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之術序列一

反應之術序列一

古之大化者, 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在古代能夠化育萬物的聖人,都是與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大道共同生存的。聖人處事都是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反覆思考的: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反觀過去,檢驗現在;反覆察看以洞察對方,再回首以認識自我。動、靜、虛、實的運動原理,如果與今天不相符合,我們可以回顧歷史去尋找古人的經驗。任何事物都需要反覆比證考察才能徹底瞭解,這是聖人教導我們的,我們不可以不去仔細研究。

反應之術序列一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

反應之術序列一

別人侃侃而談的時候,是動態;自己沉默傾聽的時候,是靜態。根據對方的言論,聽出他話語中透露出的真實想法。如果發現對方言辭中有前後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就要反覆地追問他,從而迫使他在應聲回答時再度思量,露出真情。語言有可以模擬的形態,事物有可以類比的規範。通過“象”和“比”的手法來探求言辭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意圖。所謂“象”,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法來比喻事物,所謂“比”,就是以同類的言辭進行類比。我們就這樣用靜默去探求別人言辭中的隱含意圖,就好像用餌釣魚一樣,用靜默和反詰去“釣”別人的言辭,通過“釣”得的言辭去判斷他的決策,以掌握對方的真實想法。這又像張開網捕野獸一樣,多設一些網,聚集在一起等待野獸自投羅網。如果把捕獸的方法用在人事上,一旦方法得當,符合情理,對方必然會自己吐露實情,這就是“釣”人的網,應常用這樣的“釣”人方法去掌握別人,使其為已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