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祕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清朝初期是中國封建王朝忠中央君主集權制達到頂峰的關鍵時期,


大行文字獄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其目的就在於從思想根源上壓制漢族整體的獨立反抗意識,樹立以滿族為權威的統治階層,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清朝文字獄


清初期更是不允許漢人統軍,這一狀況直到清末才由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所打破。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時期,張廷玉以其獨有的處事原則與為官之道,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他歷經三朝,伺候過三位皇帝,任職長達半個世紀,可謂是在康乾盛世的輝煌之中功不可沒,


因而,張廷玉得到了配享太廟的殊榮,要知道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太廟


而所謂配享太廟就是人死後,將其牌位與歷代帝王一同供奉到太廟之中,接受皇家後代子孫們的供奉與祭拜


清朝建國以來,得到配享太廟榮譽的大臣一共只有26人,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軍功授獎,且這其中還有很多是親王,唯有張廷玉是漢人,而且還是個文人,


那麼在一個尚武的“家族企業”之中,張廷玉作為一個“外人”是如何穩坐人臣之巔,且立三朝而不倒的呢?


條件一:能力出眾

在封建專制統治時期,一個人的好惡會決定任何人的前途,當然也包括生死,


個人認為,一個人想要入仕有所建樹或是直接飛黃騰達,就要有這樣的認識:時逢昏君,拍馬屁的方式就是阿諛奉承;時逢明君,拍馬屁的方式則是事半功倍。


康、雍、乾三位皇帝皆是明君,雖然乾隆在某些方面有些昏庸,但和珅也是因為對答乾隆皇帝了一句論語,而展示出自己的學識才能有機會被皇帝進一步認識的。


因而從這一點而言,想打開進入朝廷的大門就要以才學和必要的能力作為敲門磚,


張廷玉28歲考中進士,隨即進入翰林院,一干就是5年,


5年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康熙的召見並給康熙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根據二月河歷史題材小說《康熙王朝》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是這樣記載這段歷史的,


眾舉子在中舉後,在長城上揮斥方遒,在城牆內壁上寫詩抒發書生意氣,


康熙爺在這之中注意到了張廷玉所寫詩句: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於是有了這樣的評價: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康熙評價張廷玉


此一詩句確實盡顯張廷玉的個人見地,他對於長城並沒有一味的讚頌,而是直抒胸臆,客觀評價,


當然,與電視劇不同的是,張廷玉並沒有因此而成為一位官居四品的縣官,而是被康熙當即任命進入南書房,成為了皇帝的貼身秘書,


自此,張廷玉開始盡顯其秘書天分,


無論是康熙時期,還是雍正繼位之後,但凡需要頒佈詔書,皇帝只需口述大意,張廷玉便能夠迅速整理記錄,皇帝說完,張廷玉手中的詔書也就即刻成型了,


特別是在雍正剛剛繼位期間,雍正爺事必躬親,張廷玉也恰恰因其出色的文字功底

才在雍正皇帝身邊大有作為。


此外,張廷玉還記憶力驚人,朝廷之中,包含姓名、籍貫、出身、經歷等信息在內所有的人事情況都詳細的記在張廷玉腦子裡,可謂大清活檔案。


雍正五年,朝廷征伐準格爾,為了配合軍事行動,雍正下旨在朝廷中設立軍需房,後改名軍機處,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軍機處


張廷玉便憑藉其出色的秘書水平順利進入軍機處,成為三位軍機大臣之一,主要工作就是秘書工作——負責公文流轉,協調各部之間的配合。


當然,在嚴苛的清初官場之中,光有能力還是不夠的。


條件二:深諳人臣之道——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

張廷玉出身官宦家庭,其父親張英是康熙時期的大學士,


張英也是通過科舉入仕,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務,最終升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可謂是歷盡官場萬象,


因此,對於官場之道,張廷玉自小也是耳融目染的。


張廷玉在成為“第一秘書”的道路上,其可取之處有如下幾點:


