!杀!杀!杀全家!

别说这是后世文人栽赃,朱元璋自己颁布的《大诰》里还专门写了他是怎么处理这些自残身体希望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的老百姓的:

“所以将尔等押回原籍,枭令于市,阖家成丁者诛之,妇女迁于化外,以戒将来。”

朱元璋不但杀了这些自残身体躲避徭役和赋税的老百姓,还杀了他们全家成年男丁,把这些人的妻子儿女流放到边疆。朱元璋不但杀了这些人,还给他们起了一个专有名词:“逸民”。

当然,“逸民”不止指的“自残身体”的人,还指在农村不愿意从事农耕的人。因为朱元璋规定不允许农村有不从事农耕的农民,所以这些不愿意在农耕的“逸民”在朱元璋看来也属于应该被诛杀的对象。

在朱元璋的《大诰》里,朱元璋一次性诛杀上千“逸民”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朱元璋在《大诰》里披露他曾经一次就诛杀松江府1350名“逸民”,在江苏苏州又诛杀了1521名“逸民”。


请问,朱元璋这么做算不算“杀人魔王“?

说白了,朱元璋诛杀功臣这些事情虽然很残忍,但也算是开国皇帝常规操作,只不过朱元璋杀的多了点,但是朱元璋动不动就对治下“逸民”采取杀全家的做法,这难道不残暴?难道不是杀人魔王?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呆子和弱智,如果不是因为赋税和徭役太重,谁会吃饱了撑的通过自残身体行为来躲避赋税和徭役?

至于朱元璋时代老百姓负担重不重?

洪武三十一年,定海县(今舟山) “民困赋租,逃亡者众”。—— 《宁波府简要志》

朱元璋因为湖南湘乡县在豪强的组织下,征集到了十万八千石米粮支援困守武昌的陈友谅之子陈理,于是下令湘乡县每年赋税永远为108000石粮食。而在元代,湘乡县赋税为33000石。这就造成“"民愈困而追索愈迫,财益尽而取派益繁",即使是明朝万历年间,该县人口也只有4万人。


兰台


老朱杀的大多数是贪官污吏和骄兵悍将,而恰恰笔杆子和话语权就掌握在这些文人仕子和上层权贵手中。


平心而论,朱元璋算得上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人。朱元璋在平定天下之后,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开创了洪武盛世,这对经历了元末大乱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是一个开创了太平盛世的好皇帝。朱元璋并没有把屠刀举向自己的子民,相反特别注意保护平民百姓的利益,这点从他对贪污官员的惩罚力度中可见一斑。同样贫苦出身的朱皇帝,对劳苦大众有着最朴素的同情和保护。


对于洪武朝的官员来说,朱元璋是一个可怕的领导!千里做官只为财,十年苦读只为一朝做官。似乎这是自古以来就理所当然的观念,但是在朱皇帝治下就是不行!因为老朱要杀尽天下贪官!

整个洪武朝大案频发,被朱元璋杀掉的贪官污吏和骄兵悍将达到十多万人。这庞大的数字代表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上层阶级,并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朱皇帝为了整个天下的安危和自己王朝的长治久安从来就未曾心慈手软过!


还有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朱元璋恢复了人殉制度,这一残酷制度严重违背人伦人性。也真正的反映了朱元璋的残忍嗜杀和多面性。


亘古怀念说史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以一个落魄的和尚,处社会最底层(还是靠乡邻汪大娘资助才得以落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时而起,揭等起义,后来者居上,扫灭群雄驱逐大元的英雄霸主!十五载而成帝业,是继刘邦之后又一个出身卑微,起身草莽的平民皇帝;也是以戮杀而在古代历史长河留下骂名的魔王皇帝。



朱元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他的评价都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他暴虐成性,视屠戮如儿戏,虽攻城拔寨未屠城,却在即位后大开杀戒!最残暴的莫属殉葬制度,死后强迫众多妃嫔宫女陪葬,使野蛮残忍的人殉制度在明朝延续多年,多少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后宫佳人枉死!

朱元璋是一个复杂传奇的历史人物,即位之后即对功勋权臣迫害屠戮,害怕勋臣宿将和他一样谋朝篡位,威胁朱家江山;朱元璋高举屠刀,血花四溅,全面屠戮,斩草除根,将34名勋臣除了病死隐退的尽数杀尽,最典型的莫如将大将军蓝玉剥皮制成人皮灯笼挂于城门上。可畏狠,毒,残暴!其晚年以猛治国,创建锦衣卫,用严刑峻法惩治贪污,澄清吏治,严立法禁,对“官吏贪污,蠹害百姓,决不宽恕。”结果是天下人人自危。



功过自在后人评说,朱元璋在位期间,采取的减免赋税,清丈田亩,与民屯田,开垦荒地,以及兴修水利等措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明王朝走向鼎胜,万邦来贺!

毛主席曾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功过自在人心!


宏看财经


苛待百姓,善待士大夫,就会有人唱赞歌,比如康熙。

苛待士大夫,善待百姓,就会被很多人骂,比如朱元璋。


民心与笔杆子不是总在一个方向上的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这些让原本认为自己将会重新恢复宋王朝时期的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世家们恨的咬牙切齿。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这令哪些原本属于特权阶级的人极其不满!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这虽然推进了文化教育,但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垄断。

就连他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也被一些恨他的文人大加批驳。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对于那些所谓的“博学鸿儒”并无好感,更加注重能办实事的人。


再加之朱元璋出身寒微,一直都备受那些文人轻视(例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而这以上种种,怎么会令这些文人们不痛恨,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帮他洗白,更别提歌功颂德了!

以上种种便是朱元璋身上脏水不断的原因。

文章由《杂看世界》作者原创,喜欢历史故事别忘了关注我!


杂看世界


要说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是朱元璋我不敢苟同,但要说历史上最深知民间疾苦、最爱民如子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了。那么到底是谁在抹黑他呢?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某马桶台的电视剧中,朱元璋的扮相让人吐槽的事情。

士大夫集团

得益于他出身贫苦的经历,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处处限制官僚、地主、士大夫集团,处处为百姓着想。但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再看朱元璋啥的都是什么人?蓝玉、胡惟庸、李善长·······都是些权力欲望膨胀改变了初心,最后鱼肉百姓威胁皇权的人。无辜的无非是受到株连的这些人亲族罢了。但这是古代人的通用做法,换个人也一样。

恰好编撰史书的正好是这些被触动利益的士大夫们。我们帮你打天下,你得了天下后却净想着那些泥腿子,你说气人不气人!你朱元璋再厉害,能阻止我们在史书里面说你坏话,但总阻止不了我写一些回忆录啊啥的吧。于是这些人在自己的回忆录之类的文章中使劲的给老朱抹黑。

满清

满清取代大明,为了表现自己的正统地位。自然要拼命抹黑大明,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幸免于难,都被黑成鞋拔子脸了。

按照大清的说法,明朝全是昏君却存活了276年,完了还能凭借半壁江山的南明和如日中天的大清争斗几十年。清朝全是明君同样也只能存活276年,最后还是靠着卖国求荣活下来的。

再加上一帮带路的无耻文人,为了体现自己顺应天命,良臣择优主而仕,大明失德大清天命所归,自然而然的拿起笔杆子就开始污蔑起人来。

所以到最后,只是杀了些功臣的朱元璋成了杀人如麻的暴君,而杀了天下一多半人,造成十室九空的皇太极、顺治(多尔衮)、康熙等人成了明君,成了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