1、忠心耿耿,小心翼翼


屬下不夠忠誠會直接影響皇帝的統治地位,


私心過重就容易營私舞弊,也會影響到皇帝的地位,


特別是對於雍正皇帝而言,年羹堯還是雍正爺的大舅哥呢,同時身上可謂軍功赫赫,要知道,那份榮耀可是通過為國家力挽狂瀾換來的,


但那又怎樣,不還是被雍正爺拉下馬了,列舉大罪足足92條!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年羹堯落馬


年羹堯一來結黨營私,二來是功高蓋主,以至以僕欺主,可以說,年羹堯的死是自己作的。


同樣,和珅也是如此,一則權傾朝野,更重要的是其貪墨無度,乾隆爺寵著你,嘉慶可不慣毛病。


一權一錢,都是君主集權制中的國家命脈。


張廷玉深諳此道,


除與同僚有業務往來外,張廷玉私下沒有任何私人交往,目的在於避免給皇帝留下結黨營私的印象。


進入軍機處之後,他的小心謹慎則更上一層樓,


雍正對其是極其信任的,凡是自己精力不濟或是身體抱恙時,有密旨都會交給張廷玉處理,


此外,還經常問詢一些重大人事決策方面的事情,


而張廷玉離開秘書崗位後,對此種種回到家就絕不再提及,以防走漏風聲,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展現過類似的縮影,在明珠壽誕上,桌上眾賓客議論紛紛,不僅大肆評論明珠,更是對康熙皇帝和太子頗有微詞,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議論紛紛


當眾人詢問張廷玉意見時,他卻說: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無態可表


這就是張廷玉,他

默默地做事,從不張揚,許多人經過他的推薦而受到重用,卻終生不知道自己被啟用的背景。


與此同時,張廷玉還時時刻刻給人營造一種淡泊名利,無慾無求的印象,堅決避免為自己及家人謀取私利,


最著名的就是雍正十一年,其子張若靄考中了一甲第三名探花,


張廷玉得知此事驚恐萬分,立刻入宮拜見雍正,請求降低兒子的名次,其理由也十分懇切:

天下人才眾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應占天下寒士之先。


雍正對此感動非常,便聽從張廷玉的意見,把張若靄降為二甲第一名,儘管如此,這件事還是被雍正寫進了諭旨向全國公佈,反而為張廷玉爭得了極好的名聲。


而對於皇帝給予的賞賜,她也是盡力避免退讓,


這種淡泊名利,反而達到了以退為進的效果,雍正皇帝對他的賞賜是隻多不少,那都是以萬兩白銀計算,甚至還賞賜過一家當鋪給他,用來補貼家用,


要知道,雍正爺是個極其節儉的皇帝,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雍正皇帝


其主要原因是康熙後期,貪汙嚴重,導致國庫重度虧空,


因而在用人方面,雍正爺一向寡恩少惠,包括將官員自行設立的“耗羨”(即官吏從農民身上搜刮來補充過低俸祿的錢)一部分作為官吏的養廉銀,其他全部充公,


他對自己也是勤、儉有加,一生共納8個后妃,算是歷代帝王中最少的了,


但他對於賢德之臣還是肯於“出血”的,特別是對於張廷玉而言,足見張廷玉得雍正信賴之深了。


2、性格柔順,識時務者為俊傑


張廷玉常年處於人臣之巔,但其性格卻極其柔順,


為人臣者,尤其是位高權重之時,有這麼幾點忌諱:


第一,性格耿直,不講究方式方法。比如海瑞,一味與皇帝作對,都不用說是好大喜功的帝王,就是普通家庭中,這麼做也不可取,更何況海瑞講究原則已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第二,做事過於講究原則,往往忽視了皇帝的個人感受以及內裡的隱私。比如岳飛,總是與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功勞再大,也終招殺身之禍。


第三,權力過大。康熙年間,明珠索額圖雙雙落馬不就是因為結黨營私嘛。


當然,除了前面這三點之外,常伴帝王身邊,不能做“完人”,


中國傳統儒學一方面要求讀書人要盡力為中央集權也就是皇帝服務,另一方面,也要求讀書人不要放棄自己人格尊嚴的堅持以及精神價值的追求,


可是這種對自我完善的人格獨立的追求,恰恰被歷代皇帝,尤其是被清朝以來的幾位皇帝所大大地忌諱,


滿族皇帝們認為,漢族的大臣們,如果過於注重自身修養,過於在乎自身的名譽,會妨礙他們全心全意的為滿族皇帝服務,


姚啟聖就是個反面典型,


好大喜功一向是滿足皇帝的喜好,


姚啟聖堅持氣節,不肯向強權彎腰,同時,又詭計多端,這一點康熙帝十分厭惡,在康熙眼中,這就是不服教化的表現,


春招前的職場攻略: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的三朝元老——張廷玉

姚啟聖與康熙皇帝


特別是你作為一位服務滿族皇帝的漢臣,這種民族成見就愈發加重了,好在康熙爺是有道明君,其容忍程度還是比較強的,


張廷玉對於做臣子的這幾點注意事項領悟頗深,最終促成了自己在官場中的柔順性格,


說白了,就是對皇權要有足夠的尊重


在意見一致時,要充分肯定領導,意見相左時,也要首先充分肯定領導的價值,進而提出建議,然後服從。


因此張廷玉不做小領導,只做大秘書,不做政治家,只做執行者,


比如在雍正剛剛繼位那幾年,張廷玉奉命編寫了史書,


對於康熙爺傳位雍正的一段歷史,外界質疑頗多,雍正爺自然是不願多多提及的,


因而雍正也就暗示張廷玉,希望將史書中對自己不利的那部分給刪了,


但作為一個史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歷史的真相進行記錄,司馬遷、陳壽都是這麼做的,這是一個史官的職業操守,也是對後世負責的必要態度,


然而張廷玉為了維護雍正的利益,特意就把康熙去世當晚的情形進行了修正,

十一月初七日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駐暢春園。十三日甲午醜刻,上疾大漸,命趨召皇四子於南郊齋所。寅刻,召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貝勒胤禩、皇九子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皇十二子貝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是日戌刻,上崩。


康熙皇帝在臨駕崩前,向七位皇子與顧命大臣隆科多下了傳位給了雍正皇帝的聖旨,而當時,雍正並不在場,於是將其繼位的合法性順理成章地寫進了史書中。


小結

雖一生小心謹慎,但張廷玉依舊險些晚節不保,乾隆時期,他甚至差點被剝奪其配享太廟的殊榮,


其原因恰恰是張廷玉萬年的做法與年輕時背道而馳,他完全放棄了對皇帝的尊重,


乾隆希望將其留在朝中,但張廷玉多次請求告老還鄉,之後也是多次令乾隆難堪,


這對於性格柔順、深諳人臣之道的張廷玉而言確實是非常奇怪的,


但最終他還是得到了配享太廟的榮譽,諡號文和,


回看張廷玉的一生,入仕於康熙,輝煌於雍正,落寞於乾隆


一生的謹慎小心還是令他得到了帝王們的好評,其中也包括乾隆皇帝,

風度如九齡,祿位兼韋平。承家有厚德,際主為名卿。不茹還不吐,既哲亦既明。述旨信無二,萬言傾刻成。善皇祖實錄,記注能盡誠。以此蒙恩眷,顧命配享行。及予之蒞政,倚任原非輕。時時有贊襄,休哉國之楨!懸車回故里,乞言定後榮。斯乃不信吾,此念詎宜萌?臧武仲以防,要君聖所評。薄懲理固當,以示臣道貞。後原與配食,遺訓改或更?求享彼過昭,仍享吾意精。斯人而有知,猶應感九京。

足見其一生還是非常可圈可點的,


而張廷玉的處事之道對於今天的職場依舊值得借鑑。


我是落寞的竹蜻蜓,工作之餘,熱愛生活,愛電影、愛歷史、愛美食、愛文學、愛音樂,愛記錄一切美好。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